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礦床學考試重點

2022-10-14 22:09:04 字數 5542 閱讀 7156

名詞解釋

1、礦產:自然界產出的有用資源叫礦產。

2、礦床:是指地殼中由地質作用形成的,其所含有用礦物資源的質和量,在一定的經濟技術條件下能被開採利用的地質體。

3、礦體:是指在一定地質條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態和產狀的,含有在現有技術經濟條件下可以開採利用的有用礦物的乙個連續的地質體

4、礦石:是從礦體中開採出來的,從中可提取有用組分(元素、化合物或礦物)的礦物集合體。

5、圍岩:礦體周圍的岩石

6、母岩:礦體形成過程中,提供主要成礦物質的岩石,它與礦床在空間上的成因上有密切的聯絡。有些礦床,圍岩即母岩

4、同生礦床:礦體與圍岩在同一地質作用過程中,同時或近於同時形成的。

5、後生礦床:礦床的形成明顯地晚於圍岩的一類礦床。礦體和圍岩是由不同地質作用和在不同時間形成的。

6、礦源層:指成礦物質在沉積成岩時已初步富集並能在後生期被活化遷移出來的岩層。

7、礦石礦物:指可被利用的金屬或非金屬礦物,也稱有用礦物

8、脈石礦物:是礦石中不能被利用的礦物,也稱無用礦物。

9、礦石組構:礦石的結構,礦石中礦物顆粒的特點,即礦物顆粒的形態、相對大小及其相互的結合關係等所反映的形態特徵。礦石的構造,指組成礦石的礦物集合體的特點,即礦物集體的形態、相對大小及其空間相互的結合關係所反映的形態特徵。

10、礦石品位:礦石中有用組分的百分含量稱為品位。

11、邊界品位:劃分礦與非礦的最低品位

12、工業品位:當前能供開採和利用礦段或礦體的最低平均品位

13、礦床規模:指乙個礦床中探明的礦石儲量或金屬儲量的多少。

14、濃度係數:工業品位與該元素的克拉克值之比

15、克拉克值:地殼中各種元素所佔的相對份額。

16、濃度克拉克值:某元素在某一地質體中的平均含量與克拉克值的比值。

16、內生成礦作用:主要由於地球內部能量(包括熱能、動能、化學能等)的影響,導致形成礦床的各種地質作用。

17、外生成礦作用:主要在太陽能的影響下,在岩石圈上部岩石與水、大氣和生物的相互作用過程中,使成礦物質在地殼表層聚集的各種地質作用。

18、變質成礦作用:在內生作用或外生作用中形成的岩石或礦床,由於地質環境和溫度、壓力等物理化學條件的改變(特別是經過深埋或其他熱動力事件),其礦物成分、化學成分、物理性質、結構構造等發生改變,使有用物質發生富集形成新的礦床,或使原有的礦床改造為具另一種工藝性質的礦床。

19、疊生成礦作用:是一種復合成礦作用,即在先期形成的礦床或含礦建造的基礎上,又有後期成礦作用的疊加。

20、岩漿結晶分異礦床:岩漿在冷凝過程中,各種組份按一定的順序(礦物晶格能、鍵性和生成熱降低的方向)先後結晶出來,並在重力和動力的影響下發生分異和聚集的過程,稱為岩漿結晶分異作用,由此所形成的礦床稱為岩漿分結礦床。

21、岩漿熔離分異礦床:在較高溫度和壓力下均勻的岩漿熔融體,當溫度和壓力降低時分離成兩種或兩種以上互不混溶的熔融體的作用,稱為岩漿熔離作用(也稱為液態分離作用),由此種作用所形成的礦床稱為岩漿熔離礦床。

22、岩漿爆發分異礦床:經過岩漿結晶分異作用和熔離作用後,岩漿中的揮發組份越來越富集,當壓力增大到某一閥值時爆發到近地表,稱為岩漿爆發作用,由此種作用所形成的礦床稱為岩漿爆發礦床。

23、偉晶巖(礦床):偉晶巖是一種礦物顆粒結晶粗大的,具有一定內部構造特徵的, 常呈不規則岩牆巖或凹鏡體狀的地質體。當偉晶巖中的有用組分富集並達到工業要求時,即成為偉晶巖礦床。

24、宣龍式鐵礦:產於我國華北陸塊前寒武系結晶基底長期風化剝蝕面之上震旦系淺海層序(串嶺溝組)膠體化學沉積鐵礦。

25、寧鄉式鐵礦:產於泥盆系地層中的,其礦石以含磷高的鮞狀赤鐵礦為特徵的海相化學沉積型鐵礦

26、鞍山式鐵礦:指我國華北陸塊前寒武系變質地質體中發育的一類沉積—受變質鐵礦床,主要時代為太古代—古元古代,為條帶狀鐵建造。

27、玢巖型鐵礦:是指產於陸相火山岩分布區域內,與玄武質、安山質岩漿的火山-侵入岩體在時間、空間及成因上有聯絡的一組以鐵為主的礦床

28、矽卡巖型礦床:產於中酸**入體與碳酸鹽類岩石的接觸帶上或其附近,通過含礦氣水溶液交代作用形成的並與矽卡巖在成因上和空間上存在聯絡的一類礦床。

29、斑巖型礦床:凡是在時間上、空間上和成因上與淺成或超淺成中酸性斑巖體有關的細脈浸染型礦床,通稱為斑巖型礦床。斑巖型礦床過去又稱為「細脈浸染型礦床」。

30、火山塊狀硫化物(vms)礦床:也稱為與火山有關的,火山控制的,火山-沉積控制的塊狀硫化物礦床。以典型的多金屬透鏡狀、塊狀硫化物產出,形成於海底火山環境。

形成於富含金屬的流體,與海底熱液對流有關。與它們最接近的圍岩是火山岩或沉積岩。

31、噴流—沉積型(sedex)礦床:係指通過海底熱液噴流作用形成的,主要呈整合的層狀賦存於正常沉積岩系(主要為細碎屑岩和炭質頁岩,次為碳酸鹽岩)中的,以發育條帶狀和層紋狀富硫化物礦石為特徵的一類礦床。

32、砂頁岩型(sst)(銅)礦床:

33、密西西比河谷型(mvt)礦床:mvt 礦床是層控的,以碳酸鹽為圍岩的硫化物礦體,主要由zn和pb組成, 礦石礦物主要為方鉛礦和閃鋅礦。這類礦床主要產於白雲岩中,以裂隙充填物、爆破角礫岩和碳酸鹽圍岩交代物等形式產出。

在較少的情況下,硫化物和脈石礦物佔據原生碳酸鹽孔隙。這類礦床是後生的,是在圍岩成岩作用之後由侵入作用形成的。

34、微細浸染型(金)礦床:沉積岩容礦的微細粒浸染型金礦床。

35、風化(殼)礦床:或者稱風化殼礦床,係指陸地表層在風化作用下形成的,質和量都能滿足工業要求的有用礦物堆積的地質體。

36、原生礦床:指組成該礦床的有用礦物系原地形成的。即有用礦物形成後其物質組成與周圍共生礦物的相對位置未經外力的改變。

37、機械沉積礦床:(,)大陸風化的碎屑物質(包括岩屑和礦物碎屑),在被地表流水、風、冰川等介質搬運過程中,由於搬運能力的減弱便按粒度、形態、大小、比重的不同而發生沉積分異,由此形成的礦床稱為沉積礦床。沖積砂礦床:

岩石或礦床的風化破碎物,在被河水的搬運過程中通過機械沉積分異作用而形成。海濱砂礦床由於海水的波浪和岸流作用,使重砂礦物在濱海的浪擊帶或潮間帶分選聚積,形成海濱砂礦

38、膠體化學沉積礦床:(鐵、錳、鋁礦床)成礦物質主要呈膠體狀態被流水搬運到海洋或湖泊中,通過膠凝作用而聚沉所形成的一類礦床

39、蒸發沉積鹽類礦床:水盆地中某些溶解度較大的無機鹽類,通過蒸發作用產生各種有用鹽類礦物的沉澱、富集而形成的礦床,稱為蒸發沉積礦床

40、生物化學沉積磷塊巖礦床:生物有機體本身直接堆積形成的礦床,以及由生物有機體分解產生的氣體和有機酸參與化學作用使成礦物質聚集而形成的礦床,通稱為生物化學沉積礦床

41、煤:在沼澤盆地中堆積的大量植物(包括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的遺體殘骸,在地質作用下,經成岩作用形成的固體可燃有機巖

42、幹洛根:指存在於沉積岩和沉積物中不溶解於有機溶劑的有機高分子殘渣。

43、變質礦床:由內生作用和外生作用形成的岩石或礦床,在變質作用主要營力(熱力、壓力、時間和各種不同溶液)作用下,改造原礦床或產生新生礦床,將其稱之為變質礦床。

44、變質作用:指在地殼形成和發展、演化過程中,早先形成的岩石(包括岩漿巖、沉積岩以及先存的變質岩)在地殼一定深處,在基本保持固態的條件下發生的礦物組成、結構構造以及化學成分的變化。

45、變成礦床:由變質作用新形成的礦床稱為變成礦床。

46、超大型礦床:達到國際公認的大型礦床儲量五倍以上為標準

47、成礦流體:能夠形成礦床的天然流體稱為成礦流體。

48、成礦系列:是指一定地質構造單元和一定地質構造階段內,具有統一成礦過程、時空上有密切聯絡、成因上有成生聯絡的礦床組合

49、成礦系統:是指在一定的地質時空域中控制礦床形成的和儲存的所有地質因素,成礦作用的全部過程,以及形成的成礦系列和相關異常構成的整體,是具有成礦功能的自然系統 。

50、改造成礦作用:指礦床或礦化地層於形成後在另一次或多次地質作用中處於不到綠片巖相變質程度的溫度壓力範圍 ( 溫度 300-400c ,壓力小於1000atm )、不均一圍壓和巨集觀破裂中的各種改變。

簡答1、岩漿礦床的一般特徵;:1、成礦作用與成岩作用基本上是同時進行的,是典型的同生礦床。2.

、礦體主要產在岩漿巖母體岩內,只有少數礦體產在母岩臨近的圍岩中。3、浸染狀礦體與母岩一般呈漸變過渡關係;貫入式礦體則具清楚、明顯的界線。圍岩蝕變一般不發育。

4、礦石的礦物組成與母岩的礦物組成基本相同,僅礦石中有用礦物相對富集。5、多數岩漿礦床的成礦溫度較高,形成的深度大。

二、早晚期岩漿礦床的區別(特點):1、早期: 礦體形態產狀:

礦瘤、礦巢、凸鏡狀或似層狀,位於岩體的底部或邊部。與圍岩界線:不明顯,呈漸變過渡。

礦石成分:與母岩基本一致,比重大,少揮發份。礦石組構:

自形晶-半自形晶結構、包含結構,浸染狀構造為主。主要礦種:部分鉻鐵礦礦床,金剛石礦床。

規模和工業價值較小。2、晚期礦體形態產狀:似層狀,位於岩體的底部;貫入式礦體為脈狀、透鏡狀。

與圍岩界線:不明顯, 呈漸變過渡; 貫入式礦體界線清楚。礦石成分:

與母岩基本一致,含揮發份礦物(鉻雲母、鉻符山石、鉻綠泥石等)。礦石組構:海綿隕鐵結構結構,塊狀、稠密浸染狀構造。

主要礦種:鉻鐵礦、pge礦床,v-ti磁鐵礦礦床,工業價值巨大。

三、岩漿爆發礦床的特點:礦體形態產狀:筒狀、管狀,少數脈狀;產出往往與深大斷裂帶有關,尤其是斷裂交匯處。與圍岩界線:圍岩破碎嚴重者不清楚,輕微破碎者

較為清楚。礦石成分:橄欖石、金雲母、鎂鋁榴石、金剛石。礦石組構:金剛石多為自形- 半自形晶結構,角礫狀、浸染狀構造。主要礦種:金剛石。

四、岩漿熔離礦床的特點:礦體形態產狀:似層狀,位於岩體的底部;貫入式礦

體為脈狀、透鏡狀。與圍岩界線:不明顯, 漸變過渡; 貫入式礦體界線清楚。

礦石成分:與母岩基本一致,硫化物含量高,含磷灰石和揮發份礦物。礦石組構:

海綿隕鐵結構、固熔體分離結構;塊狀、浸染狀構造。主要礦種:cu-ni硫化物、pge、磷灰石、fe礦床,工業價值巨大。

5、偉晶巖分帶特徵:1、邊緣帶:主要由細粒長石和石英組成,厚度不大,僅為幾厘公尺。

形態常不規則,分布不連續。2、外側帶:礦物顆粒較粗,主要由文象花崗岩和粗粒長石、石英、雲母組成,有時可見綠柱石,外側帶厚度比邊緣帶大,有時穩定,有些情況下也不對稱和不連續。

3、中間帶:礦物顆粒更加粗大,主要由巨晶結構的長石、石英、雲母組成,呈塊狀構造。綠柱石、鋰輝石等稀有元素礦物增多,是稀有金屬發育地段,厚度比前兩個帶大,對稱性和連續性也更好些。

4、核心:礦物顆粒特別粗大,主要由石英塊狀集合體石英——長石、石英——鋰輝石塊狀集合體組成。

6、鈉長岩-雲英巖型礦床(高溫熱液礦床)的特點:1、礦化主要集中分布在鈉長石化和雲英巖化花崗岩體頂部的內外置觸帶或大岩體附近的小岩株中,礦化富集程度及礦體規模取決於原岩的含礦性和蝕變的強度。2、礦體多呈似層狀和透鏡狀(鈉長巖型)或脈狀(雲英巖型)產出;礦體與圍岩或呈逐漸過渡(鈉長巖型),或界線清楚(雲英巖型)。

3、與雲英巖化關係密切的礦化明顯受各種裂隙構造控制,礦體的形態由裂隙的性質決定。4、蝕變和礦化具明顯的垂直分帶現象,由下至上:圍岩蝕變:

鉀長石化帶→鈉長石化帶→雲英巖化帶、似偉晶巖帶→w-sn-be石英脈帶。礦化型別:tr →nb、ta →rb、cs →w、sn、be、5、礦石組構較為複雜。

(礦石構造有浸染狀、條紋條帶狀、細脈狀、網脈狀、斑點狀和塊狀等,礦石結構有不等粒結構、斑狀變晶結構、固溶體分解結構、交代溶蝕結構和殘餘結構等。)6、礦物成分除造岩礦物外,主要為各類金屬的氧化物和含氧鹽類(鈮鉭鐵礦、細晶石、燒綠石、褐釔鈮礦、褐釔鉭礦、磷釔石、獨居石、鋯石、錫石、白鎢礦、黑鎢礦、磁鐵礦等),次為硫化物(輝鉬礦、輝鉍礦、毒砂、磁黃鐵礦等)和含揮發分的礦物(電氣石、黃玉、螢石等)。

礦床學基礎知識

一 有關礦床的基本概念 一 礦產的種類 礦產的分類有多種方式,如按產出狀態可分為氣體礦產 液體礦產 固體礦產三種 按礦產的性質及其主要工業用途,又可分為金屬礦產 非金屬礦產 可燃有機礦產和地下水資源四類。1 金屬礦產 是從中可提取金屬元素的礦物資源,按工業用途又分為 1 黑色金屬 鐵 錳 鉻 釩 鈦...

礦床學複習

名詞解釋和填空 1.岩漿礦床 從地殼深部上公升的各類岩漿,在冷凝過程中經過結晶分異作用 熔離作用和爆發作用等,使分散在岩漿中的成礦物質聚集而形成的礦床。由於這類礦床是在正岩漿期 從岩漿結晶作用開始到結晶作用的最後階段 形成的,稱正岩漿礦床。2.偉晶巖 偉晶巖礦床 礦物結晶顆粒粗大的,具有一定內部構造...

礦床學考試複習長江大學

一 名詞解釋 礦產 礦產資源 在自然界 地殼內或地表 產出的 由地質作用形成的 具有經濟價值的,可供開採利用的有用礦物資源。礦物 元素在各種地質作用的影響下,通過結晶作用 昇華作用 化學 反應 作用等途徑形成礦物。岩石 礦物以集合體形式出現,即構成為岩石,其可以由單一礦物或兩種以上不同的礦物集合體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