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學期教學計畫 毛興麗

2022-08-31 08:33:01 字數 1234 閱讀 7974

2012—2013學年三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畫

一、教材及學情分析:

三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但多姑的學生對外面的世界了解甚少,較少接受新事物,很多東西他們都沒見過、聽說過。加之基礎較差,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理解能力都較差。為此,在教學中要緊扣教學內容,適當拓展,增長學生見識,幫助他們做生活的有心人,提公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質,發展自己健康的人格。

二、教學目標:

1、認識自己兩年來的變化,發現自己身上的優點和不足,繼續發揚優點改正不足,不斷完善自己。

2、培養自己廣泛的興趣、愛好,並堅持不懈,發展成為特長,並相信自己,擁有客服困難的勇氣和決心,不斷超越自己。

3、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離不開家,培養對家的親近感和歸屬感;通過講述日常家庭生活活動,讓學生感受家庭的溫暖,激發愛家的情感;了解過去,感知社會進步給家庭生活帶來的變;能體會父母的辛苦,能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懂得錢財的來之不易,學會珍惜,勤儉節約。

4、正確認識自己的班集體,具有集體意識和榮譽感,和同學友好相處,正確、理智處理同學間的矛盾,學會合作,相信合作的力量。

5、知道為什麼要讀書,怎樣才能讀好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做生活的有心人,活用我們所學得知識,正確認識自己、家庭、班集體。

2、學會理解父母,同學,友好相處,團結合作,具有集體榮譽感,責任感。

3、能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好好學習。

五、教學措施

1、從人道的角度出發,尊重兒童的差異與感受。如:在涉及到家庭、父母、親情的教學時,要考慮自己班上是否有離異家庭,怎樣做才能使部分學生的自尊不受到傷害。

2、在學生需要的基礎上,要讓班上所有學生都有參與教學過程的平等機會。學生的平等參與不僅是為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理重要的是為使他們都感受到老師和其他同學對自己的期望。

3、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發展的需要為學生提供發展的資源。根據學生需要的差異考慮教學資源的分配,為所有孩子的發展提供他所需要的教育服務。

4、尊重學生的理性思考,特別是在涉及個人體驗與判斷的問題上,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得出結論,把握「導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不把既定結論強加於學生。

2023年9月3日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學計畫

一 學生情況分析 三年級大多數學生社會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對社會常識和社會生活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是他們知識 能力 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二 教材分析 三年級上冊教材共四個單元 幸福的搖籃 是三年級的第一單元,前接 品德與生活 後續四個年級的 品德與社會 是品德與社會課程的起點。家庭是學生成長的...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學計畫

2011 2012學年度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學計畫 一 學情分析 班內大部分學生學習態度端正,課堂中能認真聽講,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並能和其他學生一起合作學習,課後能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但也有少數學生上課小動作多,注意力不集中,作業不能按時完成,有待於本學期加強教育。二 教材分析 1 教材...

年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學計畫

2012 2013年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 教學計畫 一 指導思想 思想品德學科是比較系統地 直接地向小學生進行基本的公民思想品德教育和日常行為規範教育的一門必修課程,是我國學校教育社會主義性質的乙個重要標誌。思想品德學科教學是實施小學德育的重要途徑,對推進素質教育,引導學生從小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 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