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操作活動下學前兒童數學思維的培養

2022-10-02 21:12:03 字數 975 閱讀 6828

作者:毛舜華

**:《東方教育》2023年第10期

【摘要】學前階段是兒童邏輯思維形成的關鍵時期。在學前階段,借助於操作材料和操作活動,對兒童施以數學啟蒙教育,既能使學前兒童獲得初步的數學知識,還能培養他們在生活中用數學的方法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學前兒童; 操作活動;數學思維

數學是模式化的科學,是從模式化個體作抽象的過程中對模式進行研究。它源於現實世界,是對客觀世界的形式抽象,具有現實性和抽象邏輯性。學前兒童(指0~6歲的兒童)學習數學,不是要學會計算,而是讓幼兒能夠「數學的思維」,能夠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或注意到蘊含在具體事物背後抽象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和生活的聯絡,獲得一種數學的思維方式,養成對數學問題的敏感性,學會用數學的方法解決日常生活或遊戲中所遇到的問題。

0~6歲兒童思維發展的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逐漸取代行動思維,抽象邏輯思維開始萌芽,處於抽象邏輯思維形成的關鍵敏感期。兒童學習數學雖然在其心理上已經具備學習數學的準備,但幼兒數學知識的內化需要借助於表象的作用,對抽象數字或數學式子等數學知識的理解需要建立在多樣化的操作經驗和操作活動體驗的基礎上,需要憑藉對具體事物直接的觸控、擺弄等一系列操作活動,以及對這種操作動作協調的抽象,即「反省抽象」。因此,學前兒童的數學學習活動具有操作性的特點,幼兒數學概念的建構始於「動作」,操作方法是學前兒童學習數學,形成數學思維的基本方法。

一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建立多樣化的經驗和體驗,養成兒童數學思維的習慣

學前兒童的學習是乙個主動的建構過程,兒童的興趣和需要是其學習內在的動力。兒童在學習過程中能做的只是與他興趣相符的事情,對數學知識的抽象意義的理解,是從具體的事物開始的。在學前兒童數學教學中,教師通過為兒童提供具有豐富多彩、典型意義的操作材料,將物體的數量、形狀特徵、事物之間的數量關係鮮明的凸顯出來,引發兒童好奇和探索的興趣。

在滿足兒童反覆擺弄練習的基礎上,建立多樣化的操作經驗和體驗,在操作中,敏捷、靈活地思考、解決問題,使兒童注意到物體的共同特徵,感知和體驗物體的數、形特徵和數量關係,主動地建構數學概念,養成數學的思維習慣。

操作活動為學生的思維發展搭建階梯

一 案例背景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數學教學中,以改變學習方式為目的的 動手操作 已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熱點,動手操作 的理念也已經越來越被教師們理解和接受。誠然,有效的動手操作活動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能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然而,我們也不難發現,在課堂的操作...

讓操作活動豐盈學生數學基本活動經驗

作者 凌志芬 科學大眾 教師版 2014年第03期 摘要 圖形與幾何 領域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要求較高,教學過程中學生動手操作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分析不同的操作活動的意義和價值,提公升操作活動的質量。數學基本活動經驗是 2011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 中提出的 四基 之一,怎樣利用學生已有的經...

如何提高數學操作活動的實效性

作者 黃建興 廣西教育 a版 2013年第01期 關鍵詞 操作活動實效性引導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450 9889 2013 01a 0025 01 在課程改革逐漸深入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已經成為教師關注的重點。但聚焦當前課堂中的操作活動,不難發現,很多操作活動有 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