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明代靖江王府的興衰

2022-10-04 06:36:03 字數 2017 閱讀 9725

廣西桂林,歷史上被稱為「西南會府」。宋高宗趙構、元順帝妥歡貼睦爾在繼位前都曾寓居於此,元順帝繼位後還在獨秀峰下修了一座潛邸,名「萬壽殿」。明太祖朱元璋實行「列土封王」,把桂林作為首選的十個藩封重鎮之一,在洪武三年(公元2023年)將長兄南昌王朱興隆之孫、侄子大都督朱文正之子朱守謙分封於此,稱「靖江王」,並在洪武五年將萬壽殿改建為靖江王府。

從洪武十年朱守謙就國,至清順治七年(公元2023年)清軍陷桂,相繼有14位靖江王在府中居住。

據史料記載,靖江王府在洪武五年破土動工,至洪武九年竣工,是最早建成的明朝王府。之所以最早建成,部分原因是靖江王府的規模小於其他正支親王府,少了承運殿後面的圓殿和存心殿及其附屬建築,城垣也相對矮小一些,但是其餘的宮殿建築和宗廟、社稷與正支親王府是一樣的,這正體現了靖江王的旁支親王地位。洪武二十六年時,明太祖又命重修靖江王府,重修的原因並不是宮殿破舊了,而是要改變其規格。

這次重修,除城垣、四門城樓和宗廟社稷未改建外,其餘宮殿、諸衙門俱重起造。從宣德本《桂林郡志》所繪的王府圖來看,重修後的靖江王府宮殿建築均為單簷,而未重修的四門城樓均為重簷。顯而易見重修的靖江王府的規格比初建的有所降低。

永樂時靖江王享受「祿視郡王、官屬親王之半」的待遇,但冊、印均「制如郡王」。

明太祖雖然降低了靖江王府的規格,但卻又特許其小院宮室任從起蓋,不算犯分,而這種特許其他王府是沒有的。經過建文、永樂二朝的沉淪,到宣德時靖江王的境遇有所好轉,到正統時基本上恢復了旁支親王的名分,朝廷按親王府例為靖江王設定官屬、護衛,按親王禮儀冊封襲爵者,在例行賞賜親王時也算上了靖江王。於是靖江王開始援用明太祖的特許在府中興建小院宮室。

天啟、崇禎年間靖江王府逐步呈現衰敗之象,南明時期又遭到幾次洗劫,最後在清順治九年被雀巢鳩佔的明朝叛將、清定南王孔有德一把火燒成灰燼。順治十四年在廢墟上修建貢院,但在2023年又被日本飛機炸毀。2023年在廢墟上再興土木,作為廣西省**駐地。

解放後改為廣西師範學院校園。所幸的是,雖然屢遭劫難,原王府的主要象徵王城和承運門、承運殿、王宮門、王宮的台基卻奇蹟般地完整儲存著,成為靖江王榮辱興衰的見證。

王城在始建時就已建成,至今已有620多年歷史。過去有人認為王城是在洪武二十六年重修時才修築,那是對史書文字錯誤斷句所致,應予糾正。王城平面布局呈南北長、東西窄的長方形,獨秀峰位於成內北部,峰南為承運門、承運殿、王宮門、王宮遺址。

王城南北長556.6公尺、東西寬335.5公尺,周長1783公尺,通高約6公尺,牆底厚6公尺、頂厚5.

5公尺,均未達到洪武四年議定的親王府規制,但四城門的牆體比其餘城牆高出約1.9公尺、向內凸出約16公尺,則基本符合親王規制。其中南城門為正門,原名端禮門,後稱正陽門,牆高7.

9公尺、底厚22.4公尺,開有三個券門,中間券門頂高5公尺、下寬5.4公尺,左、右券門略矮窄些(清代時封堵)。

東城門原名體仁門,後稱東華門,西城門原名遵義門,後稱西華門,北城門名廣智門,各只有乙個券門。全部城牆的內外壁均用鑿打方整的大青石砌築,中間以碎石、泥土、灰漿填充並夯實打緊,上飾女牆,牆頂地面則用特製的大青磚砌築,堅城高牆,雄偉壯觀,雖歷經600多年風雨剝蝕和數次戰火,至今仍堅固如初,堪稱奇蹟。

城內宮殿遺址自南而北依次為承運門台基,一層,高1.2公尺,東西寬37公尺、南北深11公尺;承運殿台基,三層,高3.7公尺,其中月台二層,高3公尺,平面呈向南的凸字形,寬60公尺、最深亦約60公尺;王宮門台基,一層,高1公尺;王宮台基與王宮門台基等高。

其中承運殿台基比親王府規制高出約1.5公尺,可能是直接使用元順帝潛邸萬壽殿的台基。但其前後雲階**的巨型石雕卻只有雲紋而無龍紋,應是在洪武二十六年重修時所置,由此可見在那以後靖江王地位下降,已無資格使用龍紋圖案。

王宮之後為王府花園遺址。園中獨秀峰素有「高標獨秀」之美譽,為桂林主山,南宋詩人王正功的「桂林山水甲天下」名句就刻於峰壁。山下的月牙池係築城時取土積水而成,作為靖江王泛舟之用。

太平岩則系第五代靖江王朱佐敬首先開發,岩壁間鐫刻有歷代靖江王的詩文數十方,字裡行間洋溢著一派「霓裳仙曲猶堪聽,不羨當年汗漫遊」(第九代靖江王朱經扶詩句)的太平景象,只可惜時過境遷,景物依舊,人事全非。清人彭而述說得好:「無情最是此中山,閱盡王孫只等閒。

尚有高台堪命酒,兼逢勝侶一開顏。石鯨薜荔秋蟲出,玉甃梧桐野鳥還。莫向西風增感慨,漢家樓閣暮雲間。

」2023年,靖江王府與王陵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靖江市降水方案

靖江市房建工程 井點降水施工 方案編制人審核人批准人二0一二年八月十六號 一 工程概況 擬建工程位於靖江市 目前正緊鑼密鼓的準備施工,但根據地質報告及現場的實際情況,地下人防工程必須採用輕型井點降水的措施將地下水疏幹以後,方可進行土方開挖施工。根據工程的結構圖反映,地下工程周長度為700公尺,地板埋...

論明代科舉制度

科舉制度是歷代封建王朝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一種制度,採用分科取士的方法。科舉制度從隋朝開始實行,到清朝光緒年間舉行最後一場考試為止,經歷了一千三百多年。隋朝廢除九品中正制,採用分科考試方式選拔 唐朝進一步完善了科舉制度,武則天時期新增了殿試和武舉。將科舉的科目分為常科和制科兩類。宋代重文輕武,放寬了錄...

明代宜山土司制度敘論

作者 韋美兵 中國民族博覽 2019年第04期 摘要 明弘治五年開始在宜山設定土司制度,其實質是古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它的實施,上合天心,下順民意,在一定的社會歷史發展階段,對國家的統一和社會安定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關鍵詞 明弘治 永定司 永順司 永順副司 韋盛春 中圖分類號 k23 文獻標識碼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