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文化的德育思想及其現代意義

2022-10-05 19:12:02 字數 2178 閱讀 4956

先秦儒家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不竭甘泉,先秦儒家文化在襁褓之時,就穿上了一件具有「道德化」特徵的外衣。這是中國德育思想的主要源泉,中國的德育思想深植於此並持續不斷地發展著。

先秦時期(西元前11世紀-西元前221年)主要包括商周和春秋戰國兩個階段。西周初期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周公(姬旦)在長期的政治實踐和德育實踐中總結出一些重要經驗,即「以德配天」「敬德保民」以及「孝」「友」等思想。它包含了以後的儒家德育思想的某些因素,是中國德育的萌芽和開端。

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這一時期是中國德育思想和理論的形成、奠基時期,其思想主要體現在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文化中。先秦儒家思想有著乙個漸進的、複雜的演變過程,但仁義禮智、修身養性始終是其學說的基調,主要特點及其現代意義如下:

一、以「學為聖賢」為德育目標

儒家的理想德育目標是追求「學為聖賢」。對統治階級而言,他們追求聖王的目標,學習聖王的思想行為,以堯舜禹為榜樣;對一般的士大夫和老百姓,則以賢為追求目標。從普遍性而言主要追求的就是賢人的目標,這種賢人的目標,是用「君子」這種人格來表現的,《禮儀.

鄉飲酒》曰:「以告與先生君子可也。」其注曰:

「君子,國中有盛德者」。實際上那種具有重義輕利,關心他人,剛健有為,自強不息,注重整體利益,具深沉的歷史責任感等優良品質正是這種君子人格的寫照。荀子在孔子提出的培養「君子」人格理想的基礎上提出更具體的「士」「君子」「聖人」三個層次的培養目標。

其德育目標,最低標準是培養士和君子,最高標準是培養聖人。這種 「學為聖賢」的德育目的,深深積澱於民族文化之中,它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它培育了中華民族那種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崇尚氣節、溫和爾雅、豁達樂觀的國民品性。但另一方面,它也使我們的祖先在眼光上注重於倫理政治問題,漠視了對大自然的探索,缺乏科技創新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社會的發展和變革。

二、以倫理為德育的基礎

任何一種傳統文化在其發展過程中,受制於特定的歷史地理條件、社會經濟結構和政治結構,即受制於特定的文化生態環境。中國社會是帶著氏族制的臍帶邁入文明時代的門檻,是由家族到國家,家國同構,家國一體。儒家所倡導的孝悌思想是維繫家族之間和家與國之間的關係紐帶,由此而衍生的一系列的倫理思想浸透人心,形成了一種社會心理——強調以倫理為本位的價值判斷標準,強調以「以德配天」「德王天下」,重傳統、重義輕利、忠君。

《左傳.襄公二十四年》雲:「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雖久不廢,此之為不朽。」它強調首先應當是樹立高尚品德,其次才是立功立言。「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

里仁》)他們進行價值判斷的依據是道德,以及那些為社會所認同的「殺身成仁」「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早已成為一種社會心理,凝聚為一種社會人格和個人的深沉歷史責任感。這種把完美的道德作為人生追求和以倫理為基礎的價值判斷標準,作為一種社會的思維方式和傳統心理,數千年來深刻地影響著中國的社會。一方面,這些思想對維護社會的穩定和形成民族的凝聚力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另一方面,這些思想壓抑人的物質慾望,對個體的自由發展,對獨特的有創造力的個性的發展,卻起到阻礙作用,我們應該批判地繼承和發揚。

三、以「仁」為德育的核心

儒家德育思想的核心是「仁」,「仁」最早出現於《尚書.金滕》:「予仁若考」,指一種好的品德,仁屬於道德修養問題的範疇,是一種最高最美的道德品質。

「仁」的內容廣泛,最基本的含義是三個方面:(1)「仁者愛人」。「樊遲問仁。

子曰:『愛人』」。(《論語.

顏淵》),提出仁是愛人的道德規範,並且給它賦予「泛愛眾」的普遍性的理性品格和準則。(2)「克己復禮為仁」。所謂「克己復禮為仁」,就是要克制自己各種非分的私慾,要君者守其道。

「禮」是一種倫理規範,「禮」是道德的標準,「仁」是道德的屬性,只有具備了仁的品質,才不會做違背禮的事情。「禮」是具有強制性的客觀的制度和規範,「仁」是主觀的道德修養,是內心自覺,二者互為因果,內在控制和外在控制相結合,提高道德修養。(3)「孝悌」為「仁」之本。

孝是父子之間的愛,悌是兄弟之間的愛,這是直接處理家庭關係的道德規範,孔子時即把孝悌作為仁的根本,其後的儒家學者在道德觀念上把孝加以發展和延伸,並與忠聯絡起來,以事父母之心事君,孝子必成為忠臣。從骨肉之情引向社會政治統治,這也是「齊家」到「治國」政治倫理化的道德觀的體現,形成一種家國同構的狀況,對維護當時的社會穩定起到良好的作用,同時也成為了統治階級麻醉和束縛勞動人民的手段和工具。

先秦儒家文化的德育思想已植根於我們民族的土壤之中,成了一種穩態的質料,但又有動態的因子蘊涵於其中,它是一種過去與當下的交融——滲入了各時代的新思想、新血液。我們應當努力開掘先秦文化豐富的德育思想資源,進一步揭示其所蘊涵的合理的德育理論,並賦予它時代精神,使之為當代中國社會發展服務。

從現代廣告中看儒家文化

摘要 儒家思想作為中國哲學思想的基礎之一,對華夏民族性格 氣質的塑造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廣告作為整個社會文化系統的乙個有機組成部分,很好的融進了中國主流的儒家文化。本文想通過對中國流行的廣告進行分析來看中國儒家文化。關鍵字 儒家文化廣告 乙個民族的偉大最重要的往往不是物質上的富有,而在於偉大的民族精...

秉承儒家文化精髓現代管理理念

修正集團企業文化以 仁 義 禮 智 信 為核心,融會現代管理理念,再通過企業精神滲透到各個崗位,踐行 在修正中成長,在成長中修正 極大地提高了企業的凝聚力,增強了員工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實現了員工素質的整體提公升。仁者愛人博施濟眾 仁愛是一種由內而外的博愛主義思想。仁 雖是最高的思想境界,但並...

論儒家文化「內聖外王」思想的當代管理學價值

內聖外王 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其滲透了修煉內功 外恆建樹的管理哲學。應用於當今管理實踐中,即是通過 內聖 與 外王 的現代性闡釋來深化企業的內在素養和外在修為,通過二者的圓融結合來詮釋企業經營的獨到理念,從而探尋一條從根性上確保企業得以可持續發展的理性路徑。關鍵詞 內聖外王企業管理 研究背景 數千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