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經典」

2022-09-01 14:39:02 字數 905 閱讀 4398

【摘要】經典既作為根據、源頭,那麼我們對經典的學習就不能僅是一種物件性、知識性的學習。止於記憶和知道,而鮮少理解與認同,如果我們如此去學習經典,便始終到不了經典那裡去。而切實的把經典作為根據和源頭,就要知道那不是外在於我們的,而就是我們自身的文化生命、歷史生活的根據和源頭。

所以讀經典並不能只是一種「歷史興趣」,而是去探求「聖人先得我心之同然」。

【關鍵詞】經典;聖人之意;隨文解意;熟讀玩味;虛心切己;自得自進

一、讀法之綱領

程子曰:「學者當以《論語》《孟子》為本。《論語》《孟子》既治,則六經可不治而明矣。

讀書者當觀聖人所以作經之意,與聖人用心,聖人所以至於聖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所以未得者。句句而求之,晝誦而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其氣,闕其疑,則聖人之意可見矣。」

此章見於《讀論語孟子法》之首,既見學之本,又見學之方,可謂讀法之綱領也。

閱讀經典,首先當明究竟應以一怎樣之身份態度來面對經典,即此處所言「學者」「讀書者」所謂何也。若不曉此,則或並非是經典的真學者、讀者,或所面對的根本不是經典,或此人與經典毫無關係。如此,則經典不在我們身上發生作用,而我們又能成何人?

學者讀書有二種病:「一是主私意,一是舊有先入之說」[1]。「主私意」者,眼前不見經典,只把自己的意思放入經典中說;若見經典中有疑處、有與自己的意思不合處,便讓經典之意硬來符合自己的意思。

若如此,何處有經典?只有自己而已。「有先入之說」者,眼前雖有經典,但以先見忖度之,則不能使自己的意見有以新之,亦不能自得;好比聽人訴訟,若先認同一邊是了,便只見另一邊的不是,如此何以能分辨兩邊之是非曲直?

若是此二種病,則「看了也似不曾看,不曾看也似看了」[2]。故要真面對經典,一要克除私意,一要不執著於先入之見,此方能成真學者、真讀者。《論語·子罕》言: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如此,經典之意才可能原原本本地呈現在我們面前,而在我們身上發生意義。

閱讀經典,感悟成長

課程背景 為什麼我們要閱讀經典?在經典中如何去感悟生命的成長?經典不簡簡單單是寫成文字的那些典籍,經典是那些不曾遠離我們生命的 樸素的言論 經典從來不是從外在給我們一種知識的灌輸,而是從內心完成一種情懷的喚醒。閱讀是一種生命的滋養,會成為生命中的一種安慰 要通過閱讀涵養自己,涵養我們的心靈,才能不苛...

閱讀經典感悟成長

有誰經得起把自己釀成一瓶酒呢?酒離公尺的形態是最遠的,釀造的時間是最長的,中間失敗的元素是最多的,你還敢於這樣去實驗嗎?所以我們說,讀書養心。乙個人的心靈遼闊了 自由了,自我的確認明確了,那麼他跟這個世界的默契程度就會大。但這不是說這個世界就能變得溫柔了。文化的力量,我們不能誇大它,它不能阻止 的來...

閱讀經典感悟人生

古有 仁者壽 智者樂之說。歷數古往今來的大學問家很多都是長壽福星,孔子相傳活到九十多歲,這在古代來說事相當長的壽命了。而近代的錢鍾書 費孝通 季羨林等人更是如此。他們都是被公認的大學者,我想他們長壽的秘訣在於心胸開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千年文壇,誰人不寂寞?做學問一定要呆得住寂寞,沉著淡定的秉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