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經典之 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

2022-08-02 12:15:05 字數 1918 閱讀 4304

讀《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溫雯在我開始讀這本書之前,我在猜想,蘇霍姆林斯基的第一條建議會是什麼?後來我問自己,假如要我,現在的我,給n年前剛走上工作崗位的我,提點建議的話,我會首先提出什麼樣的建議呢?我想,我會建議:

研究學生,了解學生,是教學成功的前提。

當我開啟厚厚的書,驚訝地看到蘇霍姆林斯基的第一條建議就是關於學生的:請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我小小地開心了一下,之後, 我開始了閱讀。

本以為,厚厚的一本教育教學理論專著,讀起來多定是晦澀難懂,讓我心生怯意。卻不曾想到,原來書中每談的乙個問題,既有精闢的理論分析,也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它不是枯燥的說教,彷彿是作者與讀者的傾心交談。在閱讀中,我不能不被作者的熱情、坦城、睿智和人格所吸引、所感動,隨著作者感人肺腑的談話,反思自己在教育中的對錯與得失。

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是蘇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主張個性和諧發展,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寶庫中的一塊瑰寶。雖然蘇霍姆林斯基所處的年代和我們不同,但他的教育思想對於我們仍然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

書中,一開始就提出了這樣乙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為什麼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

二、三年級有時候還會遇到落伍得無可救藥的,因而教師乾脆對他放棄不管的學生呢?」答案很簡單:那是因為對學生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的緣故。

作者有乙個很形象的比喻:有的孩子能提20桶水不費吹灰之力,而有的孩子只打了5桶水卻累得筋疲力盡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也常常碰到這樣的情況:

同樣一道題,有的同學只需5分鐘就能解答出來,而有的孩子需花半個小時;同樣的表現內容,有的孩子能畫得生動有趣、樂此不疲,有的卻難以下筆,毫無樂趣。——所以,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新課程則說:

學生有個體差異性。樹立起正確的學生觀,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與個性差異,是教育教學成功的前提。所以蘇霍姆林斯基把此條建議作為他一百條建議中的第一條,同樣,新課程也非常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沒有抽象的學生,教師應該怎麼做?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要善於確定,每乙個學生在此刻能做到什麼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教師應當善於確定:

要通過怎樣的途徑,要經歷什麼樣的障礙和困難,才能引導兒童接近教學大綱所規定的水平,以及怎樣才能在每乙個學生的腦力勞動中具體地實現教學大綱的要求。

——這是教育技巧的乙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在我們美術學科的新課程改革中,也非常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以人為本的教育強調學生是乙個個具有思想、意識、情感、慾望、需求以及各種能力的活生生的人,是成長中的人,是獨一無二的人。為此,了解和尊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需求和願望,並在尊重的基礎上愛護學生,了解和溝通學生的心靈,這是每一位教師應該做到的。

那麼,如何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呢?我想,首先,教師應該將「主人」的地位歸還給學生,將學生視為主體。要幫助學生在學習中學會自主,喚醒學生的自我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增強學生主體人格。

第二,教師要教會學生改變以往的學習方法。在倡導自主學習、**學習和合作學習等學習方式中,培養學生憑藉自己主動建構知識與活動,去與他人互動、與環境互動、與人類文化互動,達到自身進一步發展的目的。第三,教師要尊重和愛護學生,要承認每乙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差異無好壞之分,它代表的是人的多樣性,它要求教師對對人的個性性、獨特性、多樣性給予充分尊重,並以此作為教育教學的前提。教育教學應通過自身的變革,以其豐富性、多樣性去迎合學生的需要。

在美術課,尤其是美術課外興趣小組,我們可根據每個學生的經驗、意向、需要、興趣,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教師成為教學活動的促進者,幫助學生明白自己想要學習什麼,幫助學生安排適宜的學習活動與材料,幫助學生發現他們所學內容的個人意義。教師在輔導中隨時診斷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個別指導,讓學生真正享受知識探索上的自主性帶來的歡樂。

在第一條建議的最後,蘇霍姆林斯基說:親愛的同事們,認真地思考一番吧,怎樣設法讓每乙個學生在課堂上都在進行腦力勞動,怎樣能夠做到使每乙個學生在課堂上都取得進步?我會時時思考。

國學經典讀經機善仁國學經典讀經機

國學,興起於二十世紀初,而後幾經波折,於九十年代重新興起,國學熱 延續至今並不斷公升溫,學習國學蔚然成風。國學教育對於汲取聖賢智慧型 塑造高尚人格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善仁國學 力求共舞於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的崇高境界,挖掘2500年的聖賢智慧型為目標,始終 和經典為...

讀經典名著心得

讀 紅樓夢 有感 飯後,閑庭信步,又來到書櫃前,信手拈來,一本久別的書籍,頓時映入眼簾。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這黛玉低吟著的悲涼詩句又一次迴響在耳邊,這句詩出自曹雪芹的手筆,似乎也暗示著 紅樓夢 這部 的悲涼結局和它之中蘊涵著的封建社會獨有的蒼涼和無奈。記得上初中的時候就開始讀 紅樓夢了 ...

誦讀經典詩詞

誦讀經典詩詞,傳承中華文明 一 活動目的 1 通過活動,使學生感受中華古文化的博大精深,體會古詩的意境,領悟詩人的情感,培養審美情趣,提高審美能力。2 充分調動學生在班集體活動中的主動性 創造性,強化學生的主人翁意識。3 鞏固學習過的古詩。二 活動準備 1 挑選好兩位主持人 男生1位,女生1位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