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規模的海水運動說課

2022-10-16 02:12:03 字數 3939 閱讀 6658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是學生在學習了全球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與自然界的水迴圈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大規模的海水運動――洋流(洋流的形成、分布規律),同時本節也是今後學習高中地理教材選修模組2海洋地理的基礎,因此,本節教材在高中地理課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點。

(二)教學目標

本節的新課程標準要求是「運用地圖歸納世界洋流分布規律」。

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三個方面來衡量,確定的本節課教學目標是:

1、知識與能力

了解洋流的概念、型別及成因,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規律;通過與氣壓帶風帶知識的聯絡,對地圖的觀察比較分析,提高知識遷移和運用地圖分析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從生活中去感知身邊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現象;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發現、**並解決問題,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學會運用概念圖歸納知識要點,養成用彩筆或有區別的符號描繪地圖來深入掌握地理原理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學生**地理事物之間因果聯絡的興趣,增強其客觀、理性地思考問題的理念,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通過洋流模式圖的成因分析,描繪世界洋流分布圖,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規律。

依據:依據新課標及教學實際,考慮到「洋流的形成、分布規律及其對地理環境的影響」在教材中的地位,故確定其為重點。

2、教學難點:洋流模式圖的形成推理及分布規律。

依據:該部分的知識難理解、難記憶,部分學生存在知識缺陷,故確定其為難點。

二、說學情

高一學生有一種探索自然奧秘的慾望,這促使他們理性思考,發揮理性思維,運用已有知識解決一些新問題。洋流的形成往往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洋流分布上又因不同緯度和不同海區分為四大洋流系統,出現的洋流名稱又較多,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有具有多重性。本節內容涉及世界大洲大洋分布,大氣環流,氣旋、反氣旋,海水溫度、鹽度,世界氣候,世界大漁場分布及成因,世界海洋交通等多方面知識,特別是初中世界區域地理知識,學生遺忘較多,這很不利於學生對本課知識的理解、掌握。

且雖然高中學生抽象思維已有較大的提高,但空間想象能力畢竟有限,教師通過多**課件展示,可從直觀上加深學生對洋流的印象。

三、說教法

建構主義理論是本次新課改的指導思想。建構主義理論提倡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引導者與促進者。它認為有效的學習不是由教師到學生的簡單的轉移和傳遞,而是在師生的共同活動中,教師通過幫助和支援,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為學生的理解提供梯子,因此在教學中應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第一課時將以

1、『起』――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2、『承』――講授新課、形成概念

3、『轉』――讀圖繪圖、概括規律

a、憶圖分析、歸納模式

b、動手繪圖、提高能力

c、讀圖**、概括規律

4、『合』――思考小結、問題**

為主線,整個教學過程將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經歷感性——理性——實踐——理性的有序認識過程,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

本節內容對學生的空間概念和空間想象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使用了多**,就是要為學生的參與和活動創設良好的氛圍和情景,以更有利地幫助學生學習。而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學會運用概念圖歸納知識要點,養成用彩筆或有區別的符號描繪地圖來深入掌握地理原理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信合作和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採取以下教學策略和教學**:

(一)教學方法

1、多**教學法

2、情境導學法

3、讀圖、繪圖分析法

4、對比歸納法

5、師生互動學習法

6、小組合作**法

7、案例分析法

8、自主學習法

(二)教學**

教師使用**:教材,多**教學課件(ppt)和投影。

學生使用**:教材,世界空白地圖,用於描繪地圖的紅、藍筆。

四、說學法

在課堂中,我們不僅要「教之有方」,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之有法」。根據地理學習的特點,本課學法主要有:

1、讀圖分析法和歸納法。

運用氣壓帶和風帶圖式來說明風海流的形成原因;學會運用地圖歸納世界洋流的分布規律,理解洋流分布模式。

2、繪圖分析法。

引導學生通過反覆繪製各海區洋流簡圖,逐步培養其動手能力,再通過對比洋流簡圖,尋找分析世界海洋表層洋流分布規律。

3、比較法。

通過比較,總結出洋流的分布規律。

這樣,教給學生「多讀圖、對比分析、綜合思考、動手繪圖」的獲取知識、思考問題的學習方法,既能增加學生參與機會,增強其參與意識,又使學生「學有新思」,「思有所得」,「練有新獲」,「學會學習」,使他們成為教學活動中真正的主體。

五、說教學過程

『起』――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先創設乙個情境:瓶子的旅行――很久以前,美國舊金山市有乙個童工,他在海濱浴場拾到乙隻瓶子,瓶中有張紙條寫著「我的遺囑:將我的遺產平分給拾到瓶子的走運人,和我的保護人巴里·科辛。

」這是**來的東西呢?經調查得知,寫遺囑的人是英國乙個擁有12億美元財產的資本家。那麼,瓶子怎麼會從英國漂洋過海到達美國的呢?

由乙個關於洋流的小故事匯入,引起學生們的興趣,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一起學習第三章第二節的內容,為本節課學習大規模的海水運動埋下伏筆。

『承』――講授新課、形成概念

讓學生們快速閱讀教材,思考洋流的特點,總結關鍵詞,先讓學生自主形成一定的概念,等學生總結完關鍵字後,教師再展示出關鍵字與學生的答案作對比,並強調洋流的特點,加強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學習洋流按照性質的分類,講解寒、暖流的區別,並強調寒流和暖流只是乙個相對的概念,是相對於所流經區域的水溫而言的。在講解後引導學生學會判斷寒、暖流,並用簡單表達概括,便於學生理解記憶。而後通過練習,鞏固加強學生對寒流、暖流概念的理解及判斷。

通過學生自學課文,組織學生**洋流的成因。學生可以從中得出洋流成因是由多種因素――盛行風、大陸輪廓、地轉偏向力等的作用綜合形成的。教師再對每個成因進行講解,強調不同種洋流形成的主要動力。

『轉』――讀圖繪圖、概括規律

由前面學習的洋流成因及氣壓帶風帶模式圖概括出世界洋流模式圖,重點講授氣壓帶風帶知識與洋流模式圖之間的關係。對比世界表層洋流分布圖驗證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海區的洋流環流,讓學生從全球氣壓帶、風帶和洋流模式圖中可以看出,全球海洋表層洋流構成了分別以副熱帶和副極地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從而培養學生歸納和推理能力。

結合洋流模式圖講解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雖然課標不要求識記各洋流具體名稱,但是若是熟悉洋流名稱,對他們理解洋流模式圖有一定幫助,也將為下一節課的內容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要求學生能夠熟悉世界主要洋流的名稱。

通過繪製太平洋海區和大西洋海區的洋流簡圖,逐步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再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比較世界洋流模式圖、世界海洋表層洋流分布圖和剛繪製好的洋流簡圖,引導學生找出分布的差別,發現其中低緯度海區和中高緯度海區大洋環流規律及其產生的原因,得出結論:

一、中低緯海區的大洋環流也稱為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大洋東岸是寒流,西岸為暖流。

二、北半球中高緯海區的大洋環流也稱為以副極地為中心的氣旋型大洋環流,大洋東岸為暖流,西岸為寒流。

三、南半球中高緯陸地面積小,形成連續的西風漂流。

通過北印度洋海區季風影響下而形成的季風洋流分析,得出結論:

在冬季,北印度洋海區受東北季風影響,洋流呈逆時針方向環流,而在夏季,北印度洋海區受西南季風影響,洋流呈順時針方向環流。

『合』――思考小結、問題**

以簡練的言語概括世界海洋表層洋流分布規律:

(1)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北順南逆

(2)以副極地為中心的大洋環流――北逆南無

(3)北印度洋季風洋流――夏順冬逆

通過練習鞏固學習的知識,解決課前留下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後回答相關問題。

布置課後問題**,要求學生學會運用今天所學到的知識去解釋相關現象,最終達到符合要求的意義構建。

六、板書設計

大規模海水運動教學設計

三維教學目標 根據對課標 教材內容的分析,結合地理學科的特點和學生的特徵,按照地理新課標的要求,確定三維教學目標如下。知識和能力目標 掌握洋流的主要成因,根據全球風帶的分布,能初步分析說明洋流的形成及分布規律。過程與方法目標 1.根據全球風帶的分布,能畫出世界表層洋流分布的模式圖 2.根據給出的學法...

大規模的海水運動學案

2 2 海水的運動 世界洋流 1 學習目標 1 理解洋流的概念,能說出洋流與海浪 潮汐的區別 2 運用全球風帶和洋流分布圖,分析影響洋流分布的主要因素。3 通過讀圖對比 分析,然後畫出世界洋流分布的簡單模式圖,歸納世界洋流的分布規律。4 舉例說明洋流對氣候的影響及漁場的形成。重點 難點 1 繪製世界...

大規模的海水運動教學設計

安徽省滁州中學李仕良 課標要求及解讀 本節課的課標要求為 運用地圖,歸納世界洋流分布規律,說明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根據課標,以洋流的概念和性質入手,指導學生讀 世界表層洋流分布圖 和 洋流模式圖 通過設定問題,讓學生發現和總結洋流分布的簡單規律,在此基礎上,教師對規律進行必要的總結和歸納。第二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