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術基本知識複習要點

2022-09-25 20:42:02 字數 4920 閱讀 3794

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水平考試(教學人員中級)基本知識複習要點

1. 教育技術的含義(詳見考試說明p31)

1) 教育技術是指運用各種理論及技術,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及相關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實現教育教學優化的理論與實踐。

2) 教育技術的應用提倡以先進的教育思想、觀念和理論為指導,重視運用現代學習理路、教學理論、傳播理論和系統科學理論來指導教學過程和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以優化教學過程。

3) 教育技術和資訊科技緊密相關,在學校中常見的有音像**技術、計算機多**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

4) 教育技術以教與學的過程和資源為研究物件,並以優化教與學過程和資源為目標。既要重視優化「教」,也要重視優化「學」,既要重視「教學資源」也要重視「教學過程」的設計與開發。

5) 教育技術要應用系統科學方法對教與學的過程和資源進行設計、開發、應用、管理和評價,以實現教學的優化。

2. 教育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詳見考試說明p32-33)

1) 教育技術一直發揮著豐富學習資源、改善教學環境、促進學習方式變革、提高學生學習生活質量的作用。

2) 有助於推進教育資訊化、促進教育改革和實施國家課程標準。(教育技術應用於教學時教育資訊化的必然要求:教育資訊化具有教材多樣化、資源全球化、教學個性化、學習自主化、任務合作化、環境虛擬化、管理自動化等特點;是促進教學變革的催化劑。

)3) 教育技術能力是教師專業素質的必要組成部分。(教師專業素質有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專業態度組成。)

4) 有助於優化教學過程,培養創新型人才。

3. 教育技術的主要理論基礎是什麼?(詳見考試說明p34)

1) 教學理論:教學時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以課程內容為中介的雙向互動活動過程。教學理論是闡明教學的基本原理、規律與方法的理論體系。

常見的有:教學目標分類理論、有意義學習理論和九段教學法。

2) 學習理論:是闡明人們的行為變化如何產生、揭示學習是一句什麼機制而形成的理論。他是教學心理學的基本理論。主要有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等。

3) 傳播理論:是研究人類資訊獲取、加工處理和傳送的科學。

4) 系統科學理論:是從現代工程科學、生物科學、物理科學、資訊科學的學科中抽象出來的共同理論。

5) 按照「新課標」要求,教學人員應認真學習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掌握典型的教學理論,了解基本的傳播理論和系統科學方法,在實踐中結合實際情況有意識的嘗試應用。

4. 什麼是教學設計?(詳見考試說明p36-37)

教學設計是以認知學習理論為基礎,以教育傳播過程為物件,應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分析研究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並對教學結果做出評價的計畫過程和操作程式;是運用系統方法,將學習理論與教學理論的原理轉換成教學目標、教學條件、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教學環節進行具體計畫的系統化過程。

5. 教學設計包含哪幾個基本環節?(詳見考試說明p37-40)

1) 教學設計包括學習者分析、學習需要分析、教學目標的分析與設計、教學內容的分析、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教學**的選擇與運用、教學策略的選擇和運用、教學設計成果的評價等主要環節。

2) 學習者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其具有的認知、情感、社會等方面的特徵都將對學習的資訊加工過程產生影響。進行學習者分析,目的是了解學生的學習準備和學習風格,以便為後續的教學系統設計步驟提供依據。通常對學習者分析包括:

對學習者認知發展特徵的分析、對學習者的起點水平分析、確定學習者的認知結構變數、對學習者學習風格的分析、對學習動機的分析等。

3) 學習需要分析的目的在於發現教學中存在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對解決問題的可行性分析,確定最終要解決的問題;後續問題解決策略的選擇和評價標準的確立將此為基礎進行。學習需要分析就是在給定的情境下,運用內部參照需要分析法火外部參照需要分析法等方法,揭示學習者現狀與期望之間存在的差距,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分析解決這些問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 在教學系統設計中,教學目標是否明確、具體、規範,直接影響到是否能沿著預定的、正確的方向進行。在學習需要分析階段所確定的目標是教學的總目標。要使總目標落實到整個教學活動體系的各個部分中去,必須對實際的教學活動水平做出具體的規定,即分析與編寫具體的教學目標。

在分析和確定教學目標時,為了避免目標的模糊與抽象性,一般強調用行為術語來表述學習結果或學習者的變化。

5) 分析教學內容的工作以總的教學目標為基礎,旨在規定教學內容的範圍、深度和揭示教學內容各組成部分的聯絡,以保證達到教學最優化的內容效度。這一環節的主要工作有:對教學內容的選擇、對教學內容的編排、確定單元目標、對內容進行初步評價以及分析教學內容類別及性質。

6) 在教學活動中,選擇與運用的教學方法是達到優化教學的前提。對教學方法的選擇一般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特點、學科特點、教師特點、教學環境、教學時間、教學技術條件來選擇

並有機結合,以實現教學方法的整體優化。常見的有:講授法、演示法、討論法、訓練和實踐法、合作學習法、示範模仿法、強化法等。

7) 所謂教學**的選擇是指在一定的教學要求和條件下,選出一中或一組適宜可行的教學**,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一般應遵循目標控制、內容符合、物件適應等原則。

8) 教學者需要掌握一系列適用於不同目標、內容及物件的教學策略,在教學設計實踐中選取並綜合運用,創造出最有效的教學環境,常見的策略有:加涅的「九段教學策略「、奧蘇貝爾的「先進組織者教學策略」、羅扎諾夫的「情境—陶冶」教學策略、「示範—模仿教學策略。

9) 教學設計成果的評價包括制定評價計畫、試用設計成果和實際資料、歸納和分析資料、報告評價結果等工作。

6. 什麼是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詳見考試說明p41)

資訊科技和課程整合是指課程教學過程中把資訊科技、資訊資源和課程有機結合,建構有效的教學方式,促進教學的最優化。

7. 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途徑和方法有哪些?(詳見考試說明p42-43)

1) 要以先進的教育理論為指導。

2) 要緊緊圍繞新型教學結構的建立來進行整合。

3) 要注意運用「學教並重」教學設計理論來進行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教學設計。

4) 要重視各學科的教學資源建設,這是實現課程整合的必要前提。

8. 什麼是研究性學習?(詳見考試說明p44)

研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為基礎,從學生生活與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要以個人和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通過親身實踐獲得直接經驗,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9. 研究性學習具有什麼特點?(詳見考試說明p44-45)

1) 強調學習方式的研究。

2) 強調學習內容的實踐性。

3) 強調認識過程的完整性。

10. 研究性學習的設計或實施包含哪幾個環節?(詳見考試說明p15)

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實施方案、評價總結。

11. 研究型學習的主要構成要素是什麼?(詳見考試說明p116-121)。

1) 構成要素有情境、任務、過程、資源、成果與評價六個要素。

2) 情境:是為問題解決提供可信的具體情境,這部分的作用是匯入學習情境、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3) 任務:是圍繞乙個主題或基本問題派出來的具體問題,為學生提供了**的線索。任務要素是研究性學習的關鍵環節。

4) 過程:描述學生應遵循的步驟和相關建議,包括小組角色與任務分配、工作流程與進度控制等。

5) 資源:為學生便於解決問題而預備的條

件要素,包括數位化資源和非數位化資源。(預設學習資源、相關學習資源和乏在學習資源)

6) 成果:告訴學生將如何展示其研究成就,通常為電子作品形式,用做班級交流匯報與供教師評估。

7) 評價:一般用量規評估方法,不但要有助於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還要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及學習技巧。

12. 研究性學習中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作用(詳見考試說明p121-123)。

1)教師可以根據學校和班級實施研究型學習的不同目標和主客觀條件,在不同的學習階段進行有重點的指導;

2)教師在選題時首先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a、了解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 b、鼓勵和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選擇問題。

c、**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幫助學生確定研究課題。 d、重視思維方法的指導。

e、指導學生初步查閱課題文獻資料。

3)分組研究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實施形式。分組時要做好分組和指導作用。

4)在課題的實施階段,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結構、研究態度等方面的原因,課題的實施可能會出現問題,教師一定要及時發現並認真分析,尋找對策和解決問題,為學生保質保量地完成研究創造條件。有針對性的進行指導,給予適時的鼓勵和指導。幫助他們建立自信並進一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5)結題階段是對整個學習成果的「大檢閱」,教師要教導學生寫好研究報告,將他們的研究過程、成果和體會有條理的體現在研究報告和答辯中,另外要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目標,盡可能給學生客觀公平的評價。

13. 什麼是教育科學研究?(詳見考試說明p45-46)

教育科學研究是以教育現象為物件的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是有目的的、有計畫的、有系統的採用科學方法進行的探索教育過程、發現教育規律的創造性活動。

常見的教育科學研究有文獻研究、問卷調查、實驗性研究和行動研究。

14. 什麼是行動研究?(詳見考試說明p47)

行動研究是由與問題有關的所有人員共同參與研究和實踐;研究人員對問題情境進行全程干預,並在實踐活動中找到有關理論依據及解決問題的研究方法,

15. 行動研究的一般步驟是什麼?(詳見考試說明p47-p49)

1) 行動研究的一般步驟是:計畫、行動、觀察、反思四步驟。

2) 計畫是指以大量事實和調查研究為前提,制定總體計畫和每一部具體行動計畫,計畫始於問題解決的需要和設想。研究者要從現狀調研、問題診斷入手,弄清楚問題原因、現有條件、解決可行性等狀況作出計畫安排。

3) 行動是計畫的實施,是行動者有目的的、負責任的、按計畫進行的實踐過程。

4) 觀察是對行動的過程

、結果、背景以及行動者提點的觀察。觀察是反思、調整計畫及確定下一步行動的前提。

5) 反思是第乙個螺旋圈的終結,又是過度到另乙個螺旋圈的中介。

16. 了解資訊科技在行動研究中的作用。(詳見考試說明p49)

資訊科技作為工具、手段、方法、貫穿在這四個基本環節中,他可以作為交流工具、協作工具、記錄、反思工具等,資訊科技在行動研究中發揮著重要的的支援作用.

稅收基本知識讀本要點

第一章稅收概述 1 稅收是國家憑藉 政治權利 通過 法律形式 強制地 無償地參與社會產品分配而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形式 2 稅收是國家以 社會管理者 的身分,依靠國家政治權力進行的分配,上交利潤是國家以 資料生產者 的身分,依據財產權力對國有企業收入進行的分配。4 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稅收的職能包括...

語法基本知識複習

英語語法複習 一 詞類 英語的詞通常分為十大類 1 名詞 n.是人和事物的名稱,如pen 鋼筆 english 英語 life 生活 2 代詞 pron.是用來代替名詞的詞,如we 我們 his 他的 all 全部 3 形容詞 adj.用來修飾名詞,如great 偉大的 honest 誠實的 dif...

PCM電路基本知識要點

鋰離子電池保護電路基本知識問答 1 什麼是鋰離子電池保護ic?答 在鋰離子電池使用過程中,過充電 過放電對鋰電池的電效能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為避免使用 現這種現象,專門設計了一套電路,並用微電子技術把它小型化,成為乙個晶元,該晶元俗稱鋰電池保護ic。2 保護ic外形是什麼樣的?答 保護ic外形常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