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的諡號 廟號 尊號 全稱 年號 陵號

2022-10-14 03:39:05 字數 1057 閱讀 5539

(一) 諡號

諡號是古代對死去的帝王、大臣、貴族按照其生平事蹟進行評定後,給予或褒或貶或同情的稱號。諡號始於西周,秦始皇時廢除,西漢又恢復。諡號用字固定,大致分為三類。

屬表揚的有:文、武、景、烈、昭、穆、英、成、康等,如「經緯天地曰文」、「威強睿德曰武」、「布義行剛曰景」、「柔質慈民曰惠」;屬於貶義的有煬、厲、靈、幽等,如「好內遠禮曰煬」、「殺戮無辜曰厲」等;屬於同情的有哀、懷、愍、悼等,如「恭仁短折曰衰」。諡號不單獨使用,或為全稱的組成部分,或與廟號結合。

戰國時期以前,周王諡號均為乙個字,戰國時才出現兩個字的諡號,如「周貞定王」、「周威烈王」等。以後的皇帝絕大多數用乙個字為諡號。

(二) 廟號

帝王死後,其繼承者立廟奉祀,追尊為「某祖」、「某宗」的名號即為廟號。漢代以後,其標識字首先是「祖」或「宗」字。每個朝代的第乙個皇帝稱作「祖」,如「太祖」、「世祖」、「高祖」。

其後的嗣君稱為「宗」,如「太宗」、「高宗」、「中宗」、「世宗」等。西漢僅劉邦稱「祖」,南北朝開始到唐朝,皇帝都稱「宗」。明、清時前幾個皇帝都稱「祖」,如「明太祖」、「明成祖」,「清太祖」、「清世祖」、「清聖祖」等。

「帝」字從漢代與諡號結合後,也成為廟號,如「漢文帝」、「魏文帝」、「晉武帝」等。

(三) 尊號

封建社會對帝後在生前或死後奉上的尊崇頌揚性的稱號即為尊號,有時也稱為「徽號」。如「太上皇」、「皇太后」、「高皇帝」(劉邦)等。

(四) 全稱

即廟號、尊號、諡號的合稱。如乾隆皇帝的全稱為「高宗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其中「高宗」為廟號,「純」為諡號,其餘均為尊號。

(五) 年號

封建帝王即位後為紀年而設定的稱號。年號始於稀罕武帝即位之年的「建元」(西元前140年)。新君即位,於次年改用新年號,叫「改元」。

乙個皇帝在位期間,遇到重大事件如祥瑞災異等,也常改元,如武則天在位期間,用了17個年號。年號一般用兩個字,也有用四個字的。如「建武中元」(漢光武帝)、「天冊萬歲」、「萬歲通天」(武則天)、「太平興國」(宋太宗)等。

明、清兩代的皇帝除明英宗兩次即位當皇帝用了兩個年號外,其餘的均用乙個年號,因此人們用其年號來稱呼在位的皇帝,如「雍正皇帝」、「乾隆皇帝」。

這個皇帝的帝王之術令人膽寒 輕鬆奪皇位

話說,一代英主康熙因為立儲之事被搞得大傷腦筋,身體每況愈下。而發生了兩廢兩立的鬧劇後,皇子間的奪儲之爭更為白熱化。康熙年歲已高,而且體弱多病,心中有沒有定下儲君人選呢?有的,這人就是皇四子雍親王胤,即後來的雍正皇帝。胤的才能絕對是兄弟中的佼佼者,而且鋒芒不外露,善於韜光養晦,不動聲色,一派與世無爭的...

禮儀中最重要的一點 尊重隱私

說到尊重他人的隱私時,又讓我想起來,這可是外國人最忌諱的禮儀問題。其實,即使不是跟外國人打交道,我們在涉及到他人隱私的問題時,最好就是能做到不干涉就不干涉,因為這是禮儀中最忌諱的,一但處理不好,甚至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中國人在涉外交往中,務必要嚴格遵守 尊重隱私 這一涉外禮儀的主要原則。一般而論,在...

赤炎劍尊的高中數學組卷

一 解答題 共6小題 1 2014天津 已知函式f x cosxsin x cos2x x r 求f x 的最小正週期 求f x 在閉區間 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 2015重慶一模 如圖,已知三稜錐a bpc中,ap pc,ac bc,m為ab中點,d為pb中點,且 pmb為正三角形 1 求證 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