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閱讀題的解題技巧

2022-08-19 08:00:04 字數 4882 閱讀 5646

2023年高考散文閱讀題的解題技巧

一、瀏覽全文整體感知(三步)

1、為段落標序號

2、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線索(為分析文章結構和把握文章的主旨作準備)

一般情況:緣起——描述(物件)——聯想——感悟

(1)注意時間、空間詞語

(2)注意文中表示作者觀點(對事、物的評價的詞句)和感情的詞、句、段(尤其關注首尾)

3、初步形成:作者通過記敘(描寫運用的寫法,表現了(抒發了、讚美了、揭露了思想感情(思想品質、社會現實)

二、瀏覽題目,仔細閱讀題目,把握命題考查方向

考查方向(一)分析作品結構(謀篇布局)

1、考查重點:分析句段和穿插性材料在結構上的作用

2、考試必備常識

(1)句段作用:

考查方式:針對文章中段落的作用命題。

技巧點撥:(1)確認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2)明確段落的作用,明確答題的方向(一般從內容和結構兩個角度人手)。

比如開頭段統攝全篇。領起下文,渲染氣氛,奠定基調;過渡段承上啟下;結尾段呼應前文,深化主旨,卒章顯志。(3)結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

提問方式:某句(段)話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答題模式:

a. 文首:開篇點題;照應題目;總領全文;奠定全文感情基調;渲染氣氛,為後文埋下伏筆;設定懸念,為下文作輔墊。與後文對比,突出人物的感情

b. 文中:承上啟下,對上文總結(照應),引出下文對的記敘(描寫、議論);總領下文;總結上文;呼應前文 。

c. 文末:總結全文,點明中心;昇華感情,深化主題;照應開頭 ,結構嚴謹;畫龍點睛;言有盡而意無窮,引發思考

(2)結構類題型

提問方式:某兩個或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答題模式: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由淺入深、由表入裡、由現象到本質)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係(3)這些詞是遞進關係,環環相扣,表達了……

(3)穿插性材料作用

提問模式:文中(或某段)中的(記敘、景物描寫、詩詞引用、細節描寫)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答題模式:(1)該段文字記敘(描寫、引用)

(2)與上文(下文或文中的什麼) 形成對比(映襯),從而突出(表現、抒發或:渲染(烘托、營造) ,突出(表現、抒發)

/或:引出後文對的議論(抒情)

3、增分提示:

(1)回答句段作用:主要看句段寫了什麼內容以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圖。回答結構作用無非是引出下文,過度,鋪墊,照應,點明(深化、昇華)主旨、總結等,要根據他在結構上的位置和作用來答。

(2)內容和結構作用往往結合在一起回答,因此回答結構作用要和針對的內容、情感結合起來。

考查方向(二)概括層意和主題(歸納要點)

一、主題概括方法

1、關注標題、

標題是文章的視窗,是文章的眼睛,透過這個視窗,我們就能比較簡便地「窺探」散文的「心靈」——中心。例如:2023年重慶卷《陽台上的遺憾》,中心就是「遺憾」;2023年廣東卷《夕陽透人書房》、2023年全國1《陽光的香味》看標題就能讓人窺見其中的滋味。

標題的作用:1.設定了懸念,激發吐著興趣。

2.標題點明文章的線索,全文圍繞標題怎樣展開。

3.運用「 「手法,含蓄形象地象徵(點明)富有「 「形象。

4. 一語雙關,突出主題,對主題的表現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提問模式:如何理解文章標題?請結合全文分析。或:文章的標題換成「 」可不可以,為什麼?

答題模式:題目的基本含義;題目根據文中的隱含含義;題目與主旨(思想感情)的關係;題目與文章結構(線索)的關係;題目與文中形象的關係;手法與效果

2、關注開頭結尾

開頭的幾種模式:(1)欲揚先抑;(2)先言他事他物,從一種現象起筆引入;(3)對比、映襯。這幾種開頭都是巧妙地引起下文,為下文作鋪墊;有時還具有增添情趣、引起讀者興趣的作用。

問題常設定為「文章開頭這樣寫(安排)有什麼作用?」答時基本可分三步進行:首先答出這是一種什麼手法,然後答這種表現手法的一般作用,最後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寫出具體的作用。

結尾:有的照應文題,有的呼應開頭,有的點明主旨而深化中心,是謂 「卒章顯志」。很多散文都是在層層鋪墊遞進後揭示主旨的。

還有的文章結尾處故意宕開一筆,間接、含蓄的抒情。或戛然而止,言有盡而意無窮。

兩種古人寫文章的方法:

開門見山:就是文章開頭不兜圈子,直奔主題。開門見山的表達角度很多,可以直敘其事,也可以起筆點題;可以開宗明義地揭示文章主旨,也可以單刀直人地點明要害等等。

卒章顯志就是在文章的結束段表明文章的主題。多為抒情議論句段。

3緊抓主旨句、文眼句不放鬆(主要是議論抒情句段)

主旨句主要是指那些思想深刻、含義豐富能體現文章主旨的語句。

4、關注散文的寫作背景

任何作品都是社會的反映,絕不是空中樓閣。它**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有許多作品只有在了解了它產生的背景後才能深切地理解內容與感情,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準確地概括作品的主題。

5逐層歸納段意,總結文章主題

在閱讀文章過程中,給每一段標上序號,邊讀邊概括每一段寫了些什麼,即所謂這乙個段落的段意。然後運用合併的方法直至總結出文章的主題。

二、歸納要點

提問模式:請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內容。或:作者從哪些方面來寫的?或:請從某某角度概括文章的行文思路(作者情感變化)

答題模式:四步法

——審清題意,確定問題區間位置;

——借助標誌抓住關鍵詞句。關鍵詞如關聯詞、表順序的詞、指代性詞語、插入性詞語,關鍵句如中心句、首括句、總結句、過渡句、呼應局、設問句、反問句等

——認真比較,去偽存真

——認真組合,重組輸出。根據提幹要求和內容,分條陳述,忌疏漏和重複。此外,分條是應根據分值大小確定,分值愈大,條數愈多。一般為2一條,偶爾也1分一條。

三、概括文章主旨

提問模式:聯絡全文,概括文章主旨。或:有人說本文主要反映了……..的主旨(思想感情),你同意嗎?為什麼?

答題模式:本文通過「…….」的記敘(描寫)(從手法和內容上),表達了作者「…….

」的觀點,抒發(表現)作者「…….」的情感、觀點。或:

不是,因為「……」只是文章內容的乙個方面,並非全文主旨,本文的主旨是「……..」

(三)體會關鍵語句含義

1、考查重點:(1)主旨句或情感豐富的句子;(2)表達有特色或抽象含蓄的句子

2、提問模式:理解下面句子(加點詞語)在文中的含義(作用)。或聯絡全文,談談你對某句(詞)的理解

3、解題方法:(1)從句中表情達意的關鍵詞入手,將句子的理解轉化為詞語的理解

2)從分析修辭手法入手

3)根據上下文,結合語段,從文章主旨或思想感情入手

4、增分提示:理解句子注意結合內容體會三層意思:表層含義、語境含義(深層含義)、句外含義(言在此而意在彼,常用比喻、雙關、反語、婉曲)

考查方向(四)鑑賞表達特色

(一)人稱表達類

提問方式:使用這種人稱寫的好處是什麼?或:為什麼要改變人稱?

答題模式:

第一人稱:敘述親切自然,便於直接抒情,自由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感;

第二人稱:呼告抒情更強烈感人,便於對話(感情交流),增強文章的抒情感和親切感,還能起擬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稱:顯得客觀冷靜,不受時空限制,便於敘事和議論。

答題示例:但幻想畢竟是幻想,封閉終不能封閉。幾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帶著環佩的響聲在月夜中歸來了。

幾多寒霜凍硬的弓弦,射出了斷喉的利箭。薊門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嘯著風聲的寶劍,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們發現:

邊牆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長城)不再是嶔奇。它變得可笑,彷彿受盡了時間與空間的嘲弄。

在風沙剝蝕下,它過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說,你是乙個文化愚鈍的標誌,長城!(節選自2023年全國卷《長城》)

問:這篇散文中,⑴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稱寫長城,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⑵第六段的結尾改用第三人稱「它」,原因是什麼?

答:⑴將長城擬人化:a. 便於與長城對話,b. 便於抒發感情。⑵因為這句話承接「由是人們發現」而來,寫的是「人們」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長城抒懷。

(二)、修辭方法類

提問方式:這句話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這樣寫在表達上有什麼好處?

答題模式:確認修辭手法+修辭本身的作用+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物件+特性。

2.比擬:給物賦予人的形態情感(指擬人),描寫生動形象,表意豐富。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物件+特性。

3.借代: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

4.誇張: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聯想;創造氣氛,揭示本質,給人以啟示。

5.對偶:便於吟誦,易於記憶,使詞句有**感;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6.排比:節奏鮮明,內容集中,增強氣勢;敘事透闢,條分縷析;長於抒情。答題格式:強調了+物件+特性

7.反覆:寫景抒情感染力強;承上啟下,分清層次;多次強調,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8.對比:使所表現的事物特徵或所闡述的道理觀點更鮮明、更突出。答題格式:強調了……突出了……

9.設問:自問自答,提出問題,引發讀者的思考。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物件+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10.反問:強調語氣,語氣強烈,強化情感。答題格式:強調,加強語氣等;

答題示例1:兩千多年前的這個關於知音的傳說,已經深深地珍藏在無數華夏子孫的心坎裡,有時發出細微的聲響,讓人們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時卻又像颶風似地咆哮,催促人們趕快付諸行動。神往和渴求充滿了崇高友誼的知音,是一種多麼純潔而神聖的情操。

(節選自2023年全國卷《話說知音》)

問:怎樣理解這一段中「有時發出細微的聲響,讓人們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時卻又像颶風似地咆哮,催促人們趕快付諸行動」的表達作用?

答:此處運用了比喻、比擬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表達了知音的傳說帶給人們的美感和鞭策作用。

答:運用了模擬(比喻)的手法,將參加社會活動模擬(比喻)為喝酒,將過分熱衷社會活動而不再創作模擬(比喻)為酗酒。少喝有眼健康(有益創作),多喝則無益,酗酒則造成「快樂的死亡」(沒有作品發表)。

通俗易懂,極富諷刺意味,起到生動形象的批評作用。

散文鑑賞的閱讀理解解題技巧

散文鑑賞,重點是把握其要領方法。散文鑑賞應注意以下幾點 1.讀散文要識得文眼 凡是構思精巧 富有意境或寫得含蓄的詩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鑑賞散文時,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畫龍點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領會作者為文的緣由與目的。文眼的設定因文而異,可以是乙個字 一句話 乙個細節 一縷情絲,乃至一景一物...

詠物類散文閱讀的命題角度與解題技巧

詠物類散文閱讀的命題角度與解題技巧李旭巨集的工作室詠物散文閱讀命題角度解題技巧 以散文 紫藤蘿瀑布 與 嶽樺 為例 學習目標 1 熟讀 紫藤蘿瀑布 學會賞析寫景寫物類散文,把握文體特點。2 結合 嶽樺 練習,了解寫景寫物類散文的命題角度。3 完成 聽雨 練習,掌握寫景寫物類散文的答題技巧。一 經典例...

詠物類散文閱讀的命題角度與解題技巧

詠物類散文閱讀的命題角度與解題技巧李旭巨集的工作室詠物散文閱讀命題角度解題技巧 以散文 紫藤蘿瀑布 與 嶽樺 為例 學習目標 1 熟讀 紫藤蘿瀑布 學會賞析寫景寫物類散文,把握文體特點。2 結合 嶽樺 練習,了解寫景寫物類散文的命題角度。3 完成 聽雨 練習,掌握寫景寫物類散文的答題技巧。一 經典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