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 Bi二組分固液相圖的繪製

2022-10-07 02:39:03 字數 1702 閱讀 1161

【實驗目的】

1. 掌握熱分析法繪製二組分固液相圖的原理和方法。

2. 了解純物質與混合物步冷曲線的區別並掌握相變點溫度的確定方法。

3. 了解簡單二組分固-液相圖的特點。

4. 掌握數字控溫儀及kwl-80可控公升溫電爐的使用方法。

【實驗原理】

壓力對凝聚系統影響很小,因此通常討論其相平衡時不考慮壓力的影響,故根據相律,二組分凝聚系統最多有溫度和組成兩個獨立變數,其相圖為溫度-組成圖。

熱分析法:其原理是將系統加熱融化,然後使其緩慢而均勻地冷卻,每隔一定時間記錄一次溫度,繪製溫度與時間的關係曲線——步冷曲線。若系統在均勻冷卻過程中無相變化,其溫度將隨時間均勻下降;若系統在均勻冷卻過程中有相變化,由於體系產生的相變熱與體系放出的熱量相抵消,步冷曲線就會出現轉折或水平線段,轉折點所對應的溫度,即為該組成體系的相變溫度。

由於冷卻過程中常常發生過冷現象,其步冷曲線常如上圖中虛線所示,由橫軸表示混合物的組成,縱軸表示溫度,利用步冷曲線所得到的一系列組成和所對應的相變溫度資料,就可以繪出相圖,如下圖:

【儀器與試劑】

swky數字控溫儀1臺;kwl-08可控公升降溫電爐1臺;不鏽鋼樣品管1支;爐膛保護筒1個;感測器1支。

純bi;純sn;石灰粉等。

【實驗步驟】

1. (配含鉍分別為0、20%、40%、70%、80%、100%(質量分數)的鉍-錫混合物各100g,分別裝入不鏽鋼樣品管中,再加入少許石墨粉覆蓋試樣,以防加熱過程中試樣接觸空氣而氧化。)

2. 按圖2-16連線swky數字控溫儀與kwl-08可控公升降溫電爐,接通電源,將電爐置於

外控狀態。

3. 將爐膛保護筒放進爐膛內,再將盛有試樣的不鏽鋼樣品管和感測器放入保護筒內。將電源開關置於「開」,儀器預設控溫儀處於「置數」狀態,「設定溫度」預設為320攝氏度。

4. 將控溫儀調節到「工作」狀態,系統開始公升溫,達到設定溫度後,純bi、sn兩試樣保溫10min,其他試樣保溫5min,使試樣熔化。用感測器晃動樣品管,使試樣攪拌均勻,並將感測器放入樣品管中心。

5. 將控溫儀置於「置數」狀態,調節「冷風量」旋鈕,使體系冷卻速度保持在6攝氏度/分鐘左右(電壓5v)以下。

6. 設定控溫儀的定時時間間隔,1min記錄一次溫度,從300攝氏度開始記錄,純bi純sn兩試樣冷卻降溫到200攝氏度,其他各試樣應降溫到125攝氏度。

【注意事項】

1. 相圖為平衡狀態圖,因此用熱分析法測繪相圖要盡量使接近平衡態,故要求冷卻不能過快。為保證測定結果準確,還要注意使用純度高的試樣。感測器放入樣品中的部位和深度要適當。

2. 試驗中「設定溫度」和「實驗最高溫度」不同,「實驗最高溫度」是在儀器達到「設定溫度」停止工作後,儀器中的加熱電爐繼續上公升到的溫度。

3. 熔化試樣時要保持均勻,為確保試樣熔融,溫度稍高一些為好,但不可過高,以防樣品氧化。攪拌時注意樣品管不能離開加熱爐。

4. 由於爐溫較高,因此攪拌時要戴上手套,以防燙傷。

5. 由於過冷現象的存在,降溫過程中會有公升溫,這是正常現象。

【資料記錄與處理】

sn-bi二組分混合物的低共熔溫度是 ,共熔混合物的組成是 。

【思考題】

1. 常用的方法有溶解度法和熱分析法。

2. 是,因為水平段中都是兩種固體以一定比例同時析出,兩種固體及液體三相平衡,溶液組成保持不變,溶液的溫度不變。

3. 可根據合金冷卻的溫度變化判斷金屬析出的溫度,及不同混合物的凝固點,繪製相圖。

4. 各段的斜率及水平段的長度與冷風量的大小有關。

瀝青三大指標和四組分

瀝青指標針入度 軟化點 延度和黏度等瀝青檢測指標代表了瀝青的什麼效能?瀝青黏度和稠度的區別?1測定瀝青的針入度,以評價道路粘稠石油瀝青的粘滯性,並確定瀝青標號。還可以進一步計算瀝青的針人度指數,用以描述瀝青的溫度敏感性 計算當量軟化點800 相當於瀝青針人度為800時的溫度 用以評價瀝青的高溫穩定性...

文班檢測二分組

絕密 啟用前 第二次分組檢測 一 選擇題 1 已知,且點a 2,5 則點b的座標為 a.1,8 b.1,8 c.3,2 d.3,2 2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 第一象限角一定不是負角 b 是第四象限角 c 鈍角一定是第二象限角 d 終邊與始邊均相同的角一定相等 3 已知函式的部分圖象如下,則的解析式...

巨野縣小學語文29組分工觀課報告

龍固李集火花 經過多次修改,常勝欽老師的初備教案已形成,我組近日將組織本組老師進行觀課議課活動,現將本組觀課分工情況做一下說明。參與觀課的老師有 本組全體成員 一 常勝欽老師說課。二 觀課分工 在上課前,群組召開觀課準備會,對分工觀課進行了討論,共同商定了本節課的觀課維度。觀察維度一 教學環節設計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