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產核資審計培訓

2022-08-19 21:57:04 字數 3713 閱讀 7926

第一章清產核資 1

1.1 清產核資的含義 1

1.2 清產核資的內容 1

1.2.1 賬務清理 1

1.2.2 資產清查 2

1.2.3 價值重估 2

1.2.4 損溢認定 2

1.2.4 資金核實 2

第二章清產核資審計 2

2.1 清產核資審計含義 2

2.2 清產核資審計的目標 3

2.3 清產核資審計的要求 3

2.4 清產核資審計面臨的風險 3

2.4.1 風險類別 3

2.4.1.1審計風險 3

2.4.1.2 其他風險 3

2.4.2 主要風險識別 4

2.4.2.1 資本化收益性支出(費用資產化) 4

2.4.2.2 資本性支出費用化(資產費用化) 4

2.4.2.3濫用會計政策及會計估計變更 4

2.4.2.4 虛列資產負債 4

2.4.2.5 隱瞞對外投資 4

2.4.2.6 風險識別主要考慮的因素 4

2.4.3 風險應對 5

2.4.3.1 掌握相關標準 5

2.4.3.2 關注審計期間(企業連續三年間)的重大事項 5

2.5 實施具體審計程式前應做的工作 6

2.5.1 了解被單位基本情況 6

2.5.2 確定清產核資審計範圍 6

2.5.3 向被審計單位下發《所需資料清單》等工作資料 6

2.6 清產核資具體審計工作 6

2.6.1 清產核資審計中適用的重點審計程式 7

2.6.1.1 盤點 7

2.6.1.2 函證 7

2.6.1.3 重新計算 7

2.6.1.4 重新計算 7

2.6.2清產核資審計中的具體要求 7

2.6.2.1 資產類 7

2.6.2.2 負債類 10

2.6.2.3 資產損溢 11

2.6.2.4 或有事項 11

2.7 清產核資審計的特殊要求 11

2.8 清產核資審計中應重點關注的事項 12

附:清產核資可能適用的檔案 12

第一章清產核資

1.1 清產核資的含義

清產核資是指企業通過賬務清理、財產清查,經價值重估和損溢認定,從而核實企業資產、負債及權益的一種活動。

清產核資包含賬務清理、財產清查,價值重估和損溢認定及核實資產、負債及權益三個方面,以賬務清理、財產清查為基礎,經過價值重估和損溢認定,從而達到核實資產、負債及權益的最終目的。

1.2 清產核資分類

根據其實施清產核資行為的授權主體,清產核資可分為:經**相關部門批准實施的清產核資和企業自行開展的清產核資。

1.2.1 經**相關部門批准實施的清產核資

經**相關部門批准實施的清產核資除以企業執行的財務會計制度為標準外,還需嚴格以國家制定的企業清產核資的專門規定為標準,清產核資中產生的損失可沖銷資本金。現行國家清產核資方面的規定主要有《國有企業清產核資辦法》等規定。

經**相關部門批准實施的清產核資又可分為:國家統一實施的清產核資和符合國家清核資辦法規定而由**有關部門批准實施的清產核資。

1.2.2 企業自行開展的清產核資

企業自行開展的清產核資是以企業執行的財務會計制度為標準,清產核資中產生的損失不能沖銷資本金,而是反映在損益中(清產核資當期的損益或作為重大差錯調整反映在前期損益中)。

企業自行開展的清產核資又可分為:商業收購中的清產核資、企業引進投資者中的清產核資以及企業自身管理需要而開展的清產核資。

1.2 清產核資的內容

企業清產核資包括賬務清理、資產清查、價值重估、損溢認定、資金核實等內容。

1.2.1 賬務清理

賬務清理是指對企業的各種銀行賬戶、會計核算科目、各類庫存現金和有價**等基本財務情況進行全面核對和清理,以及對企業的各項內部資金往來進行全面核對和清理,以保證企業賬賬相符,賬證相符,促進企業賬務的全面、準確和真實。

1.2.2 資產清查

資產清查是指對企業的各項資產進行全面的清理、核對和查實。在資產清查中把實物盤點同核實賬務結合起來,把清理資產同核查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結合起來,重點做好各類應收及預付賬款、各項對外投資、賬外資產的清理,以及做好企業有關抵押、擔保等事項的清理。

企業對清查出的各種資產盤盈和盤虧、報廢及壞賬等損失按照清產核資要求進行分類排隊,提出相關處理意見。

1.2.3 價值重估

價值重估是對企業賬面價值和實際價值背離較大的主要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按照國家規定方法、標準進行重新估價。

企業在以前清產核資中已經進行資產價值重估或者因特定經濟行為需要已經進行資產評估的,可以不再進行價值重估。

在這裡的價值重估主要是指按企業會計制度對八項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是否充分、合理。

1.2.4 損溢認定

損溢認定是指企業需報有權機構依據有關財務會計制度規定,對企業申報的各項資產損溢和資金掛賬進行認證。

1.2.4 資金核實

資金核實是指企業有權機構根據上報的資產盤盈和資產損失、資金掛賬等清產核資工作結果,依據有關財務會計制度規定,組織進行審核並批覆准予賬務處理,重新核定企業所有都權益數額。

第二章清產核資審計

2.1 清產核資審計含義

清產核資審計是對企業清產核資的結果,在實施必要的審計程式,以取得充分、適當審計證據的基礎上出具報告的一種專門的審計活動。

2.2 清產核資審計的目標

,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反映被審計單位的財務狀況發表意見。

2.3 清產核資審計的要求

清產核資審計的要求是全面核實企業資產、負債、權益的存在性、權利和義務、完整性、計價和分攤及分類,最終使會計報表反映的資產、負債、權益都是存在的,且是企業的權利或義務,並進行了準確地計價和分攤,其分類也是準確適當的。如對有形資產要有盤點表,以證明其存在性,對有權屬的還需獲取產權證明,證明其權屬,無權屬的需獲取其購置時的相關處理資料。

清產核資審計的要求具體說就是通過清產核資審計,審計人員應能清楚地了解企業會計報表所列資料及其所包含科目反映的經濟事項,並了解其的形成過程,掌握其形成依據。

2.4 清產核資審計面臨的風險

2.4.1 風險類別

2.4.1.1審計風險

審計風險是指財務報表存在重大錯報而註冊會計師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重大錯報是指引起財務報表使用者對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現金流量產生錯誤認識的一系列違反編報原則的錯誤。這裡的重大錯報是包含重大遺漏在內的。

。企業提交的反映清產核資結果的財務報表可能存在的重大錯報有費用資產化、資產費用化、虛列資產負債、濫用會計政策及會計估計變更、隱瞞對外投資等型別。

2.4.1.2 其他風險

清產核資審計中的其他風險主要是財務報表不含有重大錯報,而註冊會計師錯誤地發表了財務報表含有重大錯報的審計意見的風險。主要是指在審計中適用標準或對標準理解有誤及證據收集不充分,導致對企業經濟事項作出錯誤的判斷,從而影響對會計報表的評價。

2.4.2 主要風險識別

2.4.2.1 資本化收益性支出(費用資產化)

費用資產化,包括不按規定進行資產減值、折舊、攤銷;不按規定區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將應費用化處理的支出專案通過待攤計入往來或長期資產專案。

2.4.2.2 資本性支出費用化(資產費用化)

不按規定區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將資本化支出專案計入當期損益,形成賬外資產。如滿足固定資產要求的資產列入當期費用,或應予攤費的費用直接列入當期費用。

清產核資審計對方所需提供

清產核資工作所需的資料 xx單位應在審計組開展審計工作前準備好如下資料 1 清產核資xx單位基本情況 組織機構及人員配備,財務機構及人員分工 2 2015年1月至清產核資基準日編制的會計帳簿 憑證 會計報表及其附註,其中包括 各項實物資產盤點表 資產所有權證書 銀行對賬單及詢證函 往來賬賬齡分析以及...

清產核資報告

二 行為依據 1 2003年8月19日國資評價 2003 45號檔案 關於做好執行工作的通知 2 2003年9月2日國資評價 2003 58號檔案 關於印發 企業清產核資工作方案的通知 3 年 月 日 部門 號檔案 關於同意 公司 子公司以賬面數作為清產核資工作的結果函 4 公司函 2003 236...

某學院2023年清產核資工作方案

徵求意見稿 為貫徹落實 湖北省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使用管理暫行管理辦法 的實施意見 鄂財行資規 2009 5號 經學校研究同意,擬在2009年度全校資產清理的資料基礎上,在2012年全面部署清產核資工作,進一步優化學校各類資產配置,充分發揮資源效益,保障學校教學 科研 後勤等各項事業的正常開展,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