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備考精編 中小學放春秋假是否行得通

2022-08-03 16:18:06 字數 1980 閱讀 2546

中小學放春秋假是否行得通

**作文

0814 1914

事件回放:北京市旅遊委日前制定的《國民旅遊休閒綱要》實施意見提出,區縣**可在部分中小學校探索試行春假或秋假。但是,8月12日的北京晚報報道說,目前北京市教委尚未把學生放春秋假的問題提上議事日程。

中小學春秋假到底是否可行?本期話題就此進行**。

[正方]

假期改革探索值得鼓勵

北京市日前出台的實施意見具有很強的導向性,將會對學校的學期制度、假期改革帶來變革,並直接引導學校內的教育綜合改革。

學校為何要放假?有些人認為是要避開嚴寒酷暑,還有的人認為是因為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都很辛苦,一段時間學習後身心疲憊,需要假期來養精蓄銳、調整身心。其實,這些觀點並沒有切中要害。

潘光旦在2023年曾經寫過一篇文章,題目是《假期與知識生活的解放》,認為假期是每乙個學生「解除痛苦恢復自由的上好機會」,要選擇一兩個比較高明的求知方法,過一種獨立自主的學習生活。由此可知,放假不是為了休息,而是為了更好地做學問。

設定春假和秋假,首先是學制上的乙個變革。增加了春假和秋假之後,學期有可能變成三個或者四個,學期時長縮短,師生張弛有度,可減緩身心壓力。其次會促進教與學節奏的變革。

假期多了,每個假期的時間短了,必然會促使學生合理安排,注重前後學習之間的銜接,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育。再其次可推動學校課程的變革。春季、秋季是一年中自然景色非常美好、溫度又很適宜的兩個季節,特別適合學生走進大自然,感受自然的神奇、生活的美好、知識的價值。

配合春假、秋假設定的綜合實踐課程,將成為學校課程的乙個新亮點。

在中小學探索春假、秋假,意義深遠,希望得到全社會的廣泛支援。(常生龍係上海市虹口區教育局局長)

[反方]

試行春秋假需先治「硬傷」

在筆者看來,中小學施行春秋假制度確實益處多多,但在我們現行的工作學習體制下,還有許多「硬傷」,需要仔細斟酌。

一是小孩與大人放假時間不接軌,孩子放假誰來管?雖然說《國民旅遊休閒綱要》也提出保障國民旅遊休閒時間,落實《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但終究不可能所有家長都在中小學春秋假期間休年休假吧?因此,沒有家長帶領、指導的春秋假期裡,所有的研學旅行、社會實踐往往都是一句空話,甚至還加大了安全隱患。

二是當前學考評價機制下,春秋假明顯會破壞學生學習的連貫性。按學期編排的整體教材與零碎的時間、紛亂的心情的矛盾很不利於學生的學習。

三是放假時間的安排很值得思量。因為放春秋假的前提是「全年放假時間總量不變」,那麼一般就只能採取擠占暑假和寒假的時間,而這兩個時間段卻是一年中最熱或最冷的時節,在此期間的學習效果會怎樣?結果不言自明。

所以,儘管施行春秋假也有很多好處,但是在沒有解決最大的矛盾之前還當緩行。而要解決這個矛盾,一是必須把春秋假當做是乙個社會問題來看待,而不是乙個簡單的教育問題,從上到下要做好大人和孩子放假的銜接;二是要解決學考評價機制,讓學生和老師從書山題海中解脫出來,實施真正的素質教育,才會擺脫老師在假期布置海量作業的陰影;三是做好放假時間的全域性安排,把最適合學習的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能以最好的心情、最好的狀態投入到學習中去。(周衛軍系湖南省武岡市稠樹塘鎮中心學校教師)

放不放春秋假要問計於民

北京市旅遊委和北京市教委從各自的角度發出了不同的聲音。可惜的是,這春秋假到底該放還是不該放,最應該聽的是和這事兒有直接關係的中小學校、家長和學生的意見。

中小學該不該放春假,肯定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放也好、不放也罷,是不是該聽聽學校、老師、家長和學生們的意見?任何事情要做,都會有利有弊。

既不能因為有利就盲目推進,又不能有弊就武斷反對。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大家爭論爭論就會清楚的。如果放,需要哪些具體工作,採取哪些配套措施,注意哪些問題?

如果不放,如何採取變通的方法,採取補救措施?讓方方面面的人、各種利益的代表都能發表意見,一定會大有裨益的。問題在於,在當今這個受眾至上的時代,管理者們卻往往忽略、輕視、忘記自己的「受眾」。

這幾天關於一些地區的高校是否該漲學費,線上線下也是議論紛紛。其主要問題也是因為,事先沒有廣泛徵求各方面的意見。

(鐵錚系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北京高校新聞與文化傳播研究會理事長)

《中國教育報》2023年8月14日第2版

高考備考精編 咬文嚼字課堂實錄

咬文嚼字課堂實錄1 教學教案 1006 1911 師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誓不休吟安乙個字,捻斷數根鬚 師 朱光潛,是 文字 教學目標領會 咬文嚼字 的實質 學會 咬文嚼字 的方法。師 筆下的 咬文嚼字 有什麼含義?師 調整情感。生 意義的確立和控制。生 乙個字也不能放鬆,謹嚴的精神。師 要有什麼...

高考備考精編 故都的秋複習教案

二 釋題及簡介 明確 故都 兩字表明描寫的特點,帶有深切的眷戀之情,秋 字明確描寫的內容,題目很深沉。郁達夫 1896 1945 原名郁文,浙江富陽人。現代著名的 家 散文家。出生於乙個知識分子家庭。從小熟讀唐宋詩詞和 雜劇。1913年赴日本留學。1921年與郭沫若 成仿吾等發起成立創造社。同年7月...

高考備考精編 高考作文得高分七「要」

高考作文得高分七 要 安徽學業水平考試 0314 2147 24,當今社會,速度 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和追求的目標,無論是在政治領域還是文化教育領域乃至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速度已儼然成為乙個主題詞 高速增長 火車提速 速成 速遞 速記 速配 快餐 快讀 快捷 對此,你有什麼感想和認識?請以 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