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期末總結

2021-10-21 23:23:44 字數 5459 閱讀 9322

⒈ 如何理解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世界觀和方**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

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世界觀和方**。

首先,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方**。作為世界觀,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提供了以總結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最新成就為依據的、關於整個物質世界的科學圖景,從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會和思維發展的一般規律;作為科學的方**,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與革命實踐以及各門科學緊密聯絡,給予無產階級認為世界和改造世界銳利的思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之所以成為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方**,因為它是完備深刻而無片面性的學說。

正如列寧指出的:「馬克思哲學是完備的哲學唯物主義,它把偉大的認識工具給了人類,特別是工人階級。

其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科學體系的哲學基礎。徹底而完備的唯物主義哲學特別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建立,為馬克思主義整個理論體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論基礎,所以列寧將其稱之為「科學思想中的最大成果」。馬克思恩格斯運用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著重剖析資本主義社會,揭示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規律,形成了科學的剩餘價值學說,揭露了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論證了社會化大生產與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矛盾,得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結論。

在此基礎上,馬克思恩格斯又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總結各國工人運動的鬥爭經驗,提出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指明了實現這一歷史使命的方向和道路,闡明了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理論以及無產階級建黨學說,從而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⒉ 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政治立場是什麼?理由?

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一切理論和奮鬥都應致力於實現以勞動人民為主體的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政治立場。

首先,這是由馬克思主義的本性決定的。馬克思主義是在無產階級革命實踐中產生、發展起來的,是無產階級根本利益的科學表現。鮮明的階級性和實踐性是馬克思數億的根本特性。

馬克思說過:「哲學把無產階級當作自己的物質**,同樣,無產階級也把哲學當作自己的精神**。」馬克思主義第一次闡明了現代無產階級是推翻資本主義制度的「掘墓人」、建設社會主義的領導力量,是革命最徹底最有前途的階級。

它使無產階級真正地意識到自己的歷史地位與作用,從而使無產階級由自在的階級發展為自為的階級,自覺組織起來為本階級和人類的解放而奮鬥。從這樣的意義上講,馬克思主義就是無產階級立場的理論表現,是無產階級解放條件的理論概括。

其次,這是由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決定的。馬克思主義對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曾作了具體的闡述,指出無產階級是乙個被徹底縛住的階級,無產階級沒有任何私利可圖,無產階級革命和自身的解放同社會發展的規律、人類徹底解放的必然趨勢是完全一致的。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後徹底解放自己。

最後,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決定歷史前進方向的是「行動著的群眾」。馬克思主義第一次科學地闡明了人民群眾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作用問題,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意志、願望體現了社會發展的要求和方向。

而無產階級的革命運動順應了人民群眾的基本願望和要求,也就是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一切理論和奮鬥,都應當致力於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政治立場,也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先進性的重要體現。

⒊ 為什麼說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理論品質?

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絡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整理和發展整理,是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理論品質。這種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是160年來馬克思主義始終保持蓬勃生命力的關鍵所在。

首先,這種品質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質的反應。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本質屬性,在於它的徹底的科學性、堅定的革命性和自覺的實踐性,而徹底的革命形勢最根本的。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經久不衰,永葆青春和活力,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它具有徹底的科學性。

而徹底的科學性是與理論的與時俱進緊密聯絡在一起的。理論上的與時俱進正式科學性的必然要求。

其次這種品質是人類認識發展規律的具體體現。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這是人類認識發展規律的基本要求。違背了這個要求,認識就會脫離變化著的客觀實際,喪失真理性。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從不認為他們的理論是一成不變的,而總是要求根據實踐的發展和時代的變化豐富發展他們的學說。馬克思主義理論誕生後,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著眼實際,著眼歷史條件的變化,意識是求是的科學態度對待自己創立的理論。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告訴我們,如果不顧歷史條件和現實情況的變化,拘泥於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在特定歷史下、針對具體情況做出的某些個別論斷和具體行動綱領,就會因為思想脫離實際而不能順利前進,甚至發生失誤。

與時俱進就是馬克思主義根據實踐的變化,尊重和遵循客觀規律,不斷超越前人和自己的認識過程。所以,認識規律、把握規律、遵循和運用規律,是與時俱進的根本要求。

最後,這種品質是理論創新的內在要求。創新就要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實踐沒有止境,認識和創新也沒有止境。

我們要突破前人,後人也必然會突破我們。馬克思主義的發展,也是乙個不斷總結實踐的新經驗,借鑑當代人類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論上不斷擴充套件新視野,作出新概括的過程。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是社會發展和變革的先導。

當今世界和我們所處的時代,通過去相比發生了很多深刻的變化。無論從國內還是國際看,我們都面臨著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必須從理論上和實踐上作出回答並加以解決,必須堅持與時俱進,繼續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因此,我們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又要譜寫新的理論篇章;要發揚革命傳統,又要創造新鮮經驗,善於在解放思想中統一思想,用發展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

總之,在實踐基礎上不斷推進理論創新,使黨的全部理論和工作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這是與時俱進品質應有的內涵和和會前進的必然要求。

⒋ 哲學的基本問題?⒌ 辯證法和形上學的區別表現在哪些方面?⒍ 為什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是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

人類在謀求物質生活資料以維持自身生存和不斷改善自身生活條件的長期勞動實踐中,形成了世界觀和方**。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方**是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學說和理論體系,方**同世界觀是統一的。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又是方**。

人類從自然界分化出來並產生人類意識以來,世界上的萬事萬物歸結起來無非是兩大類現象:物質現象和精神現象。人類的一切活動歸納起來無非是兩大類活動:

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世界上的這兩大類現象和人類的這兩大類活動,都不能不涉及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的關係問題。這兩者的關係問題是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不能迴避的最基本問題,同時也就必然成為哲學不能迴避的基本問題。

恩格斯總結和概括了哲學發展特別是近代哲學發展的歷史事實,並吸取了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的有關思想,第一次明確指出:「全部哲學,特別是近代哲學的重大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哲學基本問題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

其一,意識和物質、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誰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質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問題;其二,「我們關於我們周圍世界的思想對這個世界本身的關係是怎樣的?我們的思維能不能認識現實世界?我們能不能再我們關於現實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確的反映現實?

」即思維能否認識或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

哲學基本問題是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人的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就是人作為主體與客觀世界相互租用的過程。沒有存在和思維關係的發生,任何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都不可能實現。

所以哲學基本問題也是人們在實際活動中的基本問題。

對哲學基本問題的回答,是解決其他一切問題哲學問題的前提和基礎。只有科學解決思維和存在或意識和物質的關係問題,才能為在實踐中理解世界的本質,把握世界的聯絡和發展,認識包括人類社會發展基本規律在內的整個世界規律奠定基礎。

根據對上述基本問題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學可劃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個對立的基本派別。唯物主義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物質,主張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意識是物質的產物;唯心主義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精神,主張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物質是意識的產物。根據對上述基本問題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學又可以分為可知論和不可知論。

可知論認為世界是可以被認識的,不可知論認為世界是不可能被人所認識或不能被完全認識的。與哲學基本問題相一致,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問題是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歷史唯心主義認為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

回答了世界的本質是什麼的問題之後,還必須回答世界是怎樣存在的問題,即世界上的事物是聯絡的還是孤立的,是發展的還是靜止的。根據對這些問題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辯證法和形上學兩種不同的觀點。辯證法堅持用聯絡的、發展的觀點看世界,認為發展的根本原因在於事物的內部矛盾。

形上學則主張用孤立的、靜止的觀點看問題,否認事物內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只有即堅持唯物主義,又堅持辯證法才能全面的認識世界的本質和發展規律。只有達到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內在統一,才能有科學的徹底的唯物主義和科學的徹底的辯證法。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立是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其關鍵在於,它以科學的實踐觀為基礎,正確地解決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即人與世界的關係,從而實現了唯物論和辯證法、唯物主義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實現哲學變革的基本樞紐是:從勞動實踐出發理解人與世界的關係馬克思主義哲學與舊唯物主義、唯心主義的根本區別是:

是否唯物的辯證的看待人與自然的關係,是否奠定了科學的實踐觀】

⒎ 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的理論意義

第一,堅持了物質的客觀實在性原則,堅持了唯物主義一元論,同唯心主義一元論和二元論劃清了界限。從與意識的對立統一關係中去把握物質、規定物質,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物質世界本質的觀點的根本特點。意識不過是物質的反應,而反映者是不能同被反映者想脫離的,意識不可能成為世界的另一種本原。

第二,堅持了能動的反映論和可知論,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論。未知世界和已知世界都是客觀存在的,它們的存在都是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的。

第三.體現了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一。主張客觀實在性是一切物質的共性,既肯定了哲學物質範疇同自然科學物質結構理論的聯絡,又把它們區別開來,從而克服了形上學唯物主義的缺陷。從個性中看共性,從相對中找絕對,從暫時中發現永恆,真是馬克思主義物質觀體現的唯物辯證法。

第四,唯物主義自然觀與唯物主義歷史觀的統一,為徹底的唯物主義奠定了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的物質觀揭示了自然和社會的物質性,在此基礎上建立起統一的說明自然過程和歷史過程的唯物主義原則,實現了唯物主義自然觀和歷史觀的統一。

⒏ 如何理解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實踐人的存在方式。首先,時間是人所獨有的活動。其次,實踐集中體現了人的本質的社會性。

最後,實踐對物質世界的改造是物件性的活動。實踐是是物質世界分化為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的歷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統一起來的現實基礎。【人的自然屬性是相對於社會屬性存在的,從人產生開始就沒有離開過社會屬性。

】從實踐出發去理解社會生活的本質,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實踐是人類社會的基礎,一切社會現象只有在社會實踐中才能找到最後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終的科學證明。馬克思主義去人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也就是從實踐出發去理解社會,也就是把社會生活「當作實踐去理解」。

社會生活是人們各種社會活動的總稱,社會生活的實踐性主要體現為三個方面:

第一,實踐是社會關係形成的基礎。實踐,首先是物質生產的實踐,使人以自身的活動調整和控制人與自然之間物質變換的過程。實踐結束時得到結果,開始時就以觀念的形式在實踐者的頭腦中存在著,這個目的又決定了人們的活動方式和方法。

實踐內在的包含著三重關係,即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以及人與其意識的關係,這些關係構成了基本的社會關係,即物質的社會關係和思想的社會關係。實踐以濃縮的形式包含著全部社會關係,成為社會關係的發源地。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第一章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 1.物質與運動的關係?物質的根本屬性是運動,運動是標誌一切事物和現象的變化及其過程的哲學範疇。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割的,運動是物質的運動 物質是運動著的物質,離開物質的運動和離開運動的物質都是不可想象的。2.運動與靜止的關係?運動和靜止相互依賴 相互滲透 相互包含,動中...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感想

二 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這一章說了認識與實踐的關係。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而認識是實踐的反映。實踐為認識提供認識的原因,認識的可能,使認識得以發展,並成為檢驗真理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而認識分為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一切認識都是又感性認識上公升到理性認識的。從實踐中得到了認識,又要回到實踐中去。這就要求我們...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感想

第四 馬克思主義為我們分析當今世界兩大社會型別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馬克思運用唯物史觀剖析了資本主義社會,不僅發現了剩餘價值產生的秘密,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被社會主義社會所代替的歷史必然性,而且揭示了商品經濟發展和社會化產生的一般規律。所有這些,對我們認識資本主義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