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大教授花園小區 規劃設計分析

2022-09-06 16:57:02 字數 1844 閱讀 3840

——書香名邸、山水佳苑、科技住區、健康人居

一、專案概況

建大教授花園小區東為鳳歧路,西為臨港路,南北兩側均為城市規劃道路,規劃淨用地面積21.36公頃(未含代徵規劃道路用地約3.78公頃)。

建大教授花園小區是以安排山東建築大學教職工住宅為主的中檔社群。

1、 專案關注問題、解決方案

(1) 研究:資源共享+地下空間利用+指標落實

(2) 競賽:新的規劃理念

(3) 調整:落實並確定規劃方案

(4) 確定:反饋修改

1 與周邊、校園區資源共享

2 最佳地形利用

3 新的規劃理念(人車分流、住宅標準、公共空間、住宅新科技應用)

4 社群可識別性及住區環境設計

2、 重要影響因素

(1) 經濟:建設標準、造價與售價

(2) 三方利益:開發、本校住戶、其他使用者

(3) 區位的影響

(4) 規劃建設模式選擇(多層、小高層、停車等基地分析

(5) 汙染

(6) 與校園關係(通勤、設施等)

(7) 節地與浪費

(8) 基地自然條件利用

(9) 規劃指標的落實和問題

二、規劃理念

「文化」 :建大教授花園的獨特,在於臨近校園人文環境的營造。住區以「文化、品位、科技」為賣點,在對自然和人工資源的充分精解和最佳利用基礎上,突出「山中有仙,水中有龍」的人文環境特色,華龍點睛,形成自然與人文環境和諧相容的、有菱形的獨特社群

「生態」 :巧借自然、師法自然,充分利用區內外的山、水資源,與校園一體化的開放空間設計,融入大區域生態,景觀網路。

「科技」 :建大教授花園的規劃建設將充分發揮山東建築大學相關學科優勢,展示住區新科技和新材料的應用,建設生態節能型高科技社群,建立國家安居示範工程,營造健康和諧的人居環境。

三、規劃構思

1、融入區域生態網路

保護並利用校園區以雪山為核心的生態綠化、景觀系統,將其匯入小區內部環境,使小區山水特色的綠化景觀系統融入校園區、乃至大區域生態景觀網路之中,因借山水入景,組織步移景異、流動的景觀空間,拓展小區的生態環境意象,更有效地維護小區的生態環境質量。

2、 資源共享和交通聯絡

居住小區與緊鄰的山東建大文教園區,在公共服務設施和市政設施等方面可以實現部分資源共享,尤其是兩區相鄰的鳳歧路商業擷取、小區地下商業、校園內文體活動設施等的利用,可以減少重複投資,打到雙方資源的充分共享和「雙贏」。

居住小區與校園區確定邊界道路對接,以提高通達性,方便使用。以校園西門為主要車行入口,減少對校園內**的干擾。而通勤和休閒主要使用鳳歧路南側通往映雪湖公園的不行天橋(自行車可以通行),以及與鳳歧路中部與博學路連線的步行出入口。

3、地形和地下空間利用

尊重地形,盡可能減少土石方工程,節約造價。保留小區中部山體斷崖,處理好整體地形關係,形成南部的緩坡、北部的台地和反坡。

結合現狀地形,實現高效立體空間利用。在小區中部設定規模較大的地下空間,布置文體健身、商業設施和機動車車庫等,合理規劃車輛進出地下空間通道,盡可能人車分流,改善地面交通,提公升小區綜合環境質量。

4、合理分割槽、人車分流

結合小區開發時序和不同單位的布局安排,通過交通路網和地形高差進行合理分割槽。充分利用場地條件,道路與地下停車結合,利用自然地形錯落、分層次解決**和車流相互混雜和干擾的問題,盡最大可能實現人車分流。在良好的通達性前提下,確保小區居住環境的安靜、安全和宜人可居的環境品質。

四、規劃設計布局

總平面圖

布局結構 :

一心、一軸、一廊、一環、八組團的規劃結構

分割槽結構

道路系統

組團劃分

地下分布、豎向規劃

五、概念景觀設計

綠色主題文化主題

健康主題八園十景

六、指標體系

2019高家花園小區規劃設計 實用

摘要居住小區是城市的基本構成,與千家萬戶息息相關,它涉及到每個居民的切身利益。小區建設水平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居民居住環境的優劣,而小區規劃又是小區建設的先行,是影響小區建設水平的重要環節,因此,住宅小區居住環境的優劣,首先取決於規劃方案的好壞。作為居住小區的設計者,擔當的社會角色和肩負的責任已變得多元...

公建配套設計分析建議

一 在房地產市場競爭相對較弱時期,多數住宅專案公建配套設計思路千篇一律,不能夠較好地適應消費需求新變化,創新性與靈活性明顯不足。突出表現於停車位 高檔次休閒娛樂配套 智慧型化配套等等。二 隨房地產市場發展,住宅專案競爭趨於激烈,市場需求的多層次 多元化促使公建配套設計產生了新的變化 1 新概念配套的...

住宅小區道路交通系統規劃設計分析

摘要 基於住宅小區道路交通系統在小區綜合防災中的重要地位,在居住小區的道路交通規劃中,不僅要考慮滿足人們日常的交通需求,同時還要從綜合防災的角度出發,結合小區的交通安全 安全防衛以及其作為救援疏散通道的功能進行綜合考慮,在不影響人們正常生活活動的前提下,盡可能的提高道路交通系統的安全防災功能,以便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