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物理問題時的學法指導

2022-09-04 02:45:01 字數 1480 閱讀 5601

古人云:「授之於魚,不如授之於漁。」學校知識的教學遠遠跟不上知識的更新速度,教會學生如何學習這個問題顯得更為迫切和重要。

作為教育工作者,在完成知識傳授的同時,更要注重對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解決物理問題是物理學習的重要環節,是學生實現認識上第二次飛躍的主要途徑。解決物理問題的過程是具體問題情景與原有物理認知結構相互作用的過程。

據梁樹森老師「對中學生運用物理知識中的認知缺陷和心理障礙的研究」的結論,高中生解決物理問題中的認知和心理因素存在三個方面的薄弱環節:運用數學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差;頭腦中不能形成比較完整的認知結構;最常見的心理障礙是不善於發現隱蔽條件。為此,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從以下幾方面來對學生進行解決物理問題的學法指導。

(1)引導學生建立知識體系。高中物理可歸納為幾個體系:牛頓力學體系;熱現象的研究和熱力學體系;電磁場理論體系;光的本性的認識體系;原子物理、原子核的研究體系。

如牛頓力學體系可以從二條主線來展開:一是牛頓運動定律——動量定理——動量守恆定律;二是牛頓運動定律——動能定理——機械能守恆定律。

搞清力學體系後,所有力學問題均可掛靠在相應的位置上,按照三條解題思路進行:①牛頓第二定律為主線;②動量為主線;③功與能為主線(包括機械能守恆定律)。

(2)對審題過程進行指導。審題是解決問題的起點,有好些學生拿到物理題目往往不注意審題或不善於審題,引起錯解。我們從以下方面進行指導,以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①強化學生的審題意識。一方面教師在講述例題時十分注重審題過程,對學生起到榜樣作用;另一方面對學生的錯解進行分析,從反面認識到審題的重要性。

②指導學生發現題目中的隱蔽條件。高中學生在解決物理問題中最常出現的心理障礙是不善於發現隱蔽因素。因此我們必須注意引導學生細心地識別物理現象,學會全面地分析物理過程,盡早完成從滿足於對物理情境表面因素的認識到自覺地深入發現隱蔽因素的轉變。

指導學生在審題時注意一些關鍵詞:如恰好、至少、盡量、溫度較低、細線等;注意分析物理過程中的突變點:如物體受力的突變、運動狀態的突變等。

③注意指導學生畫好示意圖。畫示意圖實際上是把題目中的情景轉換成物理模型的過程,並且幾乎所有的物理問題都可用簡單、明了的示意圖來表示。我們要求學生在板演、平時作業和考試中都要畫好示意圖,以養成良好的習慣。

(3)指導學生重視從概念出發,運用一些基本規律來求解問題,並注重解題的規範。如右圖題可用概念v=s/t來分析,由於繩的運動和船的運動具有同時性,因此只要比較某一時間內繩和船通過的距離,即可知道繩速與船速的關係。

再如運用牛頓第二定律來求解物理題目時的過程為:

①先讓學生明確f=ma的意義,等式左邊為研究物件所受的合外力,等式右邊指研究物件的狀態變化,等號代表量值相等、方向一致。即先引導學生理解求解實際問題所用規律的物理含義。

②明確解題思路。包括明確研究物件,需根據研究問題的需要和計算的方便來確定研究物件;受力分析;知道狀態改變情況;規定正方向;列出方程、求解,並對結果進行檢驗。

(4)指導學生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培養思維的靈活性以達到提高解決實際物理能力的目的。如子彈打木塊問題,可用牛頓運動定律求解,也可用動量、能量關係求解;還可對這個問題進行很多從簡單到複雜的變化。

學科學法指導問題診斷與解決

個人交流提綱 作為教師,不僅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還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因此,教師要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不僅把學生領進知識的大門,更重要的是把知識大門的鑰匙教給學生,使學生既學會教師傳授的知識,又會學教師沒有教給的知識。因此,對學生進行語文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真正成為語文學知識的主人,才能實現以以...

初中物理學法指導

培養學生創造性的學習方法是現代教育的主要任務之一,也是未來現代化建設和新技術革命的需要,初中物理教學中不僅應重視對教師教法的研究,更應重視對改善學生學法的 那種把教學方法只理解為教師的教法和只重視教法研究,而忽視對指導學生學法的探索的現象,對於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提高物理教學質量,是極為不利...

高中物理學法指導

趙華勇高一物理是高中物理學習的基礎,但高一物理難學,這是人們的共識,高一物理難,難在梯度大,難在學生能力與高中物理教學要求的差距大。教師必須認真研究教材和學生,掌握初 高中物理教學的梯度,把握住初 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才能教好高一物理,使學生較順利的完成高一物理學習任務。一 高中與初中物理教學的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