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文人園林的意象研究

2022-10-09 22:18:10 字數 4778 閱讀 7421

摘要隋、唐時期,園林較之魏晉南北朝更興盛,藝術水平也大為提高。其一,隋代統一全國,修築大運河,溝通南北經濟。盛唐之世,政局穩定,經濟、文化繁榮,呈現為歷史上空前的太平盛世。

人們普遍追求園林享受。其二,興起科舉制度,廣大的庶族地主知識分子有了晉公升的機會,他們一旦取得官僚的身分便有了優厚的俸祿和崇高的社會地位,然而卻沒有世襲的保證。宦海浮沉,公升遷貶謫無常,共同的經歷形成了共同的處世哲學。

在朝為官努力做一番事業,同時也自己預留致仕罷官後的路。經營園林,便是為將來退隱林下獨善其身。其三,科舉取士,文人做官的比較多,園林成為他們的社會交往的場所,受到文人趣味、愛好的影響也較上代更為廣泛、深刻。

中唐以後,文人直接參與造園規劃,憑藉他們對大自然風景的深刻理解和對自然美的高度鑑賞能力來進行園林的規劃,同時也把他們對人生哲理的體驗、宦海浮沉的感懷融注於造園藝術中。於是文人官僚的士流園林所具有的那種清新雅緻的格調得以更進一步的提高和昇華,更添上一層文化的色彩,便出現了「文人園林」。文人園林乃是士流園林之更側重於賞心悅目而寄託理想、陶冶情操、表現隱逸者,也泛指那些受到文人趣味浸潤而「文人化」的園林。

關鍵詞:文人園林,意象,主題園,隱逸

1 前言

中晚唐開始,美學發展呈現出三教合流的態勢,特別是禪宗思想,禪宗主張「即心是佛」、「心無外佛」、「頓悟成佛」,既追求超出人世煩惱、達到絕對自由,但又泯滅了人佛之間的根本差距,不離此生此岸即可得到解脫,極大的強調了主觀心靈的能動性,強調個體「心」對外物的決定性作用,通過個體的直覺、頓悟而達到一種絕對自由的人生境界追求。

在禪宗這種唯心主義神秘形態下,杜牧提出了「文以意」為主的主張。突出了個體「意」在藝術創作中的重大作用,開中國美學重「意」不重「道」的美**流的先聲。[1]人們開始從自身的願望、情感、理想相契合的自由境界中去找美的滿足。

在這樣的社會風氣下,中國文人在中國園林史上寫下了清新雅緻的一筆。

2 文人園林的興起

隋、唐時期,園林較之魏晉南北朝更興盛,藝術水平也大為提高。其一,隋代統一全國,修築大運河,溝通南北經濟。盛唐之世,政局穩定,經濟、文化繁榮,呈現為歷史上空前的太平盛世。

人們普遍追求園林享受。其二,興起科舉制度,廣大的庶族地主知識分子有了晉公升的機會,他們一旦取得官僚的身分便有了優厚的俸祿和崇高的社會地位,然而卻沒有世襲的保證。宦海浮沉,公升遷貶謫無常,共同的經歷形成了共同的處世哲學。

在朝為官努力做一番事業,同時也自己預留致仕罷官後的路。經營園林,便是為將來退隱林下獨善其身。其三,科舉取士,文人做官的比較多,園林成為他們的社會交往的場所,受到文人趣味、愛好的影響也較上代更為廣泛、深刻。

中唐以後,文人直接參與造園規劃,憑藉他們對大自然風景的深刻理解和對自然美的高度鑑賞能力來進行園林的規劃,同時也把他們對人生哲理的體驗、宦海浮沉的感懷融注於造園藝術中。於是文人官僚的士流園林所具有的那種清新雅緻的格調得以更進一步的提高和昇華,更添上一層文化的色彩,便出現了「文人園林」。文人園林乃是士流園林之更側重於賞心悅目而寄託理想、陶冶情操、表現隱逸者,也泛指那些受到文人趣味浸潤而「文人化」的園林。

3 意象與意境的關係

意境與意象都是中國古代特有的美學範疇,意象是「取物觀象」和「化意為象」,是符號象徵的東西,其本質與意境有所差別。[2]意象是構成藝術意境的要素,意象的創造是意境創造的中介環節,意象與意境的關係是整體與區域性的關係。意境與意象是兩個不同的美學範疇,但他們本質上有類似之處,因此研究園林的意象可以從中窺到意境的內涵。

4 文人園林意象的構成與分析

4.1 人文意象

4.1.1 景題

中國園林屬於詩畫藝術載體, 景題被稱為中國文化的名片 。中國古典園林中以文學家高人雅事所置景觀, 具有文學內涵的園林景觀題名, 使中國古典山水園林都有主題 。園林中各景點圍繞主題而展開, 用文學性景題顯示園林的靈魂。

這些在園林的廳堂、楹柱、石崖和粉牆上的題刻, 用匾額、磚刻和楹聯的形式表示著園林為主題園 。[3]

中晚唐的園林,園中雖蘊含有詩情畫意,但大多不另起名,而以原址所在地名兼稱之,或徑以園主的人名稱之,因此還不是「主題園」。但在園林的景點題名中,已經出現了具有深刻思想內涵的題名。晚唐司空圖的「休休亭」是乙個著名的案例。

圖本居中條山王官谷,有先人田,遂隱不出。作亭觀素室,悉圖唐興傑士文人,名亭曰休休,作文以見志曰:「休,美也,既休而美具。

故量才,一宜休;揣分,二宜休;耄而聵,三宜休;又少也惰,長也率,老也迂,三者非濟時用,則又宜休。」因子目為耐辱居士。[3]說明晚唐時已經出現了後世「主題園」的萌芽。

王維的輞川別業 , 山嶺環抱, 溪谷輻輳, 依自然地勢規劃整治成園。輞川集四十首詩所記錄二十景區和景點, 可以大致看出園林的景致內容, 王維的《輞川別業》詩情畫意加禪理, 把私家園林藝術推向極致, 其中《鹿柴》、《竹里館》、《辛夷塢》等詩句所抒發虛空冷寂、靜默世界的無限輪迴的禪理的思考,展示著士大夫對人生感悟的行跡。其濃郁的抒情寫意色彩, 開創文人園林景題命名的先河。

其園林意境的創設, 為後代陳陳相因。

北宋詩人蘇舜欽在蘇州的《滄浪亭》 , 取《楚辭·漁父》 中的《滄浪之歌》之意,「滄浪水」, 是他心靈與世俗社會之間的不可逾越的屏障, 個人的榮辱得失在「滄浪水」中淡化和消融, 園林使他盡情享受自然的真趣。

司馬光在宋神宗熙寧六年在洛陽尊賢坊北關建「獨樂園」,自為之記:「孟子曰:「獨樂樂, 不如與人樂樂;與少樂樂,不如與眾樂樂,此王公大人之樂,非貧賤者所及也。

孔子曰:「飯蔬食飲水, 曲肱而枕之,樂在其中矣;顏子一簞食,一瓢飲,不改其樂,此聖賢之樂,非愚者所及也。若夫鷦鷯巢林,不過一枝, 鼴鼠飲河,不過滿腹,各盡其分而安之, 此乃迂叟之樂也。

」司馬光自號迂叟,以「獨樂樂」為宗旨,清貧澹泊自守,此園為其讀書著述休憩的退隱之地,

中國園林景題自魏晉、唐宋以來, 內容遵循「述舊」、「刻古」的原則, 取境古代詩詞、歌賦, 取意經、史、子、集、文論、**、戲曲、筆記和佛經的名句和典故, 借詩文和典故的文史積澱深化園林景觀人文的內涵。園林中以詩情畫意為尚, 以文學意境為宗。文學性的景題與園林景觀環境相互融合, 詩話了園林景觀, 提公升了園林景觀的美學意境, 是中國古典園林獨特的風采。

4.1.2 建築

文人園林繼承了魏晉南北朝以來一脈相承的隱逸思想和顯而易見的文人精神寄託,因此在建築上也體現了這一點。園中大多建築物密度低,數量少,而且個體多於群體。不見有遊廊連線的描寫,更沒有以建築而圍合或劃分景域的情況。

因此,就園林總體而言,虛處大於實處。正由於造園諸要素特別是建築布局之著眼於疏,園林景觀乃益見其開朗。[4]

白居易非常喜愛園林,他認為經營郊野別墅園應力求與自然環境契合,順乎自然之勢,合乎自然之理,廬山草堂就是這種思想的具體實現;城市宅園則著眼於「幽」,以幽深而獲致鬧中取靜的效果:「擬求幽僻地,安置疏慵身」。相應的,建築物力求簡樸小巧:

「地窄亭宜小」,「平台高數尺,台上結茅茨。東西疏二牗,南北開兩扉。」白居易為官數十年,家蓄歌妓,宦囊不菲,園林建築如此之簡樸,顯然並非出於經濟的緣故,而是審美的考慮。

4.2 自然意象

中唐開始文人的山水園已經大量出現。既有位於城外的山莊別業,又有工人日攝城區的城市宅院——城市山林。醉心於造園手法的發揮和著意於形式美的追求中國傳統造園的基本空間原則是「壺中天地」,即開始以小中見大的造園理論手法,創造變化豐富的藝術空間。

到了兩宋時期,文人主題園大量出現,園林景觀中含茹的主體情致進一步濃化,體現了審美觀念質的變異與飛躍。兩宋山水文化繁榮,能詩善畫者大多也都經營園林,他們對奇石有獨特的鑑賞力,置石、疊山、理水、蒔花、植木都十分考究,構景日趨工致,技術審美水平逐步提高。

4.2.1 植物配置

由於直接參與建造園林,中國文人把「寄情植物,以物言志」的思想注入到園林中,通過植物塑造來突顯自己的精神追求。首先,文人把園林植物看作「君子比德」的重要內容,滲入到文人倫理道德的哲學內涵。文人常常將象徵「君子」的梅、蘭、竹、菊四種植物栽植在園林中又將自己高尚人格的理想象徵賦予歲寒不凋的松柏和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並將他們視為能夠與自己理想的道德境界隨時進行交流的友人。

如採菊東籬的陶淵明、梅妻鶴子的林逋、愛蓮自潔的周敦頤,都是將「美」和人性之「善」完美的結合在一起。[5]

白居易十分重視園林植物配景:「插柳作高林,種桃成老樹」。而在眾多的園林植物中,白居易對竹子情有獨鍾:

「竹徑繞荷池,縈迴百餘步」,「窗前故栽竹,與君為主人」,「水能性淡為吾友,竹解心虛皆可師」。履道坊宅園的植物配景以竹林為主。白居易對「履道幽居竹繞池」亦即竹與水的配合成景的布局十分讚賞。

竹、石配景到宋代成為文人畫中主要題材之一,這與唐代的文人園林恐怕亦不無淵源關係。

4.2.2 疊石

唐代文人園林的假山,以土山居多,也有用石見土的土石山。純用石塊堆疊的石山尚不多見,但由單塊石料或者若干塊石料組合成景的「疊石」則比較普遍。白居易是最早肯定「疊石」之美學意義的人,他對履道坊宅園內以置石配合流水所構成的小品水局十分喜愛。

他專門為牛僧儒的私園寫了一篇《太湖石記》,對園中用石的上品——太湖石的美學意義作了闡述;把文人嗜石、嗜書、嗜琴、嗜酒相提並論,這肯定了石具有與書、琴、酒相當的藝術價值。白居易《雙石》一詩有句雲:「蒼然兩片石,厥狀怪且醜。

」用「怪」和「醜」兩字來形容太湖石的狀貌,可謂別開生面的美學概括。

宋代文人愛石成癖則更甚於唐代。公尺芾每得奇石,必衣冠拜之呼為「石兄」;蘇軾因癖石而創立了以竹、石為主題的畫體,逐漸成為文人畫中廣泛應用的體裁。因此園林用石盛行單塊的「特置」,以「漏、透、瘦、皺」作為太湖石的選擇和評品的標準亦始於宋代。

他們的抽象造型不僅具有觀賞價值,也表現了文人愛石的高雅情趣。

4.2.3 水景

在唐宋文人園林中,簡約是其重要特點。簡約並不意味著簡單、單調,而是以少勝多、以一當十。造園諸要素如山形、水體、花木、建築不追求品類之繁複,不濫用設計之技巧,也不過多的話風景域和景區。

水體多半以大面積來造成園林空間的開朗氣氛。如《吳興園林記》描寫蓮花莊:「四面皆水,荷花盛開時,錦雲百頃。

」當然,水在文人的心中也有其象徵意義。北宋蘇舜欽用的「滄浪」水,成了他的心靈與世俗間的一道不可逾越的屏障,他只想讓個人的榮辱得失在「滄浪」水中淡化、消融,在喧囂的塵世中保持乙個寧靜的心境,獲得人格的獨立和精神的自由,可以盡情的享受自然的真趣。

現代景觀園林規劃設計的實踐研究

摘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明顯提高,人們對居住的環境也有了新的要求。園林景觀作為城市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改善和美化城市環境方面起著無法比擬的作用,但是現代在景觀園林規劃設計時還存在一些問題。文章簡要分析景觀園林規劃設計的現狀及其作用和意義,並研究園林規劃設計的原則,針...

基於低碳理念的園林設計研究

作者 李璐 中國科技博覽 2018年第26期 摘要 近年來,環境汙染問題日益突出,溫室效應 氣候變化逐漸成為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問題。這種形勢下,低碳理念應運而生。而在園林設計中加入低碳理念,是改善生態環境的有效措施。基於此,文章分析了低碳理念下園林設計中存在的不足,並積極 低碳理念的園林設計策略,旨...

構建節約型綠化園林的有效措施研究

摘要 近年來,可持續的發展戰略得到了大力地推廣,經濟文化的發展都以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為宗旨。構建節約型綠化園林也不例外。關鍵字 節約型 綠化園林 有效措施 中圖分類號 k928.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綠化園林的建設能夠為在城市生活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讓他們在一天辛苦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