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統籌城鄉「密鑰匙」如何開啟「放活」之門

2022-08-03 17:03:02 字數 1939 閱讀 6354

半月談記者劉健

2023年「一號檔案」要求,用「統籌城鄉的發展新理念解決『三農』新問題」,這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戰略意義,實為當前農村改革和農村發展解決問題的一把「密鑰匙」。

「密鑰匙」對應著的是農業發展的新背景。當前,農業開放度不斷提高,外資相繼進入糧食、油料、果品等大宗農副產品生產、銷售領域,大批城市工商企業下鄉經營農業,中國農業正在迎接乙個全新的「資本與小農對接」的時代,挑戰中蘊含著機遇;城鄉經濟的關聯度顯著增強,一方面,2億農民工、農區的存款等要素進城,另一方面,城鎮化、工業化占地,農業面臨著「勞動力、資金、土地」三大要素淨流出的窘境……

新問題、新背景,催生農業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改革傳統思維、轉變發展方式已迫在眉睫。

新時期農村改革,「多予、少取、放活」是「六字真經」。「多予」,有了農業補貼、農村低保等公共福利政策;「少取」,已全面取消農業稅、牧業稅和特產稅。對前兩項已作出的制度安排,農民歡天喜地。

下一步農村改革的突破寄望於「放活」,「放活」的源頭活水則在「統籌城鄉」。今年的「一號檔案」明確要求,「把統籌城鄉發展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要求」。

——「放活」,要破除種種阻礙城市生產要素下鄉、城鄉優質資源嫁接的羈絆,實現市場機制和市場要素向農村延伸。「一號檔案」要求「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這資源要素既包括國家補貼、**投入等財政資源,也包括市場資源、金融資源等。

實際上,農業商機無限,中國農業正由「溫飽產業」向「掙錢產業」轉化。但是,一些傳統思維仍嚴重阻礙著資源要素下鄉。比如休閒農業、觀光農業等農業新領域,按規定可以按比例興建一些就餐、娛樂的建築,可是這些只是「臨時性建築」,沒有相應產權,那麼流轉期結束後,是歸農民還是歸業主?

這些「臨時性建築」不能抵押貸款,誰來支援其上規模、上水平?問號背後是沉甸甸的現實,有的城鄉接合部僅農家樂,乙個鄉鎮就有二三十億元的資產權屬不能明確。

有沒有什麼辦法,能夠讓農民以宅基地、農房使用權等入股,與企業共同興辦現代農業?這扇大門始終沒有開啟,偶有試點,也步履維艱。還有,農民以承包地使用權入股,最大的政策風險在於可能因為經營失敗,農民失去土地。

一些試點的經驗表明,可用**市場套期保值的機制規避市場風險,用農業保險對抗自然風險。問題在於要試點,要積極想辦法,而不是單純地「堵」。

農民、農村最大的資產就是土地和農房,盤活就會激發活力。類似的困境,根源在於還沒有用城鄉統籌的思維,把農業與工業當成同樣的市場主體。

——「放活」,要破除「農民變市民」的各種制度性阻礙。「一號檔案」要求,「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實放寬中小城市、小城鎮特別是縣城和中心鎮落戶條件的政策,促進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並享有與當地城鎮居民同等的權益」。

此舉切中時弊。我國有2億多農民工。推出戶籍制度改革,並不是簡單地為農民工「換戶口」,而是根本上要實現教育、衛生、醫療、社會保障等公共福利的一體化、平等化。

否則,城市戶口只是一張「畫餅充飢」的白紙。近期,許多城市允許有職業的農民工舉家進城,但實際效果並不像預想中的「一呼百應」,問題出在操作層面。

有專家說:「有崗位只叫農民工,有住房才是新市民。」作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先行示範區,重慶九龍坡區的辦法是「用農民的宅基地換城市住房,用農村的承包地換城市的社會保障」,並出台了12個配套檔案,深受農民工歡迎。

這與一些地方口號式的「農民進城」,效果大相徑庭。

進城農民如何在城市實現「住有所居,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亟須城市職能部門、金融機構等用城鄉統籌的思維平等地對待農民工。城市廉租房、經濟適用房,農民工沒有資格申請;想買房,在一些地方,也因農民工「職業流動性強、收入不穩定,風險高」不能按揭貸款;農民工子弟入學,被迫交納種種「贊助費」。

經濟不景氣時,不少勞動輸入地對農民工「一腳踢」。農民工看病,也有乙個讓人哭笑不得的「怪圈」:農民得了大病,希望回到醫療成本低的鄉鎮醫院,可大病醫療保險報銷指定的是城市醫院;小病則希望就近在城市醫院,可「新農合」報銷指定的是鄉鎮醫院。

農民進城變市民,是一場重塑城鄉結構、平衡城鄉利益的深刻變革,需要的不僅是熱情和口號,更多的是觀念更新、制度變革和操作切實可行,讓統籌城鄉的「密鑰匙」真正開啟農村改革「放活」之門。

《半月談》2023年第07期半月評論

努力培育良好的社會心態 辛鳴隨著現代社會的演進,社會心態問題日漸凸顯,成為經濟社會發展中必須予以高度關注的問題。十二五 規劃綱要明確提出 培育奮發進取 理性平和 開放包容的社會心態 確實,我國社會這些年來的發展實踐表明,健康的社會心態能有效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不良的社會心態則會給經濟社會發展帶...

半月談2023年第4期半月評論

維權事件,是對地方 執政能力最嚴峻的考驗。在呼嘯前進的市場化 工業化 城市化浪潮中,我們也當看到那些難以承受之痛。企業改制,勞資矛盾,房屋拆遷,農村徵地,環境汙染,等等,不少地方百姓利益被漠視 被剝奪,難以通過正常渠道維護正當權益,於是便將自己特殊的民生利益訴求,以 群體事件 的體制外行為表達出來。...

《半月談》2023年第7期

我們是歷史唯物主義者,我們深知,社會心態不是憑空產生的,健康的社會心態不可能僅僅在期望中生長,在口號中形成。消除不健康社會心態滋長的環境,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才是培育健康社會心態的根本大道。我們要為奮發進取心態營造乙個公平正義的社會。現在大家常說公平正義比太陽還要有光輝,那就要讓公平正義的光輝普照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