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孔灌注樁的質量控制及其他注意事項

2022-08-29 20:03:03 字數 2946 閱讀 3441

沖孔灌注樁是目前應用較多的一種樁基形式。由於它往往是作為單樁基礎運用,且施工時間長,樁身較大,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對建築物的安全以及工期、投資的影響都是很大的。因此,必須嚴格控制好質量,確保每一條樁都合格。

下面本人就根據在施工監理工作中積累的經驗談談沖孔灌注樁的質量控制及其他注意事項。

一、關於超前鑽。由於規範沒有強制要求做超前鑽,於是一些建設單位乃至設計人員、監理人員都覺得超前鑽是多餘的,沒什麼意義,往往就免了,尤其是那些急於投入使用的專案。有的即使做了超前鑽,也沒有認真對待、充分利用。

做超前鑽當然首先是為了了解持力層的可靠性,因為,如果持力層下面較淺處有軟弱層或溶洞,那麼這個持力層就不足以承受設計荷載,這條樁就不合格。如果抽芯檢測發現了,那麼這條樁就不能用,必須補樁,而且要補兩條,因為有鋼筋籠,不可能在原位重新衝樁。如果沒有通過檢測發現,那就必然給這幢建築物留下乙個很大的結構安全隱患,畢竟抽芯檢測不是100%地做。

有些人認為,之前已做過地質勘探,因此沒必要再做超前鑽。事實上,之前的地質勘探由於樁基形式未定,往往沒有按超前鑽的要求去鑽。而且之前的地質勘探鑽孔數量少,又不是在樁位鑽的,只能大致反映該區域的地質情況,為設計提供乙個參考。

而每條樁位的地質情況都會有所不同,有的甚至相差甚遠。所以,超前鑽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在做超前鑽時監理單位已經進場,那麼監理單位就應該對每一條樁入持力層岩後的情況進行旁站記錄,包括入持力層岩時的深度,入持力層岩後再下去3倍樁徑(且不小於5公尺)深度的情況,並收集巖樣,作標記保管好,以便衝樁施工時用於對照、判定。所有的深度都必須嚴格地按建築物的±0.00來測量核定。

有了超前鑽結果,那麼就可以由設計單位根據超前鑽的情況具體地確定每條樁的樁底標高,作為施工終孔的基本依據。

由於沖孔灌注樁以微風化或中風化巖作為持力層,因此主要是考慮其端承力,而不考慮摩擦力。對於設計以微風化巖作為持力層的樁,如果微風化巖上面的中風化岩層很厚,那麼這部分中風化巖可以提供很大的摩擦力,再加上中風化巖作為持力層也有很大的端承力,可以考慮將其持力層改為中風化巖,這樣就可以節約不少時間和投資,因為岩石是比較難衝的。這也就顯示出了超前鑽的另外的作用、價值。

當然,這必須由設計人員核算後才能確定,並須報審圖公司審查同意。

二、關於圖紙會審。圖紙會審時不僅僅要把圖紙存在的問題提出來要設計人員解決,同時還應該盡量把施工中可能發生的情況提出來,要設計單位先給出解決方案,並交審圖公司審查。這樣,一旦施工時發生這些情況,就可以按預定的解決方案去處理,而不必臨時要設計人員出方案再報審圖公司審查,那樣就會影響施工進度。

三、關於振動。沖孔灌注樁在進行沖孔施工進入岩層時,會有一定的振動,對鄰近的老舊建築物會有影響,事先應做好鄰近建築物的破損見證工作,並做好防振措施,例如挖溝填沙設防振帶等。同時要注意,多台樁機施工時,衝錘不要同時起落,以免形成共振,共振的破壞力大很多。

四、確認全面入巖。儘管已經有了超前鑽以及設計人員根據超前鑽確定的樁底標高,但畢竟超前鑽的鑽孔很小,反映的情況仍然有限,可能超前鑽的鑽孔處入了巖,而旁邊的地方卻沒有入巖。因此,當沖孔樁施工衝至岩層麵時,要用線錘沿樁孔的四周吊吊看是否都是同樣的岩石,即全面入巖。

這主要是根據吊錘時的手感和聲音來判斷。如果不是全面入巖,那麼就要衝至全面入巖的位置,以此作為入巖的初始點,在這個位置再按設計要求的嵌巖深度衝下去。這種情況下,樁的實際終孔深度就比設計之前定的樁底深度要深。

同樣,終孔時也要用線錘沿樁孔的四周吊吊看是否都是同樣的岩石。

五、關於清渣。終孔後要用低錘再衝20~30分鐘,最好是換成底部較平的衝錘,以便將岩石盡量打碎,便於清渣。規範規定沉渣厚度不大於10㎝,設計要求可能更小,但這其實都是指澆灌好的樁在抽芯檢測時的合格標準。

在樁施工過程中,其沉渣厚度是很難測準的,而且也是變化的,在測完沉渣厚度後到澆灌第一鬥混凝土時這段時間裡,樁孔中懸浮在泥漿中的巖渣又會沉落下去。因此,要想確保沉渣厚度不超出規定,一是要保證足夠的清渣時間,使樁孔中的巖渣儘量減少,二是加大保險係數,最好是以線錘吊到樁孔底,感覺沒有沉渣為好。

六、鋼筋籠的就位固定。鋼筋籠的就位高度要根據設計樁頂標高並考慮鋼筋的預留錨固長度來確定。鋼筋籠的固定不僅要防止鋼筋籠下墜,還要防止其上浮。

七、關於首灌量。混凝土的首灌是保證樁質量的至關重要的環節,如果首灌控制不好,就會導致樁身混凝土中夾泥的情況,以及沉渣厚度達不到要求,使得樁不合格。要控制好首灌,首先是要計算首灌量。

首灌量計算的原則是保證第一鬥混凝土倒下去後能夠淹沒導管30㎝深,計算方法是:首灌量 = 樁的截面積×h+v,h = 導管離孔底的高度(一般為20㎝)+30㎝,v是導管中高出h部分的混凝土量,它是用來抵消泥漿反壓力的。

計算出了首灌量,還得要有滿足首灌量要求的裝料鬥。

然後是首灌方法。首灌方法就是要使首灌量的混凝土一下子衝到孔底,利用其衝擊力將泥漿和孔底沉渣衝擠上來,而混凝土則整體性一下子佔據孔底位置,就象彈性碰撞那樣。

通常的首灌方法是用鐵絲綁住乙個管塞,塞在裝料鬥的管口處,裝好料後,將鐵絲剪斷,混凝土和管塞一起衝到孔底。只有在混凝土和管塞一起衝到孔底的情況下,混凝土才能保持較好的整體性,首灌效果才會好。有的施工隊採用在管口放置鋼板的方法,裝好料後將鋼板抽出,這種做法混凝土的整體性不好,首灌效果不行。

管塞宜用預製柱狀混凝土塊,採用沙包作管塞的做法也不好。

八、關於拆導管。倒了一定量的混凝土下去後,就需要拆導管了,否則導管埋入太深容易塞管。拆導管前一定要用線錘吊下去探一探看混凝土面的深度,由此判定是否應拆導管以及拆導管的長度。

九、關於預留高度。混凝土澆灌的完成面標高必須是在設計樁頂標高的基礎上再高出50~80㎝,而且所看見的混凝土應沒有泥漿混合。如果設計樁頂標高較低,要澆灌到所看見的混凝土沒有泥漿混合的程度會浪費很多混凝土料,那麼可以在準確測定混凝土面的基礎上適當加大預留高度。

十、關於充盈係數。混凝土澆灌完後,要統計實際總澆灌量,並與理論澆灌量相比,計算充盈係數。理論澆灌量就是根據樁直徑算出樁截面積乘以樁長。

充盈係數在1.15左右為正常,因為有一部分混凝土料混在泥漿裡被排走了。充盈係數過大則不正常,這條樁應作為檢測物件,宜用抽芯檢測;充盈係數小於1則肯定有問題,如果還想用這條樁,則至少要用兩種檢測方法檢測合格才能用。

要準確統計實際總澆灌量,就要在澆灌混凝土時每次裝料都嚴格按照額定量裝,需要在裝料鬥或裝料槽上作刻度標記。

基於沖孔灌注樁施工的質量控制及處理方法的

摘要 本文通過介紹了某工程中沖孔樁灌注過程中極易出現不同的施工事故,講述灌注過程中的施工措施,如何盡可能地預防 減少施工過程中事故的發生及解決問題的辦法。關鍵詞 沖孔灌注樁 質量控制 處理方法 l 前言 作為工程管理人員,對其沖孔灌注樁灌注施工過程中每一環節都必須要嚴格要求,對各種影響因素都必須有詳...

鑽孔灌注樁質量控制方法

1 斷樁的原因有 1 初灌未封底 2 導管堵塞 3 導管漏水 4 導管拔除混凝土面 5 導管被混凝土埋住 卡死 6 坍塌 7 機械故障和停電造成施工不能連續進行,突然井中水位下降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斷樁 8 天氣影響 2 斷樁處理 1 灌注初期的斷樁處理 灌注初期由於初灌未封底 導管堵塞 導管拔出混凝土...

鑽孔灌注樁施工質量控制要點

測鑽孔樁沉渣厚度的有效方法 孔底沉渣過厚除清孔泥漿質量差,清孔無法達到設計要求外,還有測量方法不當造成誤判。要準確測量孔底沉渣厚度,首先需準確測量樁的終孔深度,樁的終孔深度應採用丈量鑽桿長度的方法測定,取孔內鑽桿長度 鑽頭長度,鑽頭長度取至鑽尖的2 3處。在含粗砂 礫砂和卵石的地層鑽孔,有條件時應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