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遼東中層行政管理文獻綜述

2021-05-15 00:12:36 字數 5674 閱讀 5627

1、研究背景與研究問題

1.1研究背景

遼東是明代邊疆防禦體系中的重點地區,歷史上受到地理因素的影響,遼東地區在明代時實行地方軍事化行政制度。作為邊疆的防禦體系重要的構成部分,明代遼東地區的行政管理制度使用都司管理的衛所制管理,劃分為不同的行政地理管轄範圍,形成了乙個都司中心管理25個實土衛的局面,難以實現有效的行政管理。因此,出現了地區性的行政管理體制,使遼東地區形成了**行政區劃,無形中增加了行政管理的層級,使管理範圍減少,早期的軍事與文官行政監督相結合的處理方式形成。

本文主要從明代行政管理的巨集觀研究的角度,研究了明代遼東地區地方行政管理中的因地制宜的管理方式,以期望為現代行政管理提供參考。

1.2研究問題

在嘉靖年間,管理遼東全境時被劃分為6個行政地理單元,並且從「軍管型政區」轉變成「文管型政區」,將相鄰各種文官都採編到當地管理體制,連朝廷派駐遼東管理馬政的行太僕寺卿和苑馬寺卿也皆各領一道轄境,進而對地方軍政事務的處理。然而,在遼東行太僕寺少卿、苑馬寺卿兼理兵備事的時,隱藏在背後的卻是遼東地區衛所制度崩壞、馬政廢弛等問題的出現。儘管兵備道的設定對地方管理和中下層軍官監督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這期間出現的諸多根本的問題卻並未得到有效解決。

從明代遼東管理體制的變遷中可以看出,地方行政中的首要問題事基層組織的穩定仍,否則即使調整對中上層管理方式,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些體制背後的各種隱患,更無法得到長期穩定的效果。文章主要對明代遼東中層行政管理問題進行了研究,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研究引申到我國行政管理制度中,與之相稱的行政管理制度也應隨之有所調整,面臨新的社會問題,更應該積極思考行政管理的有效性,以面對不同社會問題的考驗。

2、明代行政管理制度的巨集觀研究

明代邊疆的行政管理方式一直受到學者的關注和研究。在顧誠《明帝國的疆土管理體制》(《歷史研究》2023年第3期,第135-150頁)一文中,明代的行政管理制度主要為一種軍事管理形態的軍管型模式;他將明代的行政系統劃分為布政使司、府、縣幾個部分,軍事系統劃分為都指揮使司、衛以及千戶所。認為明代的行政系統和軍事系統各自管理自身事務,互不干涉。

同時提出了行政系統與軍事系統同屬於地理單位,具有可轉換性的特點。張步天在其研究《明代地方行政區制度》中,詳細概括了明代省、府、縣**制度的具體劃分標準和行政機構。提出了明代行政管理制度具有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周振鶴先生的著作《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3年08月)對明代的都司衛所制度進行了詳盡說明,概括為明代實行的軍管型政區的特殊性行政區劃型別。張顯清先生的著作《明代政治史》(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12-1)中,從經濟發展的角度,考察了明代行政管理、政治改革,介紹了地方行政結構的演變過程,比較了明代行政體制與軍事管理制度之間的關係。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吳宗國教授在其著作《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中國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2023年11月01日)中以政治制度的角度將明代行政管理制度概括為回歸於創新的階段。

在這一時期,明代行政制度沿襲了元朝時的**行政機構,但是由於邊疆防禦等問題,明代的行政管理制度進行了一定的創新,出現了軍事體系與行政體系將結合的特殊行政管理制度。

3、明代遼東中層行政管理變化

3.1明代政治變化

對明朝政治體系考察內容中,除去制度以及機構等相關要點,明朝政治以及明朝社會變化、明末黨派等的相關研究也不少。比如說之前談到的制度體系,趙克生在他的著作《明代丁憂制度述論》(《中國史研究》第2期)中對明朝相關人文風俗等進行介紹,**了明朝喪守、服闕補選、奪情起復等一些制度體制。而柏樺、高進則是對明朝刑事制度進行研究**,在他們的著作《明清「濫設官吏」罪》(《史學集刊》第2期)對於明朝的刑事犯罪相關資訊指出,明朝所有刑事事件都需要朝廷或是相關國家部門來進行管理,凡是私自進行對刑事事件干涉者,論為犯罪。

根據相關歷史資訊可以得知,明朝皇帝加強皇權,對於天下大小事件皆需皇帝親自管理,在田冰的《明代的追諡與奪諡》(《史學月刊》第11期)中對皇帝與百官之諡進行研究,他們指出明朝皇帝可對百官之諡進行干涉,諡號更多具有政治含義,因此對於**的追諡以及諡號剝奪都能夠反映朝廷變化。據書籍統計分析,明朝對於追諡數量要遠遠高於奪諡數量。王偉凱在研究洪武初年磨勘司相關制度後在著作《明代磨勘司職能考辨》(《社會科學輯刊》第2期)指出明朝洪武初年磨勘司主要職能是對各司檔案進行審核,而並不是相關文獻中所提到的代替大理寺的機構。

方志遠主要是對明朝政治風氣以及社會變化等進行研究,在他的著書《「傳奉官」與明成化時代》(《歷史研究》第1期)中,對於明朝的政治風氣以及其對社會的影響程度進行研究,書中還指出在成化時代中,傳奉官本質上是為了一些具備特殊能力以及能夠為皇室服務的人,而傳奉官的體系出現也使得在成化時代裡各種專業人才紛紛湧入仕途當中,也促成當時社會中,人們的思想限制的解封,加快社會風氣的轉型。在張憲博看來,明朝社會風氣從原有的儒道思想開始出現經世致用觀念,書《吳應箕實政思想略論》(《安徽史學》第1期)中指出明朝黨派領袖吳應箕對於明朝政治體系的反思以及評判,這些對之後的思想啟蒙運動的推動都有積極作用。對於明朝黨派現象的情況,王恩俊在他的書《復社成員的家世及其影響》(《史學集刊》第1期)談到,明朝時期黨派人員為官僚子弟與平民子弟參半,而實現黨派內部成員和諧相處的前提是姻親。

3.2明代遼東中層行政管理變化

明朝對於遼東地區重視度較高,農本思想導致遼東受到重視,為使得遼東農業獲得保障,在嘉靖十九年後就對遼東地區增設按察司職務。在《明世宗實錄》卷235中提到,由於遼東地區所處地域靠近外族,三面存在外族安全隱患,為保障遼東農業能夠不受外患影響,朝廷派按察司僉事來對遼東地區進行管理。該人事改革使得僉事要管理遼東地區的最南部分以及最北部分,但事實上,由於遼東地區地域範圍較大,管理存在明顯漏洞。

也因為如此,在之後嘉靖三十一年起,朝廷在遼東地區安派了遼東苑馬寺卿。但在當時對於遼東苑馬寺卿一職並沒有賦予行政實權,只是以代為監管方式存在。直到嘉靖四十一年才正式開始對遼東地區進行行政監管,增設行政監管能力以及增加兵備道。

在明朝嘉靖年間對遼東地區進行有目的性的兵備道增設,在嘉靖四十一年之後更是達到高潮。同時明朝對於兵備道所屬**的行政職務以及行政實權進行加強,正式賦予權利,從行政方面正式對當地軍政進行監管。在之後兩年,遼東地區行政體制中層**都開始採取兵備管理。

在相關文獻中記載著,嘉靖四十二年後遼東兵備行政職稱被規範使用,也標誌著兵備道制度的成熟。

為了能夠讓遼東地區更好的受**監管,對於遼東地區各道都有相關調整,根據各道所處的不同的管轄區來對衛所以及鎮級別行政區域進行規劃,同時兵備駐地也隨著季節的變化相應調整。使得遼東地區行政管理逐漸轉型為軍政結合的管理體制。而遼東地區形成軍事以及文官結合管理行政事務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兵備道的存在。

遼東地區各個兵備道以及下屬**不僅要對軍務進行管理,同時要對該管轄範圍內的各種財務、司法、教育、稅收等諸多方面進行管理。在《明代遼東檔案匯編》中,就有苑馬寺卿一職,其主要職責是要對該範圍內所有軍事、教育、稅收等資訊進行整理並以檔案方式進行呈現。該內容表明在該時期中,軍民事物的處理基本要依靠兵備道所屬**。

如從行政監管的成效來看,將遼東地區各地區進行劃分,劃分為諸多較小的行政區域機構,該方式在調節行政管理的同時還能夠幫助地區行政管理更好的開展。分析上述論述的關於遼東地區的**職務設定,進行了道、寺的機構補充,以此完善遼東地區行政管理制度。出現了文臣監督管理兵備道事務的變遷。

根據歷史資訊所示,明朝初期在遼東地區設定的衛所制度進行軍事化管理時的確獲得較高的成效,比如在疆域穩定方面就有較好的成效,但隨著事務變得繁多,衛所制度開始出現漏洞,軍事化管理的行政**難以對地方行政事務進行管理,最終阻礙了當地發展。由於在遼東地區衛所制度的管理模式根深蒂固,難以對當地進行有效的管理。因此軍管體制也需要進行變革,轉型為文管體制是彌補缺陷的主要方式,在該演變過程中,要逐漸以文官管理為主,同時要將總督和巡撫等文官體制進行完善處理,增加進士文科背景的官,補充到道、寺中便於事務管理,同時**所設立的按察司等官職不僅能夠對衛所制度中的指揮權進行管理,同時還能夠對兵官系統中的**進行管理,建立起銜接督撫與衛所兩者聯絡的行政機構,加強行政管理。

從而使得遼東地區行政管理從軍管制度開始演變為軍管文管結合的制度。

明朝對於兵備道**進行選擇時,首先要考慮就近原則,通俗的說就是對於當地的相關情況、風俗等了解程度高的能夠更好的進行管理。第二則是由於在明朝後期將監苑進行裁員,因此在馬匹數量較少且處理的事務較為簡單的情況下,對於兵備道事務的管理有充足的時間。

但由於兵備道監管能力存在一定漏洞,因此對於一些基層制度的弊端無法徹底消除,在此情況下很有可能出現行政管理條理不清,裝備落後數量欠缺,軍士逃亡等現象。雖然為加強行政管理,部分**提出將衛所制度調整為府縣制度,但是由於遼東地區下層建築管理中沒有具體化的配置,對於徹底更改衛所制度勢必會觸及到部分人的利益,因此考慮到遼東地區的穩定,只能選擇文管與軍管結合的方式。

4、明代遼東地區行政管理的研究

張士尊在《明代遼東邊疆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 2023年06月版)中研究了明代遼東地區邊疆行政管理問題,從歷史時間上,把明初期、明中期以及明末時期的建設和政策進行合理解讀,提出了都司作為行政管理的職能,介紹了遼東都司軍政管理體制以及其變遷。叢佩遠學者在其著作《試論明代東北地區管轄體制的幾個特點》(《北方文物》1991-04期)中,詳細描述了遼東地區行政官職的設定和具體的部門職能,提出了遼東地區因地、因民俗而治的觀點,在其文章中,明確表明了遼東地區行政制度具有鮮明的地方特點,並以遼東都司軍政合一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為後期的研究提供了較多的借鑑和啟發。

陳曉珊著有的《明代遼東》(**民族大學 2023年)中,從遼東地區與山東邊緣關係的研究角度,從這一特殊的歷史地理現象為切入點,從行政區劃中,引出了對制度上的隸屬關係思考。明代遼東都司、衛所的行政職能。李三謀的《明代遼東都司、衛所的行政職能》(《遼寧師範大學學報》 - 1989 )中指出一般的史料記載中,明朝的都司(都指揮使司)和衛所皆為軍事組織或軍隊編制,純屬軍事活動的範疇。

其實都司、衛所,特別是遼東等九邊的都司、衛所,除了具備軍事性質之外,還兼有其他各地府、州、縣等衙門的一般行政職能。時仁達在《明代遼東徭役述略》(《黑龍江社會科學》2012 )中指出明代的衛所不是單純的軍事組織單位,而是擁有一定轄區和固定人口的軍事地理單位。

由於明朝初期所採取的地方軍事管理方式在時代變化的大局之下難以實現,因此為了能夠更好的進行行政管理,協調選擇管理體制中各階層之間的關係,遼東地區在行政管理體制中逐漸從軍事化管理演變為文官治理。但隨著文官治理兵備道事務後,可以發現明朝遼東地區所採取的衛所制度無法保障遼東邊疆的穩定安全,並且當地長期以來的世襲衛所兵役制度對當地開展行政治理也帶來不利影響。

參考文獻

[1]陳曉珊. 明代遼東中層行政管理區劃的形成——以遼東苑馬寺卿兼職兵備事為線索[j].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11,02:21-31.

[2] 魏煥:5皇明九邊考6卷25.遼東考.

保障考.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委員會編.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226冊, (濟南)齊魯書社, 2023年,第30頁上b-下a;

[3] 陳曉珊明代遼東—山東地緣關係研究——以登遼海道為中心.**民族大學. 2007;

[4]解揚. 2023年明史研究綜述[j]. 中國史研究動態,2012,06:25-42.

[5]張旭.明代州縣六房制度及六房吏[d].遼寧師範大學,2013.

[6] 張景波 .明代遼東總兵研究.黑龍江大學 .2009;

[7]姚燕.論《明會典》中的行政法文化[d].華東師範大學,2010.

[8] 大明會典6卷1295各鎮分例.遼東,《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史部第791

冊,第312頁下a-b,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9]徐祖瀾.論明代史治思想與實踐[d].安徽大學,2002.

[10] [明]章潢:5圖書編6卷445遼東區劃6,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276冊, (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23年,第9頁

[11]韓思思.明代州縣官吏管理的法律機制[d].煙台大學,2014.

[12]李軍.明代文官制度與明代文學[d].南開大學,2013.

[13]劉濤.明《大誥》與明代社會管理[d].山東大學,2014.

[14]田青霄.明代行政監察制度研究[d].山東大學,2007.

行政管理考研

課程大綱curriculum introduction 第一單元 行政管理人員的職業化之路與角色定位 一 行政管理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係 1 行政管理 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2 組織如何行為 五要素模型,行政管理工作需要系統高度 3 如何通過行政管理將成本最大限度的轉化為資本 4 如何通過行...

行政管理總結

2010年,在集團公司的正確領導及大力支援下,在 公司領導班子的正確指導下,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之嚴峻形勢,行政部緊緊圍繞管理 服務 學習 招聘等工作重點,注重發揮行政部承上啟下 聯絡左右 協調各方的中心樞紐作用,為公司圓滿完成年度各項目標任務作出了積極貢獻。現將一年來的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 加強基礎...

行政管理實務

9.簡述實施文件一體化應遵循的原則?1.講檔案資訊化納入組織辦公自動化之中的原則2.電子檔案和紙質檔案並存保管的原則3.確保檔案資訊保安的原則。10.簡述信訪工作的原則?1.屬地管理 分級負責,誰主管 誰負責 的原則2.依法 及時 就地解決問題與疏導教育相結合的原則3.治標與治本相結合的原則4.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