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數學 感悟數學

2022-08-18 21:00:05 字數 1698 閱讀 1615

新課標強調數學教學應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中學習和理解數學,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和現實生活是密切聯絡的。數學課上不是教給學生多少知識,而是要教給他們思維的方法,開發他們腦中未被開發的腦細胞,要想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我們教師要不斷的充實自己。

體驗是青少年在實踐活動中親身經歷的一種心理活動,更多的是指情感的一種體會和感受。而這種體會和感受外在表現出來便是學生的感悟。學習數學知識悟性是重要的決定因素,它與數學教學有密切的關係,它是一種具有生命驅動力的思維形態,介於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之間,是聯結感性與理性的帶有生命體驗的心靈之橋。

可以說,沒有以悟性點醒的材料是僵化的凝固的材料,沒有以悟性化解的理論是空洞、乏味的理論。悟性的養成與提高主要靠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體驗。由此我認為應由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

(一)、創設和諧的情境,使學生能有所感悟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是《數學課程標準》給我們廣大數學教師提出的教學建議。的確,創設寬鬆、和諧的教學情境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求知慾望,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有利於學生認識數學知識,體驗和理解數學,感受數學的魅力,從中能有所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二)、觸動生活積累,在體驗中使學生自悟自得

感悟是一種心理現象,也是一種心理過程,先有所感,方有所悟。感悟主要借助感知,感知的形成又要依賴於學生的親身體驗,依靠平時積累。學生有了一定的感性經驗,就可以通過自己的感受、體會、揣摩而有所感悟。

在數學課堂中,教師不能過早地將具體的知識抽象化,感性的知識理性化,使學生匆匆跨過感性階段而步入理性的殿堂,有的知識講得越多,學生越不明白,而應主要讓學生自悟自得。

(三)、在實踐活動中深化感悟

悟性的高低,標誌在乙個人的智力水平。在教學中,不同學生往往表現出不同的悟性,言語、思維有的產生「奇思怪想」,有的是「平淡無奇」,作為教師就要善於發現學生中因為思維撞擊所濺起的「智慧型」火花,引導或利用學生去矯正學生的思維方向,由學生自己去梳理自己的思路,去捕捉別人思維的閃光點。為了真正讓學生走進生活、感悟數學需要我們教師做到:

1、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形式

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需要教師組織大量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體會知識的產生發展過程。關於活動課國家有統一的指導思想:結合學生特點,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受到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擴大視野,動手動腦,增長才幹,發揮志趣和特長,豐富精神生活,增進身心健康。

2、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語言、素材

生動的素材能在學生心目中留下永恆的記憶,而活潑的語言又是激發學生求知慾的良方。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教師要針對他們的特徵,選擇適當的素材,採用貼切的語言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3、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手段、掌握數學技術

新課標下的數學教學只靠傳統的粉筆加黑板是無法完成達到要求的。有許多**、圖象需要多**展示,許多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需要電腦演示。在教學中我們會經常遇到用較多的語言說明一些概念、算理、公式等現象,而且它往往又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借助多**輔助教學,可以活化這些現象,而且特別直觀、形象,從中不需要教師多言語學生就可以自己感悟到數學知識。

教師必須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才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知識和素材。

數學課堂是常被人認為比較枯燥、乏味、和缺乏激情的,因此,努力建立既寬鬆、又富有人情味的且便於學生善於思考、樂於**的課堂環境顯得尤為重要。只有當學生體會到數學的樂趣學生才會主動學習和感悟數學,數學教學才能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服務;才能給我們的所有學生:一雙能用數學視角觀察世界的眼睛;一雙能用數學思維思考世界的頭腦;一副為謀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心腸。

在實踐中認識數學

摘要 在數學教學中,通過操作實踐,理論聯絡實際,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方法,提高教學質量。關鍵詞 小學 數學 實踐 教學課程標準 實驗 稿 指出 數學學習過程充滿著觀察 實驗 模擬 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 動手實踐 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在數學教學中適時引導學生操作既有助於調動...

《11 20各數認識》數學教學反思

建立數感可以理解為會 數學地 思考,這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重要的。我們沒有必要讓人人成為數學家,但應當使每個學生都在一定程度上會數學地思考,數感是人的一種基本素養。培養學生的數感,不是靠教師講解獲得的,而是要結合具體情境,通過數學活動得到感受和體驗。學生,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都有強烈的表現慾,因此,我抓...

秒的認識數學教學反思

秒的認識 是在學生已經認識時 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對時間有乙個更完整更深入的認識,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滲透愛惜時間的教育,教育學生珍惜分分秒秒。數學教師要善於溝通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絡,創設出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情境,把生活中的問題逐步抽象為數學問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