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床學考試複習長江大學

2022-06-19 09:48:05 字數 4756 閱讀 7559

一.名詞解釋

礦產/礦產資源:在自然界(地殼內或地表)產出的、由地質作用形成的、具有經濟價值的,可供開採利用的有用礦物資源。

礦物:元素在各種地質作用的影響下,通過結晶作用、昇華作用、化學(反應)作用等途徑形成礦物。

岩石:礦物以集合體形式出現,即構成為岩石,其可以由單一礦物或兩種以上不同的礦物集合體組成。

礦石:如果岩石中含有經濟上有價值,技術上可利用的元素、化合物或礦物,即稱礦石—從礦體中開採出來的,從中可提取有用組分(元素、化合物或礦物)的礦物集合體。由礦石礦物和脈石礦物構成。

脈石:泛指礦體中的無用物質,包括圍岩的碎塊、夾石和脈石礦物,它們通常在開採和選礦過程中被廢棄掉。

夾石:指礦體內部不符合工業要求的岩石,它的厚度超過了允許的範圍,就得從礦體中剔除。

共生組分:是指礦石(或礦床)中與主要有用組分在成因上相關,空間上共存,品位上達標可供單獨處理的組分。在一定的經濟技術條件下,這些組分的工業意義小於主要有用組分。

伴生組分:指礦石(或礦床)中雖與主要有用組分相伴,但不具有獨立工業價值的元素、化合物或礦物,其存在與否和含量的多寡常影響著礦石質量。

礦石的品位:礦石中有用組份的百分含量。

邊界品位:劃分礦與非礦的最低品位(如銅礦:0.2~0.3%,鉬礦為0.02~0.04%)

工業品位:當前能供開採和利用礦段或礦體的最低平均品位。

礦體:是礦床的主要組成部分。確切的說,礦體是指自然界(地殼內或地表)產出的、由地質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形狀和產狀的有用組份(元素、化合物、礦物、礦物集合體)的集合體。

礦床:礦產在地殼或地表的集中產地。確切的說,礦床是指自然界(地殼內或地表)產出的、由地質作用形成的、其所含有用礦物資源的質和量在當前經濟技術條件下能被開採利用的地質體。

礦床成因型別:按礦床的形成作用和成因劃分的礦床型別:岩漿礦床、偉晶巖礦床、熱液礦床、風化礦床、沉積礦床、變質礦床,等

礦床工業型別:是在礦床成因型別基礎上,從工業利用的角度來進行礦床的分類。一般把那些作為某種礦產的主要**,在工業上起重要作用的礦床型別,稱為礦床工業型別。

同生礦床:礦體與圍岩在同一地質作用過程中,同時或近於同時形成的。如由沉積作用形成的沉積礦床以及在岩漿結晶分異過程中形成的岩漿分結礦床等,都屬於同生礦床。

後生礦床:礦床的形成明顯地晚於圍岩的一類礦床,即礦體和圍岩是由不同地質作用和在不同時間形成的。—如沿地層層理面或穿切層理的各種熱液礦脈。

疊生礦床:是在早期形成的礦床或礦體上,又受到了後期成礦作用的疊加,此類礦床稱為疊生礦床。疊生礦床可以是不同地質時期成礦作用的疊加,也可以是不同成因礦化的疊加。

同-後生礦床:有些礦床在同一成礦作用過程中既經歷了後生成礦作用,又經歷了同生成礦作用,為反映這類礦床的特點,建議稱其為同-後生共生礦床。

濃度克拉克值:指某一地質體(礦床、岩體或礦物)中某種元素平均含量與其克拉克值的比值,也稱為富集係數。

濃度係數:某元素的工業品位與其克拉克值的比值成礦作用地球演化過程中,使分散在地殼和上地幔中的化學元素和有用物質,在一定地質作用條件下和地質環境中,相對富集而形成礦床的作用。

成礦作用:是一種地質作用,是自然界發生的元素聚集作用。

變質礦床:在變質營力(熱力、壓力、變質流體)作用下,各類原岩/礦石建造中有用物質遷移和富集形成的一類內生同生礦床。

變成礦床:若岩石中的某些組分,經變質作用後成為有工業價值的礦床,或由於變質作用改變了工業用途的礦床稱為變成礦床。

受變質礦床:若原來已經是礦床,受到變質作用後,礦石的成分、結構構造以及礦體的形態、產狀、品位和規模等方面發生了變化但其工業用途並未改變的礦床稱受變質礦床。

沉積分異:地表巖/礦石風化產物、生物殘骸、火山及熱水噴出物等在搬運和沉積過程中因大小、比重、形態、化學性質、物理性質及沉積環境的差別而造成不同物質分別堆積的過程。

充填作用:熱液在化學性質不活潑的圍岩內流動時,與圍岩間沒有明顯的化學反應和物質的相互交換,其中成礦物質主要是由於溫度、壓力的變化或其他因素的影響,直接沉澱在圍岩的孔洞或裂隙中,這種作用稱充填作用。由充填作用所形成的礦床稱充填礦床。

交代作用:含礦熱液在運移過程中與圍岩發生化學反應或置換作用,把圍岩中原有的組分溶解、排除,代之以新的成分,此種作用稱為交代作用。由交代作用形成的礦床稱交代礦床。

圍岩蝕變

岩石在氣水熱液的作用下,發生的一系列舊礦物被新的更穩定的礦物所代替的交代作用,稱為蝕變作用。若這種蝕變作用發生在礦體周圍的岩石中,則稱為圍岩蝕變。遭受了蝕變的圍岩稱為蝕變圍岩。

內生成礦作用:主要由於地球內部能量(包括熱能、動能、化學能等)的影響,導致形成礦床的各種地質作用。

內生成礦作用特點:在地殼不同深度、壓力、溫度、地質構造條件下進行(通常是較高的溫度和壓力、地殼的深處);各類岩漿的上侵冷凝過程中形成;地下熱液環流運移過程中形成。

外生成礦作用:主要在太陽能的影響下,在岩石圈上部岩石與水、大氣和生物的相互作用過程中,使成礦物質在地殼表層聚集的各種地質作用。

外生成礦作用特點:在地殼的常溫常壓下進行;在表層岩石圈與水圈、大氣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過程中形成;成礦物質來自於地表的岩石、礦物、礦床的風化,生物有機體,火山噴發物,星際物質(隕石)。

變質成礦作用:在內生作用或外生作用中形成的岩石或礦床,由於地質環境和溫度、壓力等物理化學條件的改變(特別是經過深埋或其他熱動力事件),其礦物成分、化學成分、物理性質、結構構造等發生改變,使有用物質發生富集形成新的礦床,或使原有的礦床改造為具另一種工藝性質的礦床。

變質成礦作用特點:定溫度、壓力的固體狀態下進行(脫水、重結晶、重組);深變質成礦作用可產生部分熔融岩漿,伴隨構造變動、岩漿活動及變質熱液參與。

疊生成礦作用:是一種復合成礦作用,即在先期形成的礦床或含礦建造的基礎上,又有後期成礦作用的疊加。

正岩漿礦床:從地殼深部上公升的各類岩漿,在冷凝過程中經過結晶分異作用、熔離作用和爆發作用等,使分散在岩漿中的成礦物質聚集而形成的礦床。由於這類礦床是在正岩漿期(從岩漿結晶作用開始到結晶作用的最後階段)形成的,稱正岩漿礦床。

早期岩漿礦床:在岩漿結晶分異過程中,有用礦物較早或與造岩的矽酸鹽礦物幾乎同時結晶出來,並在重力的作用下發生沉澱,在岩漿房的下部或底部發生富集,形成早期岩漿礦床。

晚期岩漿礦床:當岩漿中揮發組份含量較高,成礦元素與揮發組份結合形成易溶的化合物,大大降低了自身的結晶溫度,它們在岩漿熔融體中一直殘留到主要矽酸鹽礦物結晶之後沉澱富集,形成晚期岩漿礦床。

偉晶巖:是一種礦物顆粒結晶粗大的,具有一定內部構造特徵的,常呈不規則岩牆、岩脈或凸鏡體狀的地質體。

偉晶巖礦床:在岩漿作用的晚期形成的、或其它成因的富含高揮發份的「殘餘熔漿」,經過結晶作用和交代作用形成粗大礦物集合體並產生有用組分聚集形成的礦床。

氣水熱液/氣水溶液:指在一定深度(數百公尺數十公里)下形成的,具有一定溫度(數十度數百度)和一定壓力(數十萬數億pa)的氣態和液態的溶液,簡稱熱液。

熱液礦床:各種成因的含礦氣水熱液在一定的物理化學條件下,於各種有利的構造和岩石中,通過充填和交代等成礦作用方式而形成的有用礦物堆積體。

接觸交代礦床/矽卡巖礦床:產於中酸**入體與碳酸鹽類岩石(或其它鈣鎂質岩石)的接觸帶上或其附近,通過含礦氣水溶液交代作用形成,並與矽卡巖(鈣鋁鈣鐵榴石系列,透輝石鈣鐵輝石系列)在成因上和空間上存在聯絡的一類礦床。

斑巖型礦床:凡是在時間上、空間上和成因上與淺成或超淺成中酸性斑巖體有關的細脈浸染型礦床,通稱為斑巖型礦床。斑巖型礦床過去又稱為「細脈浸染型礦床」。

玢巖型礦床:係指在陸相安山質火山岩分布區,與主旋迴噴發晚期的輝石閃長玢巖等次火山岩有空間、時間以及成因上聯絡的一組(鐵、磷、硫、石膏)礦床。

低溫熱液礦床:指形成溫度在200~50℃左右,形成深度大多在2km至地表範圍內,礦體主要受各種斷裂系統、角礫岩筒、層間破碎帶等構造控制的熱液礦床。

淺成低溫熱液礦床:指產於陸相火山岩系中或相鄰岩石中,形成溫度為<150~300℃,深度為地表到1~2km成礦流體主要為大氣降水與岩漿水的混合熱液的金、銀(多金屬)礦床。

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鉛鋅礦床:指產於碳酸鹽岩(主要是白雲岩)中的,受地層層位控制並具有顯著後生特徵的,以鉛鋅為主要礦產的一類礦床。因密西西比河流域匯水盆地中發育眾多該型別礦床而得名。

微細浸染型(卡林型)金礦床:產於鈣質、炭質沉積岩(碳酸鹽岩/細碎屑岩)中的,金呈次顯微-超顯微的浸染狀賦存於含金黃鐵礦中的一類金礦床。因20世紀60年代初最早發現於美國內華達州卡林地區而得名。

風化礦床:指地表岩石和礦床,在大氣、水、生物等營力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化學作用長期影響下,發生破碎及物理-化學變化,使有用物質重新組合、富集形成的礦床。

沉積礦床:地表巖/礦石風化產物、生物殘骸、火山及熱水噴出物等被水、生物、風、冰川等營力搬運,通過沉積分異堆積到有利沉積環境中形成的一類礦床。

機械沉積砂礦床:地表巖/礦石的風化碎屑經流水搬運,通過機械沉積分異作用形成的一類礦床。

膠體化學沉積礦床:地表岩石/礦石風化產物中的膠體溶液(1-100nm的機械懸浮物)經化學沉積分異形成的一類礦床。

蒸發沉積礦床:水盆地中以真溶液狀態存在的無機鹽類經蒸發作用晶出各種鹽類礦物形成的一類礦床。

斑巖型銅礦床蝕變帶:鉀質蝕變帶→似千枚岩化蝕變帶→泥質蝕變帶→青盤巖化蝕變帶

二、簡答題

礦體的產狀指

1.礦體的空間位置

2.礦體的埋藏深度

3.礦體與岩漿巖的空間關係

4.礦體與圍岩層理、片理;

5.礦體與地質構造的空間關係

成礦作用的主要方式:

1.內生成礦作用方式:含礦熔漿的結晶和分異作用;含礦溶液的充填作用;含礦溶液的交代作用。

2.外生成礦作用方式:機械沉積分異作用;化學沉積分異作用;生物沉積分異作用。

3.變質成礦作用方式:接觸變質成礦作用;區域變質成礦作用;混合巖化成礦作用

礦床成因分類

1.岩漿礦床:岩漿分結礦床,殘漿貫入礦床,岩漿熔離礦床,岩漿爆發礦床,岩漿噴溢礦床;

2.偉晶巖礦床;

3.熱液礦床:矽卡巖型礦床,斑(玢)巖型礦床,高中溫熱液脈型礦床,低溫熱液礦;

長江大學沉積岩石學複習

1.沉積岩是組成岩石圈的三大類岩石 岩漿巖 變質岩 沉積岩 之一。它是在地殼層的條件下,由母岩的風化產物 火山物質 有機物質 宇宙物質等沉積岩的原始物質成分,經過搬運作用 沉積作用以及沉積後作用而形成的一類岩石。2.風化作用是地殼最表層的岩石在溫度變化 大氣 水 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發生機械破碎和化...

長江大學混凝土複習整理

混凝土複習資料整理 1.素混凝土與鋼筋混凝土的區別 素混凝土沒有配鋼筋,所以抗壓強度很高而抗拉強度很低 鋼筋混凝土由混凝土承受注意壓力,鋼筋承受主要拉力,從而提高了構件的承載能力並改善其受力效能。2.鋼筋與混凝土能夠在一起共同工作的原因 1,鋼筋與混凝土之間存在粘結力,使兩者結合在一起,協調制形,共...

礦床學複習

名詞解釋和填空 1.岩漿礦床 從地殼深部上公升的各類岩漿,在冷凝過程中經過結晶分異作用 熔離作用和爆發作用等,使分散在岩漿中的成礦物質聚集而形成的礦床。由於這類礦床是在正岩漿期 從岩漿結晶作用開始到結晶作用的最後階段 形成的,稱正岩漿礦床。2.偉晶巖 偉晶巖礦床 礦物結晶顆粒粗大的,具有一定內部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