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鑄模澆排系統

2022-09-19 11:39:03 字數 1629 閱讀 2044

一澆鑄系統的設計原則:

1 勿使金屬進入型腔後立即封閉分型面;使金屬液順著型壁順序填充。

2 盡量避免金屬液正面衝擊型芯或型壁,以防止模具區域性過熱引起黏附金屬和磨損。

3 盡量採用單個內澆口,不要用多個內澆口,以免多股金屬流發生撞擊,產生包氣。

4 盡量減小金屬液流動動能的損失,因此要流程短,彎折次數少。

5 內澆口應設定在鑄件厚壁部位,以傳遞最終靜壓力和補縮。

6 勿使內澆口的布置造成鑄件的收縮變形。

7 從鑄件上去除內澆口比較容易,或將內澆口設定在待加工表面上。

二 1 直澆道:由澆口套和分流錐構成;澆口套內徑即為直澆道直徑,它決定了壓射金屬的比壓並影響流動速度和填充時間 。

a 鑄件壁薄形狀簡單要求較小比壓時,選擇較大直徑

b 鑄件壁厚形狀複雜要求較大比壓時,選擇較小直徑

2 橫澆道:把金屬液從直澆道引入內澆口,傳遞靜壓力和補充鑄件冷凝收縮所需的金屬,一般開在直澆道的上方,以免壓射前自動流入型腔。

3 內澆口:使橫澆道輸送的低速金屬液變為高速輸入型腔中,形成理想的流態順序填充型腔。

薄的內澆口,金屬液流速高,對填充薄壁和形狀複雜零件有利,以獲得外形清晰的鑄件;

但過薄會使金屬液呈霧狀高速流入型腔,與空氣混合在一起,鑄件表面會有麻點和氣泡,沖刷型腔,容易黏模。

內澆口增厚,金屬液流入速度降低,有利排氣及傳遞靜壓力,鑄件結晶緻密,表面粗糙度低;但過厚會使流速過低,填充時間較長,金屬液溫度下降,使之與型腔接觸面形成硬皮,造成鑄件輪廓不清晰,成型不良,清理澆口增加困難。

a 內澆口較寬時,採用梳妝內澆口,使整個寬度保持均勻的流速。

b 金屬液要從鑄件厚壁處向薄壁處填充,進入型腔的金屬液要先流向遠離澆口的部位

c 金屬液進入型腔後的流向要沿著鑄件的肋和散熱片

d 薄壁鑄件的內澆口厚度要小些,以保持必要的填充速度。

e 管形鑄件最好圍繞型芯設定環形澆口。

集渣包:

a 容納最先進入型腔的冷金屬液和混於其中的氣體殘渣,消除鑄件的冷隔氣孔和夾渣

所以集渣包要設在金屬液最先衝擊的部位;設在兩股金屬液的交匯處;設在鑄件較厚容易形成渦流的部位;設在鑄件最後成型的部位

b 提高模具區域性溫度,來達到模具的熱平衡

c 增加薄壁鑄件的強度,防止脫模時變形。

d 鑄件表面不允許設定頂針時,渣包作為鑄件脫模的頂動部位。

4 排氣槽:金屬液填充型腔時,使氣體排出型腔而不留在鑄件內。

a 設定於型腔的金屬液最後到達的部位。

b 設定於金屬液進入型腔後開始衝擊的部位。

c 設定於集渣包的外側。

d 深腔不易排氣處設定排氣塞,或利用型芯頂針的配合間隙來排氣。

e 排氣槽應做成曲折形狀,防止金屬液濺出。

f 排氣槽盡量分布在分型面上,不影響鑄件的脫模。

g 排氣槽斷面積總和最好大於內澆口斷面的一半。

h 排氣槽在分型面上所佔面積不得大於整個分型面的一半。

內澆口斷面積公式:f=q/rvt(q為通過內澆口的金屬液質量  r為液態金屬密度 v為內澆口處金屬流速    t為填充時間)

a=(3-4)ba為橫澆道截面積  b為內澆口截面積)

d=(5-8)t       (d為橫澆道深度  t為內澆口厚度)

w=a/d+tg@×d      (w為橫澆道寬度 @為澆道斜度,一般取10-15度)

壓鑄模設計總結

壓鑄模設計要點 1.模架 a.外表面要求光亮平整,前後模框加2個打出孔,注意要加在沒有鑲件的位置,防止零件掉出來。b.板模框間配合各做0.1 0.15,同時加做飛水擋板防止鋁飛出來渣傷人。c.為了防止模板變形,起碼做2個支撐柱,乙個放在分流錐,乙個放在分流錐的上面,注意不要與其他零件干涉。d.模具加...

壓鑄模保養流程

模具使用一段時間後,由於壓射速度過高和長時間使用,型腔和型芯上會有沉積物。這些沉積物是由脫模劑 冷卻液的雜質和少量壓鑄金屬在高溫高壓下結合而成。這些沉積物相當硬,並與型芯和型腔表面粘附牢固,很難清除。在清除沉積物時,不能用噴燈加熱清除,這可能導致模具表面區域性熱點或 脫碳點的產生,從而成為熱裂的發源...

壓鑄模具管理

南昌市盛利達壓鑄廠 編號 ep05 程式檔案模具管理作業程式 版本 a頁數 2 4 一 目的 為使模具的驗收 保管 維護 盤點 轉移 報廢等作業做合理的管制特訂本程式。二 範圍 2.1凡本公司自行設計開發的零元件所用的模具均屬之。2.2odm所委託開發之模具均屬之。三 定義 odm 即offer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