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農民溝通的特點與農民工作的方法

2022-07-25 00:03:07 字數 3796 閱讀 6360

中國農業大學現代遠端教育

課程**

課程名稱:傳播與溝通

**題目:論農民溝通的特點與農民工作的

方法學生姓名馬洪波

專業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

層次高起專

批次 121

學號 w610401121016

學習中心陝西省機電工程學校校外學習中心

二0一二年六月

中國農業大學網路教育學院制

摘要隨著**職能從管理不斷向服務的轉變,越來越需要農業技術人員深入基層一線開展工作。作為基層農機技術推廣工作人員,在工作中與廣大農戶能否良好溝通,溝通的效果是否有效,直接關係到工作的成敗,因此掌握與農民溝通的特點,不斷改進工作方法,才能充分落實國家各項強農、富農政策,更好的為農民服務。

關鍵詞:農民溝通特點工作方法

能否與農民良好的溝通是基層農業科技工作者必須具備的素質,溝通的好壞直接取決與溝通方法。因此,了解與農民溝通的特點和研究溝通的工作方法非常必要。

目錄前言 - 1 -

一、溝通是傳達落實國家方針政策的重要方式 - 1 -

二、與農民溝通的特點 - 1 -

1、溝通地位的平等性 - 1 -

2、溝通方式的開放性 - 1 -

3、溝通關係的互動性 - 2 -

4、溝通語言的通俗性 - 2 -

三、與農民工作的方法 - 2 -

1、與農民做知心朋友 - 3 -

2、找準切入點 - 3 -

3、採用好的方式方法 - 3 -

四、總結 - 3 -

參考文獻: - 5 -

前言身處農業生產一線,面對農村工作,大部分時間是與農民進行乙個有效溝通的過程,溝通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為農民服務的效率與質量,因此溝通在農村工作中顯得十分重要。俗話說,進什麼山唱什麼歌,看菜吃飯、量體穿衣,與農民打交道,必須摸清農民的心理特點,運用適當的方式、方法,掌握與農民溝通的技巧,才能達到人格上互尊,感情上互通,思想上互融,交流上互動,效果上互贏的目標。因此必須傾聽民聲、必須體察民情,相互溝通、增進了解,只有不斷地改進溝通方法、克服溝通障礙,才能使溝通達到最佳效果,才能使國家的農業方針政策得以全面落實。

一、溝通是傳達落實國家方針政策的重要方式

近年來國家非常重視農村工作,先後制定實施了一系列強農、富農政策,如何落實相關政策,需要靠我們許許多多的農業工作者把黨的聲音、政策傳達到廣大農村中去。因此,與群眾之間的有效的溝通,對於及時傳達國家各項方針政策資訊,使廣大農民及時掌握有關政策、落實國家惠農政策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農民群眾的實際需求、願望也想通過與廣大農業工作者的溝通交流傳達給國家**,使政策執行部門掌握第一手材料,根據人民群眾的需願望求制定修改有關政策,將國家的關懷和黨的溫暖切實的得到落實。

二、與農民溝通的特點

1、溝通地位的平等性

富蘭克林在他起草的《獨立宣言》中說,人人生而平等。作為獨立的自然人,無論貧富貴賤,人與人在人格上都是獨立的、平等的。農民群眾生活在社會最基層,社會地位最低微,感情最脆弱,神經最敏感,最易受到外界觸動,最怕受到外界刺激。

因此在與農民溝通時,要學會換位思考,即心理換位、身份換位、角色換位、行為換位,站在農民的角度考慮問題,從衣著、穿戴、語言、舉止等方面入手,拉近與農民群眾的心理距離、感情距離和身份距離,讓農民從感情上接受你、心裡上相信你、行為上靠近你,願意和你說知心話、掏心窩子的話,建立起一種平等互信關係是溝通的基礎。

2、溝通方式的開放性

方法無定則,交流無定律,溝通無定式。與農民溝通,決不能圈框子,定調子,要讓農民選擇適合自己的溝通方式和表達方式。一問一答提問式的溝通,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能夠達到預期效果,但卻忽略了農民的感受,給人以審問式的感覺,禁錮了農民思想的表達、感情的流露,不可能獲得更多的有價值的資訊。

與農民溝通時,在確定溝通主題的前提下,適當加以思路的引導,讓其沿著主體脈絡,充分表達思想感情,並認真傾聽,輔以微笑、點頭等肢體語言,適時表達親近感和認同感,增強其安全感、親近感和信任感。在溝通過程中,切不可緊鎖眉頭,東張西望,低頭看表,當農民面接打手機,表現出沒耐心、不耐煩,給農民思想表達造成心理障礙,給人以不願傾聽的心裡誤解。

3、溝通關係的互動性

溝通是乙個思想感情雙向互動的過程。既不能角色錯位,不顧別人感受,只顧自己喋喋不休,高談闊論,信馬由韁,說個沒完沒了,淡忘角色,沖淡主題。又不能不加引導,任由溝通者海闊天空,漫無邊際的神侃胡聊,抓不到主題,採擷不到有重要價值的資訊,達不到溝通的預期效果。

要根據確定的目標,擬定的提綱,找準溝通的切入點和突破點,實現由心理上的互認、情感上的互信、思想上的互融到關係上的互動。

4、溝通語言的通俗性

語言是溝通的重要載體,巧用語言溝通是乙個人素質和能力的集中體現。與農民溝通,就要多用農民群眾常用的語言,即大眾化語言,決不能語言晦澀,只有自己能懂,受眾聽不懂,弄不明白。在溝通前,要事先了解一下該地的風俗、民俗,交流時,要更多地使用當地農民經常使用的俗語、俚語和地方方言,給人以親近感、親切感,所用語言,雙方都能聽的懂,聽明白,不會在理解上產生歧義。

三、與農民工作的方法

農業技術推廣的過程就是農業技術推廣人員與農民溝通的過程,推廣效果取決於資訊與溝通,資訊為內容,溝通為手段;在某種意義上說,溝通比資訊更重要。溝通是影響農業推廣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沒有溝通,推廣的內容就不可能被農民所接受。因此,這就需要我們農業技術推廣人員與農民進行巧妙有效的溝通,使農業科技成果得以盡快推廣應用。

1、與農民做知心朋友

與農民溝通的第一步就是與農民做知心朋友,這是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世界觀問題。如果推廣人員只看到農民文化成度低、素質低,農村條件差,從心底瞧不起農民,不想和農民交朋友,那就很難和農民溝通,,推廣工作也很難取得成功。因此,我們一開始與農民接觸,就要表現出樸實、誠懇、謙虛、熱情。

要入鄉隨俗,放下架子,給農民講解用詞一定要簡單明瞭、通俗易懂,要關心了解農民生產、生活需要,和農民朋友共同**所關心的問題,給農民提供資訊、傳授技術,提高農民的技術能力和綜合素質,取得農民的信任,做農民的知心朋友。

2、找準切入點

推廣溝通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讓農民接受新技術,採用新成果,為農民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農民究竟要什麼?生產中有什麼問題?

這是與農民溝通的第二步——找準切入點。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民遇到的問題很多,不僅要撐握先進生產技術,還要注意市場導向,否則增產不增收,賣糧難、賣菜難的事時有發生。農民最關心的是做什麼、怎麼做最賺錢,農業推廣人員就必須給農民提供可靠的市場資訊和先進實用的生產技術,也就是農民需要什麼就提供什麼,這樣才能為農民排憂解難。

3、採用好的方式方法

推廣工作要想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還需要採用有效的方式方法。一是要善於把農民中敢於冒險、富於創新的先進分子培養成科技示範戶,當作科技的「二傳手」,先認真幫教他們,再借助他們的榜樣作用、輻射作用帶動大多數農民,使農業科學技術更好地傳播;二是多種方法結合使用,集體培訓和單獨傳授相組合,口頭傳授和書面傳播相結合,大眾傳媒和示範展示相結合等;三是注意說話幽默,通俗易懂,誘發農民學科學、用科學的積極性、主動性。

四、總結

與農民溝通最簡單且最重要的就是尊重農民,只有尊重農民,才會得到農民的尊重,用心去關心農民,同樣才能得到農民的關心,這是人類最原始最純樸的人際關係。作為農業科技工作者與農民進行溝通要想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要到農村去,深入農民家中,與農民拉家常,參與農民的生產生活,用實際行動取得農民的信任,讓我們從自身做起,立足農村,服務農民,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 李秀英,任瑞麗.**溝通在農業推廣中的重要作用,內蒙古農業科技[j],2005(s2)

[2] 李巨集飛,陳昌.論與農民溝通的特點和工作方法,內蒙古農業科技[j],2011(03)

[3] 李冬青.試論在農技推廣中與農民進行有效溝通,山西農業科技[j],2010(02)

[4]《傳播與溝通》 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出版

《有效溝通技巧》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蝸居城市的農民工

實踐題目 蝸居城市的農民工實踐時間 2010年4月至5月 實踐目的 農民工這一群體的出現歸根究底是因為日益加大的貧富差距,這種兩極分化致使廣大農民不得不外出打工來養家餬口。而這一內容正是我們課程中重點學習的部分。我們想通過這次的實踐,更加全面的了解農民工的現狀,從而清楚的認識我們國家制度存在的問題,...

農民工的先進事蹟

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好,那就一件不平凡的大事。張樹源1995年到珠海務工,一直在格力電器公司篩選分廠從事維修工作,他工作積極認真,勤奮好學,吃苦耐勞,在裝置維護和技術革新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績。張樹源除了做好機修的本職工作外,還積極投身到分廠各項技術革新活動中。他成功地製作了繼電器保險管 燈管 壓力開頭 ...

新時期農民工外出就業的特點及其影響

作者 彭程 青年與社會 2015年第08期 摘要 近兩年來受到房改政策和樓市低迷影響。外出農民工從事建築行業的人數有所減少。以前主要從事建築業的外出農民工目前更積極向其他業轉移。新時期,各級 要拓寬農村勞務輸出的渠道。加強 加大對農民工培訓的力度。以幫助農民工度過這一困難時期。關鍵詞 農民工 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