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鑑賞專練

2022-10-03 11:27:02 字數 3672 閱讀 4049

1.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2)題。(11分)

絕句王雱

霏微細雨不成泥,料峭輕寒透夾衣。

處處園林皆有主,欲尋何地看春歸?

(1)詩歌的前兩句描繪了一幅什麼樣的圖景?有什麼作用?(5分)

答(2)詩中哪一處點明了全詩的題旨?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詩句做簡要分析。(6分)

答答案 (1)詩歌的前兩句寫暮春時節細雨迷濛,若有若無,路上雖無泥濘,但雲霧卻陰沉不開。寒氣沒有冬天凜冽,不過春風如剪,透過夾衣,有時還是會使人感到寒意。描繪了一幅天氣陰沉、寒風料峭的晚春圖,為送春傷春營造了氛圍。

(2)「看春歸」三字是全詩的題旨。「春歸」,指春天離去,春盡而歸,花盛而謝。詩人不寫他對花彈淚的送春情懷,卻說處處園林有主,殘存的春光都被人佔盡,眼看春光歸去,卻無法找到駐足放眼之地,表達了詩人欲送春而無地的怏怏之懷、悵惘之情。

2.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1)~(2)小題。(11分)

采桑子 歐陽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風清。憂患凋零,老去光陰速可驚。  鬢華雖改心無改,試把金觥。舊曲重聽,猶似當年醉裡聲。

(1)上片主要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刻畫出詞人怎樣的形象?請簡要分析。(5分)

答(2)有人評說此詞沉鬱豪邁已頗具豪放派之詞風,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請結合下片簡要分析。(6分)

答答案 (1)對比。十年前的「月白風清」與如今的「憂患凋零」形成鮮明對比。(或虛實結合。

回憶十年前處境的順利、心情的愉悅,給人的想象是美好、廣闊的。 「憂患凋零」四字,以虛代實,概括人生種種不幸,展現十年以後的生活。)刻畫出乙個老病羸弱,飽經憂患,晚景淒涼,內心充滿憂憤的詞人形象。

(2)同意。①時光的流逝,不幸的降臨,使得詞人容顏漸老,但他那顆充滿活力的心,卻還似從前一樣,於是他豪邁地唱道「鬢華雖改心無改」!他是把一腔憂憤深深地埋藏在心底,語言雖豪邁而感情卻很沉鬱。

②乙個「舊」字,乙個「重」字,便把詞人的感情和讀者的想象帶到十年以前的環境裡,豐富了詩歌內容,擴大了詩歌意境,情感充沛,頗具豪放派詞風。③語言樸質無華,斬截有力。雖是借酒消愁,但「試把金觥」,—個「把」字,便顯其豪邁氣概。

3.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11分)

效古(其一)①

江淹歲暮懷感傷,中夕弄清琴。

戾戾②曙風急,團團明月陰。

孤雲出北山,宿鳥驚東林。

誰謂人道廣,憂慨自相尋③。

寧知霜雪後,獨見松竹心。

【注】 ①《效古》也作《效古五首》,這是第一首。《梁書》記載:建平王景素欲謀反,「淹每從容諫,景素不納」,「景素與心腹日夜謀議,淹知禍機將發,乃贈詩五首以諷焉」。

②戾戾:風聲。③相尋:

頻仍。(1)「戾戾曙風急,團團明月陰。孤雲出北山,宿鳥驚東林」四句描寫了怎樣的景象?在詩中有什麼作用?(6分)

答(2)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5分)

答答案 (1)描寫了歲暮(深秋、初冬)的早晨風急、月暗、孤雲飄盪、宿鳥驚飛的淒涼肅殺的景象。這四句與前兩句呼應,深入地表現出詩人「感傷」深重,終夜不寐;借景抒情,這四句描寫的淒涼肅殺的景象為下文的抒情作鋪墊。(意思相同即可)

(2)抒寫憂思以諷諫景素;以松竹自勵,經受霜雪考驗,保持高尚節操。(意思相同即可)

1.(2013·安徽卷)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1)~(2)題。

秋齋獨宿

[唐]韋應物

山月皎如燭,霜風時動竹。

夜半鳥驚棲,窗間人獨宿。

和韋蘇州①《秋齋獨宿》

[金]趙秉文

冷暈侵殘燭,雨聲在深竹。

驚鳥時一鳴,寒枝不成宿。

【注】 ①韋蘇州:即韋應物,因其曾任蘇州刺史,故稱「韋蘇州」。

(1)兩首詩中詩人的心境有何異同?請作簡要分析。

答(2)請分別指出兩首詩第一句使用的修辭手法,並加以賞析。

答解析  (1)這兩首詩都是借景抒情詩,詩人的情感寄寓在詩歌的意象中。韋詩中的意象是:皎潔明月、霜風動竹、驚棲之鳥。

恬靜的月色,人略顯孤獨。趙詩中的意象是:殘燭、秋雨、深竹、驚鳥、寒枝。

淒冷蕭瑟之景蘊含淒涼孤獨之感。同時兩人對景物描寫的差別體現了兩人心境的細微差別。(2)韋詩第一句「皎如燭」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趙詩第一句中「侵殘燭」的應是「月」,此句以「暈」替代。賞析修辭手法時要結合詩歌表達的作者的感情。解題步驟為:

表達技巧+表達技巧在詩中的具體表現+表達效果(或表現了何種思想感情)。

答案  (1)相同點:兩首詩都表現了詩人在秋夜的孤獨之感。韋詩以風動竹、鳥驚棲、人獨宿表現內心孤獨;趙詩以驚鳥無宿暗寓詩旨,含蓄地道出詩人心境的孤獨。

不同點:韋詩孤獨中又有淡靜。皎月悅目,風竹悅耳,恬靜怡人。趙詩孤獨中更顯淒冷。冷月殘燭,秋雨寒枝,淒冷襲人。

(2)韋詩:比喻,以燭喻月。山月皎潔,宛如夜燭相伴,照人無眠。趙詩:借代,借「暈」代月。「暈」配以「冷」,突出月夜寒意侵人;「暈」又預示天氣變化,引出下句。

2.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2)題。

到蜀後記途中經歷

[唐]雍陶

劍峰重疊雪雲漫,憶昨來時處處難。

大散嶺頭春足雨,褒斜谷裡夏猶寒。

蜀門去國三千里,巴路登山八十盤。

自到成都燒酒熟,不思身更入長安。

(1)前四句寫「途中經歷」時,用了哪些表達技巧?

答 (2)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解析 (1)本題考查賞析詩歌的表達技巧的能力。可從修辭方法、表達方式、表現手法等方面進行分析。答題時,既要答出表達技巧,也要舉例簡析。

(2)本題考查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要結合內容準確地進行分析概括。詩歌抒發的思想感情主要有:憂國憂民之感慨、國破家亡之痛楚、遊子逐客之淒涼、徵夫思婦之幽怨、懷才不遇之寂寞、報國無門之激憤、建功立業之豪邁、自由悠閒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熱愛、親情友情之真摯等。

答案 (1)①借景抒情。如「大散嶺頭春足雨,褒斜谷裡夏猶寒」,表達出旅途步履維艱的慨嘆。②描寫和議論相結合。

前四個句子中,第二句是議論,其他三句是描寫。③逐層推進。「劍峰重疊雪雲漫」為第一層,「大散嶺頭春足雨」是第二層,「褒斜谷裡夏猶寒」是第三層。

景色隨時間地點轉換,層層推進。④鋪陳渲染。「劍峰重疊」「雪雲漫」「嶺頭春足雨」「谷裡夏猶寒」等,表現了途中的萬般驚險與艱難。

⑤對偶。如「大散嶺頭春足雨,褒斜谷裡夏猶寒」一聯。(答出兩條即可,如有其他有創見的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①蜀道行旅之難的慨嘆之情;②人生旅途的感喟之情;③回到家鄉時的愜意和喜悅之情。

3.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

惜瓊花張先

汀蘋白,苕水碧。每逢花駐樂,隨處歡席。別時攜手看春色。

螢火而今,飛破秋夕。  汴河流,如帶窄。任身輕似葉,何計歸得?

斷雲孤鶩青山極。樓上徘徊,無盡相憶。

(1)詞的開頭兩句「汀蘋白,苕水碧」描繪出一幅怎樣的畫面?請簡要賞析。

答 (2)這首詞主要是通過什麼表現手法來表達懷人思歸的情感的?請簡要分析。

答解析 (1)本題考查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作答此類題首先需要抓住所給景物的特點,大體把握其基調,如由「白」與「碧」可知此景為樂景,此情為樂情;然後對意境或圖景的特點加以概括;再用簡略的語言把意境或圖景描繪一下即可。(2)本題考查分析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

作答時,應先點明表達技巧,通過上下片內容來看,此詞主要通過春與秋的對比、昔日的歡樂與今日的落寞的對比表達了懷人的思歸之情。

答案 (1)描繪出一幅明麗的畫面:汀上花盛開,潔白似雪;苕溪青波漣漣,水色如碧。

(2)對比。詞人將昔日故鄉風光的艷麗和今日異鄉秋色的蕭索進行對比,又以昔日的縱情宴遊、意氣風發與今日的獨倚高樓、落寞消沉進行對比,將懷人思歸之情在節序交替和情事變故中層層演繹出來。(言之成理即可)

詩歌鑑賞練

詩歌鑑賞練習 表現手法 1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問題。思遠人晏幾道紅葉黃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飛雲過盡,歸鴻無信,何處寄書得。淚彈不盡臨窗滴,就硯旋研墨。漸寫到別來,此情深處,紅箋為無色。這首詞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紅葉黃花秋意晚 一句對表達這種感情有什麼作用?5分 2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回答問題。...

詩歌鑑賞練

畫菊鄭思肖 花開不並百花叢 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注 鄭思肖 南宋故臣,宋亡後不仕。1 本詩中作者運用了什麼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感情?鷓鴣天晏幾道 十里樓台倚翠微,百花深處杜鵑啼。殷勤自與行人語,不似流鶯取次飛 驚夢覺,弄晴時。聲聲只道不如歸。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2...

詩歌鑑賞表達技巧之描寫手法專練教師版

詩歌鑑賞表達技巧之描寫手法 真題專練 一 2010年廣東卷 閱讀下面的宋詞,回答問題 望江東黃庭堅 江水西頭隔煙樹。望不見 江東路。思量只有夢來去。更不怕 江闌 住。燈前寫了書無數。算沒個 人傳與。直饒尋得雁分付 又還是 秋將暮。注 闌 阻隔 阻攔。直饒 縱使。分付 交付。問題 請從虛實關係的角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