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

2022-10-11 12:06:04 字數 3805 閱讀 4562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桌子有多長說課稿

教材分析

《桌子有多長》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2單元《觀察與測量》的內容。本單元內容在全冊教材中為學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間觀念,以他們的觀察、操作活動拉近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距離,從有別於數的另乙個角度,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而「桌子有多長」則是學生在測量中首先從厘公尺引發的對測量的理解,包括對為什麼測量,用什麼測量,怎樣測量和如何記錄等都有一定的掌握,並在頭腦中建立起最初的長度單位——厘公尺的空間概念,使學生能夠自己估計出一定的長度,經歷由知到識,就像剝豆莢,從皮剝到豆,不斷明確的過程。

學生分析

學生年齡雖小,但都已經大略認識尺子(學生尺每個學生都見過),以他們的經驗出發,知道尺子能用來做什麼,怎麼使用(當然不一定很準確地使用,所具有的知識也未必全面),比如說,在完成課本第7頁第2題「連一連」的題目中,有的學生就用尺子畫線,他們知道,尺子可以用來畫直線;在裁紙活動中,有的學生沒有剪刀,為了將紙撕齊,以尺子壓紙邊進行,也是取用了尺子的直,可見,學生對尺子並不陌生。當全班一起了解物體長度時,有個別學生最先試著用尺測量,就會帶動其他學生效仿。一年級的學生都有模仿和好動的習慣,知道的學生會向不知道的同學甚至全班傳授,公布結果;而不知道的學生會轉身,回頭,甚至下座位,問、看別人怎麼做。

面對這樣的學生,教學中就要給他們時間,有要求、有目的地讓他們表達自己,在爭論與探索中獲取知識。

本班學生思維活躍、聰明、積極,經常會出現一些教師始料不及之處,使得課前的設計會發生許多變化,不能按事先預計好的進行下去。所以,教師應面對學生的變化而變化,讓學生從他們的認識基礎出發,主動學習。

設計思路

鑑於學生的認識,課堂上教師應盡量引導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合作**來解決問題。培養他們在學習中的合作意識和探索精神,以及學會學習的能力。結合學生的動手操作,充分調動起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每個學生都融入其中,體驗到動腦的樂趣。

比如說:學生在集體中具體認識尺子後,說明尺子上數字的作用;教師指明「從乙個數字到下乙個數字之間的長度即是1厘公尺」,及時加深學生對厘公尺的認識,鞏固、肯定(或糾正)他們原有的看法,利用這點使他們做到舉一反三。

認識尺子之後,是練習鞏固。由學生自己測量同一物體,出現不同答案時,討論找出原因:怎麼會這樣?

起點位置對嗎?無論討論是否能立刻給學生乙個結果,起碼每個學生都動腦筋思考了這個問題,達到了討論的目的——參與、思考。這也就是讓他們先自己探索獲取資訊的一種途徑,同時也培養了合作意識。

此時,教師再以一句簡練、切中要害的話總結或提示,就能順利地達到讓每個學生理解和牢記的效果,比起教師限制學生活動,先做示範,再讓學生模仿完成,要來得生動得多,積極得多。

總之,教師從旁引導,走出關鍵的一步,其餘交由學生嘗試完成。

教學目標

1.初步體會到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了解實際生活中測量方法的多樣性。

2.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公尺(cm),建立起1厘公尺的長度概念,能對長度進行估測。

3.學會用刻度尺對物體長度進行測量,體會厘公尺的含義。

4.在合作、討論中去發掘知識,掌握知識,並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教學準備

繪製放大的尺子圖;製作幻燈直尺圖,便於學生演示自己的測量方法準備各類尺子(公尺尺、鋼捲尺、皮尺),拓寬學生認識尺子的知識面。

教學流程

一、引入。

很自然地引入主題:我們來了解桌子有多長。

板書課題:測量物體。

二、講授。

1.估計:讓學生試著估計一下自己的桌子長度,可以用眼睛看,也可用手比劃著估,估好後,舉手交流結果。在這裡若出現大多數學生已經很熟練地說出××「厘公尺」,在後面的學習中請學生留心找一找答案是什麼?

【這部分安排,讓學生對乙個物體的長度提前有乙個不具體的感官認識,同時也培養學生初步的估測能力。】

2.測量:在學生估計得數後,求證一下,(先避開用尺子,給個假設)如果不用尺子,你還能想出什麼辦法來量桌子呢?展開討論,再由各小組匯報用什麼方法?

(用文具盒、書、筆等。)測量的桌子是多長呢?(希望是幾個文具盒長,幾本書長……)多提問幾組,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及時總結。

師:為什麼測出的桌子長度的說法都不一樣呢?桌子真的都不一樣長嗎?

總結:使用的工具不同,結果就會不一樣,只有當工具一樣時,結果才會相同,所以,我們才會找乙個統一的測量工具進行測量。經過測量,你們認為統一的工具最好是什麼呢?

(引入尺子,並為介紹尺子做鋪墊。)

【旨在使學生體會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同時感受生活中測量方法的多樣性。】

3.認識尺子。

(1)師:尺子有很多種,不止是你們手中用的這種,還有這些。(出示各類尺子,拓寬知識面,讓學生多認識一些尺子。

以一句話「它們用在各自不同的地方」,結束對尺子種類的介紹。)而在我們的學習中,最常用的就是你們這種(從學生手中取過)學生尺。(同時,黑板上貼出放大的直尺圖。

)(2)師:那麼,請你們看看,常用的學生尺上有些什麼呢?(把這個問題交給學生討論再匯報。這樣可避免部分學生不觀察或觀察不仔細,漏掉東西。)

生1:有數字。

生2:有一些小線、小格。

師:這是刻度線,小格就是由這些刻度線分出來的,你們仔細數一數,每乙個數字和下乙個數字之間,也就是最長的兩條刻度線之間有幾個小格。(幫助學生認準尺子)

生3:有字母cm。

師:你觀察得很仔細。(激起其他學生關注。)

教師再講講cm的含義——c和m合在一起,表示厘公尺的意思,說明「cm」和「厘公尺」可以互相替換,而且指出厘公尺是乙個長度單位。

板書:長度單位——厘公尺(cm)。

教師在學生開始估測時,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出解答。請學生說,我們的桌子單位是××厘公尺。

(3)師:在尺子上找到「0」了嗎?它在什麼位置上表示什麼意思?(生:尺子最左邊,表示開始起點。)

師提醒:量物時,一般從起點0刻度線量起。

師:尺子上還有些數字是什麼意思?(  引出厘公尺的長度。)請找到尺子上從「0~1」這一段,從0~1是幾厘公尺?(從學生的經驗和認識出發。)

學生先猜,再互相交流。

師:從乙個數字到下乙個數字之間的長度就是1厘公尺,那麼0~1就是(生:「1厘公尺」)。

在黑板直尺圖上用彩色筆畫出0~1之間是1厘公尺。

以搶答形式,再讓學生說一說,5~6、9~10、0~2、0~6之間分別是幾厘公尺等問題。(緩解,調動情緒,及時給予表揚,對最難的問題答對者以獎勵,激勵大家多思考。)

(4)在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用手比劃感受一下「1厘公尺有多長」,再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你見到過什麼東西是1厘公尺長的?(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多給予肯定。)

4.量物。

(1)要求學生取出統一物體(學具中的大三角形),找到長邊(正好整數),小組討論試著量,再匯報。面對結果不統一時,大家討論原因,說明最好從0刻度量起。並找一人上台演示,在學生演示過程中,教師跟著演示一步步說明要求:

量物體時,先把一端對準0刻度線,再看另一端對著刻度幾,就是幾厘公尺。

(2)再量這個大三角形(等腰)的乙個短邊,不夠整數,全班交流該讀作多少。

師:離哪個刻度線比較近,就是大約幾厘公尺。

三、練習。

鉛筆長(    )厘公尺。

2.開啟書看第15頁第3題,判斷誰量得對。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說出錯誤原因。指出從乙個整刻度到另乙個整刻度測量也是對的。

3.小組活動,完成第15頁第1題,先估計,再測量。

四、總結。

師:學完這一節課,你們都有哪些收穫?

學生:通過學習這一節課,知道了我的課桌有多長,用尺子怎樣測量物體的長度,長度單位有厘公尺,厘公尺也可以cm表示,測量時,要從0刻度開始,也可以從整刻度開始,1厘公尺有多長,等等。

課後反思

上完課發現,學生已有的基礎是教師始料不及的,致使原先設計好的課無法正常進行下去,課上雖也根據突發情況靈活變動了,但因種種原因,變動後課堂把握不是很成功,許多有利於學生發展的、能啟用課堂氣氛的構想沒能淋漓盡致發揮作用。面對突發事件,課堂的駕馭能力還要提高,備課時也要多方面思考周全,方能以不變應萬變。

一年級數學

2012學年第二學期一年級期中學生學業水平測試 數學學科試卷 基礎知識 一 算一算填一填 ti n 共21分 17 8 24 5 60 20 68 8 76 70 7 60 89 9 20 80 16 9 90 50 37 20 90 10 53 50 14 9 5 20 13 5 9 5 7 3 ...

一年級《數學》

2017年上學期武岡市藍深職業技術學校 一年級 數學 期中考試試題 考試時間 90分鐘總分 100分 班級 姓名 得分 一 選擇題 共12題,每小題4分,共48分 1 下列各角中,是界限角的為 a b c d 2 銳角的集合可以寫作 a b c d 3 角為 a 第一象限角 b 第二象限角 c 第三...

一年級數學

二 一四年春季期中教學質量檢測 考生注意 本卷共五道大題,滿分100分,時量60分鐘。1 我會算。20分 12 9 13 411 317 9 15 616 84 85 9 14 8 13 5 15 77 6 6 8 514 8 7 18 9 6 9 5 8 8 7 93 7 912 2 7 1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