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如何做閱讀筆記

2022-08-11 15:51:05 字數 4966 閱讀 9099

說實在的,我自己也不是很會讀書。讀書的速度也不快,只是喜歡讀書罷了。閱讀文獻,對於開題期間的研究生和寫**期間的研究生是很重要的功課,不可忽視,這種能力是需要訓練的。

關於做讀書和文獻閱讀筆記,這裡談點個人的看法,算是跟年輕朋友們的交流,也希望得到專家們的指教。

如何選擇和閱讀文獻?

1. 閱讀文獻,要力求對乙個方面或乙個主題,或者乙個概念的歷史發展都要搞清楚,清楚來龍去脈。文獻有新有舊,有些學科或專題文獻的半衰期很長,經典文獻的閱讀是很重要的,只**幾篇新文獻是很難理解全貌的。

2. 要有意識閱讀大家的文獻,閱讀某個領域或專題中程碑式的文獻或文獻綜述。這些文獻對於初學者了解乙個學科或領域的發展很有幫助,對於某個階段的重要文獻提供了乙個查詢的捷徑。

從中可以很快了解一些相關理論和學說、重要結果的進展。

3. 要善於分析自己研究領域中一些國內外代表性實驗室的**,通過分析乙個實驗室的**目錄,可以了解這個實驗室的發展過程和研究興趣的發展、拓展。

4. 要善於分析本領域一些代表性學者的**,通過分析這些引領學科或領域發展的科學家的**目錄,同樣可以看到他(她)個人研究興趣和研究生涯的發展,以及他(她)所領導的研究團隊的發展過程。

如何做閱讀筆記呢?

5. 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要善於總結和整合,類似minireview 的方式。如果能將類似相近的一些重要文獻(如 10-20 篇),進行整合和歸納,理出最新的幾個專題的進展,無疑會加深對所閱讀的文獻的理解。

那麼筆記記什麼?記錄新進展。哪些是新進展?

需要廣泛閱讀才能知曉。

6. 閱讀任何文獻或專著,一定要記錄清楚文獻題目、出處、作者、發表年代、期卷、頁碼等等資訊,這些資訊是以後引文時必須的,不要嫌麻煩,如作者欄目是需要將所有作者都要記錄全的。

7. 有些重要文獻需要精讀,讀幾遍是不行的,要很熟悉。這類文獻在不同時期讀有不同時期的理解,如開題階段,可能比較注重某個方向或領域的理論和觀點、實驗方法和技術手段;在實驗階段,可能比較注意進行結果之間的比較,根據文獻結果和變化規律,對自己的結果進行一些趨勢**;在**寫作階段,可能會比較關注結果分析、理論學說的驗證等等。

與之相應,多數文獻是需要泛讀的,可能只需要讀讀題目,可能只看看摘要,也可能只瀏覽一下圖表等等。

8. 要重視**的題目和摘要,這是很重要和簡潔、精煉的資訊。一篇**的精華部分都在這裡了。

同樣文章中的一些重要資訊也是需要特別關注的,如生態生理學特別關注物種對環境的適應,那麼環境條件就是很重要的資訊了,如物種的分類地位、生物學習性、地理分布,以及分布區的海拔、氣候和植被等等。

9. 閱讀文獻和專著是需要積累的,要堅持不懈,多研究和教學工作恐怕一生都要堅持閱讀新文獻和著作。讀文獻有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閱讀量大了,積累多了,需要總結的方面就多了。

這樣日久天長,通過知識的整合,知識框架會逐漸完善,自己肚子裡的「貨」就會感覺逐漸充實起來了,用和取的時候就會很自如。

10. 從初學者到專家的轉變,只要有心,只是乙個時間問題。資訊就是資源,知識就是資訊的積累和過濾、整合。

無論參加學術會議,還是討論會,有些人說了很多,占用很多時間,但你會感覺沒有多少新的資訊或知識,但有些人一開口,話不多,你馬上就會感覺到人家肚子裡知識的儲存量,激烈爭論的氛圍,會立即安靜下來,聽眾會被吸引,這就是所謂的專家了。專家不是萬金油。博士畢業後,都應該成為乙個領域的專家。

再磨練積累幾年,就一定會是名副其實的專家了。

寫了這麼多,似乎還是有些空。我信奉的還是那句話: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該記的就要記,做學問,捷徑不多。勤能補拙,書山有路勤為徑嘛。還要記住「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的道理,如果興趣太廣,面面俱到,在資訊時代,成為萬金油是可能的,但要成為專家可就難了,要學會「舍」和「得」。

研究生如何進行文獻管理?!

寫**、做研究需要查閱、**和閱讀很多文獻,但是文獻一旦很多,就難免失控,有時候往往需要花費半個小時去尋找一篇曾經看過的**,花費時間也影響人的情緒,為什麼不好好進行文獻的管理呢?!

下面是研究生進行文獻管理的幾個訣竅:

1. **電子版文獻時(caj,pdf,html),把文章題目貼上為檔名。

注意,檔名不能有特殊符號,要把<>| 以及換行符刪掉。 每次按照同樣的習慣設定檔名,可以防止重複**。

2. 不同主題存入不同資料夾。

資料夾的題目要簡短,如:pd,ltp,pkc,no。

3. 看過的文獻歸入子資料夾,最起碼要把有用的和沒用的分開。

4. 重要文獻根據重要程度在檔名前加001,002,003 編號,然後按名稱排列圖示,最重要的文獻就排在最前了。

5. 影印或列印的文獻,用打孔器(¥10-15)打孔,裝入硬質資料夾(¥10-20/個)。

哪些參考文獻的「訣竅」降低你**的質量?!

我們經常會在參考文獻的引用上耍一些小聰明,或則對參考文獻不夠重視,殊不知這些都會降低**質量。

1. 知而不引明明借鑑了同行的類似工作,卻故意不引用同行的類似工作,使自己工作看上去"新穎""領先"。實際上審稿的可能就是同行。

2. 斷章取義故意擷取作者試圖否定的部分來烘托自己的觀點。

3 引而不確沒有認真看原文,引文錯漏。

4. **不實某些字句**不可靠(比如非正式的或非學術的出版物),且不註明**。常見於一些統計數字

5. 盲目自引不是為了說明自己的工作與前期工作之間的關係,而是單純為提高自己文章被引用次數而自引。

研究生閱讀文獻要厚積薄發!--我的文獻閱讀經驗

最近一段時間,我看到大家一直在討論看文獻以及如何看文獻的問題。我覺得我個人的經驗是:

1,最好不要看中文的文獻。我從來沒有看過中文的文獻,可能有乙個原因是我這個方向國內作的很少。我個人覺得中文的文獻有很多漏洞甚至錯誤的地方,作為科普讀物可能還算合格。

但是作為一種參考好像是不太合適。再說,咱們畢業一般要求是要發sci,我也沒有見過sci引用中文的文獻的。

2,看英文的文獻不要怕難,要堅持下去。我的基礎很一般,本科時候掛了好多科。英語是大一過了四級,以後再也沒有拾起。

剛開始的時候沒有一點基礎,偏偏我還是作理論的,那叫乙個費勁。兩三天才能看完一篇文獻。我剛開始的時候堅信的「書讀百遍,其意自現」,但是我後來發現是我一直在原地踏步。

後來我發現我思考的結果是沒有結果。於是我就再看另外的文獻,就這樣慢慢走來,速度越來越快。後來我發現我以前不會的東西差不多都明白了。

我覺得《勸學》裡面的一句話「吾嘗終日而思矣,不若須臾之所學也」是多麼的正確了。

3,看文獻要多多益善。我以前看到有的同學問看文獻要看多少?我的回答是多多益善。

試想一篇文獻至少要有三兩可取之處,看得多了你的水平自然就上來了。我自己從研一就開發新方向,沒有什麼人能幫助我,我靠的只有文獻。我還記得我那半年每天至少3-5篇文獻,後來略有小成。

我師兄更牛--每天三篇文獻。現在他才博士二年級(碩士讀了兩年),很多方面超過了我們老闆,要知道我們老闆也是973首席!他現在體系是自己找的,這半年發了兩篇prb(做物理的同學知道這個不是很容易的)、一篇jpcm,其中jpcm被評為06年100篇最佳文章之一,供全世界免費**一年。

他告訴我這些成果很多都是看文獻得來的,其中包括做東西的思路和寫文章的英文表述等等。

4,要批判的看文獻。隨著時間的增長,文獻看得越來越多,我們會發現很多文獻彼此是矛盾的。很多人不知道怎麼辦?

這個就要要求我們要批判的看文獻--用審稿人的眼光看他。他有那些可取之處,哪些不好。我們也不能極其推崇乙個觀點,要思考一下為什麼有人支援另外的觀點。

忘記誰說的,比較牛的科研人員是能夠同時容納兩種相左觀點的人。這樣我們才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這些東西是我個人的一些經驗,可能和有些人的不同。我今天把它寫出來是為了讓這些經驗更好的服務我們。我感覺我們成功最主要的是自己的努力,畢竟有做科研天賦的人太少了。

努力加上肯動腦子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人是會思考的蘆葦嘛!

研究生如何有效閱讀文獻?!

要明白此問題,我們首先需要明白為什麼要查閱並閱讀大量文獻?!

查閱大量外文文獻,然後從文獻的文獻再去查詢,如此往復迴圈,你的idea不知不覺中就被啟發開來。我們老闆說過,看文獻,最重要,最有權威,也最有深度的是什麼,就是你查詢的文獻的文獻。

讀文獻一定要注意文章後面列出的參考文獻,按圖索驥,就很易找到更多文獻,而且被引次數越多的越重要!!通過搜尋參考文獻的作者,期刊目次找到更多該領域的文章.

那麼,我們研究生們該如何閱讀文獻呢?如何閱讀文獻最有效?!

一、看文章時作筆記

閱讀筆記本可按不同的內容進行分類摘錄,如:進展,研究方法,實驗方法,研究結果等,並可加上自己的批註。對於筆記要定期總結(總結過去已經做過什麼----做到心中有數;現在進展到什麼程度----知彼;從中發現別人的優點和不足。

**將來的熱點和發展方向----才能準確出擊,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標!)。我們要著眼於將自己的成果往sci上發,所以對一些經典的陳述,要有選擇性的標記並記下來。

另外,有的時候想到的思路,閃過的想法,作筆記記下來,隨時查一查,可能時間久了自然就有新的看法。

勤思考不單單是了解別人做了什麼,還要考慮別人沒做什麼,或者他的實驗能不能和他的結論吻合,資料可不可靠等等。用圖表的方式將作者的整個邏輯畫出來,逐一推敲,抱著一種挑的心態想。帶著挑剔的眼神去讀文獻,不要盲目崇拜,有些東東自己作作,發現並不是那麼回事,自己要動手,自己更要動腦。

看文獻中懂得抓重點,找思路。主要是學習別人的idea。也就是看了文獻問幾個問題,文章的技術突破口在**。

比如一大堆專利講了很多種分離方法,關鍵不是看它先做什麼後做什麼,而是想這個分離方法的依據是什麼,為什麼人家會想到這個方法,是不是還有其他方面的物性可以利用為分離的依據。

多與人交流,是提公升自己的極好方式

和導師談談你的想法,交流一下各自所了解的所在領域某一方向的研究進展;與相關方向的牛人談談,對自己的啟發要比看文獻大的多。不僅與本領域的牛人交談,還抓住機會與其他領域的牛人交談,牛人的一句話,有時你讀半年書都讀不來的。特別是其他領域的牛人,他沒準就給你乙個金點子,特別是在中國,牛人一般對外行人不怎麼保守。

集體討論非常必要,找幾個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文獻人人都有乙份,每人分工讀不同的文獻,然後大家坐到一起。順序開講,互相討論。這樣,文獻量是不是就成n次方增加了!!!

還有就是採用比較閱讀:

觀點相反的**可以參照來讀,品味一下雙方的觀點。還有就是與原著同時發表的其他專家的述評、原著發表後的讀者質疑,都應當和原著一起讀。比較一下,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差距了。

研究生如何做文獻閱讀筆記

如何選擇和閱讀文獻 1.閱讀文獻,要力求對乙個方面或乙個主題,或者乙個概念的歷史發展都要搞清楚,清楚來龍去脈。文獻有新有舊,有些學科或專題文獻的半衰期很長,經典文獻的閱讀是很重要的,只 幾篇新文獻是很難理解全貌的。2.要有意識閱讀大家的文獻,閱讀某個領域或專題中程碑式的文獻或文獻綜述。這些文獻對於初...

研究生如何閱讀

研究生如何做文獻閱讀筆記?說實在的,我自己也不是很會讀書。讀書的速度也不快,只是喜歡讀書罷了。閱讀文獻,對於開題期間的研究生和寫 期間的研究生是很重要的功課,不可忽視,這種能力是需要訓練的。關於做讀書和文獻閱讀筆記,這裡談點個人的看法,算是跟年輕朋友們的交流,也希望得到專家們的指教。如何選擇和閱讀文...

同工科研究生談談如何做研究

中科院自動化所研究生邀請報告,2009年10月16 鄒謀炎研究生如何做研究?如何寫 研究的道路如何走?這個講座根據自己的研究經歷和帶學生的經歷談一些體會,供同學們參考。講座中某些建議和例子是針對電子資訊領域和自動化所研究生提出的,對其他領域的研究生僅供參考。一 閱讀哪些文獻 研究生開始研究工作必須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