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識普適性的利與弊

2022-07-22 15:12:08 字數 3260 閱讀 8939

【摘要】教育是人類根據自身教學經驗總結出來的一種教學理論或思想,從古至今,這種教育的本質屬性從未發生改變。教育就與人文性、個性緊密相連,教育就是為了關懷人類的生活和學習,促使人們向著善的方向發展,教育知識具有個性、人文性、特殊性等特性。然而,在教育知識發展過程中,不免會有其他知識同樣的遭遇——普適性。

雖然普適性代表了一類被人們所普遍認可的知識的總和,但是普適性不可避開的問題就是缺乏個性特徵,進而使大眾對教育的認識出現偏差。本文就教育知識普適性入手,著重闡述清楚教育知識普適化帶來的弊端,趨利避害。

【關鍵詞】教育知識;普適性;利;弊

1 概念的界定

普適性,它是指某一事物(特別是觀念、制度和規律等)比較普遍地適用於同類物件或事物的性質。

事物普適性源於事物的共性和規律。普適性與針對性相對應。知識的普適性也是公共知識的基本性質。

教育知識中具有普適性的知識主要指那些被選進教育知識教材的那些教育知識,這樣的教育知識在乙個時期內是相對正確和可被接受的。

2 問題提出的背景

公共教育知識具有普適的性質,這種性質使得個人的痕跡得到了過濾,一些不適用於某些特定場景中的理論被刪除,剩下的知識就是在一定時期內被人們公認為正確的知識。這些知識就可以被學生們學習和掌握。在這一層面上我們說教育知識的普適性是有好處的,至少學習者可以學習到固定且有用的知識。

但是在另乙個層面上,教育知識的普適化也帶來了負面效應。

3 教育知識普適性的優勢

3.1 教育知識普適性使教育知識具有公理性質

教育知識的普適性和普適化使得教科書、百科全書、專著、指導手冊、說明書、**、圖表、語錄等廣義的教育知識蒙上了一層公理性的色彩。公理,就是人們普遍接受的理論。像數學中的公理一樣,人們雖然沒有辦法證明出來,但它在實踐中被人們檢驗出來並作為人們生活、學習中普遍贊同的觀點一代代流傳和使用。

公理是不需要證明的,「三角形最具穩定性」就是這樣乙個例子。

3.2 教育知識普適性使教育知識成為陳述性知識

陳述性教育知識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教育理論,教育知識普適化使得人類寶貴的教育經驗得以用人們所普遍理解和適用的方式永久的保留下來,並一代代地改進和完善,而其中改進的方式就是依照知識的普適性來進行的。這樣的教育知識必然超過個人的教育知識適用於任何人。

3.3 教育知識普適性使普適性的知識有普遍通用性

公共教育知識是普適性知識的典範。公共教育知識是公共的,只要掌握了認識領域的通用概念、術語和規則,那這樣的知識就適用於任何個人。在普適性的知識中,我們看不到個人創作的痕跡,得到的只是知識本身。

「越是教育學的知識,就越是人類一般的知識」,這是對教育學性質的極好概括。教育知識越來越普適化,也使教育知識普遍通用性日趨明顯。人類一般的知識作為教育學的知識是不起眼的,但就是這些不起眼的知識才最符合大眾眼光,才最能體現人類共同的創造智慧型。

教育知識普適性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這一努力就是為了讓普適性的知識在不同國界廣泛流通。普遍性為普適性知識成為人類一般的知識奠定基礎。

4 教育知識日益普適化帶來的問題

4.1 教育知識普適化使教育知識千篇一律,缺乏個性特徵

即使各種優點的存在,依然不能掩蓋普適化帶來的問題。教育知識千篇一律,相同的格式、目的、意義使它變成了人們最廣泛流傳卻又最缺乏創新的知識。共通必然導致個性的缺失。

在知識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如果教育知識一直遵循普適性原則,那麼人類最一般的知識恐怕也只是「八股文」式的照搬照抄。雖然在幾千年的歷史中,我們的祖先創造了優秀的教育思想,但我們本民族的教育知識由於種種原因很難成為人類教育知識中的乙份子。不得不使我們照搬國外的知識。

這樣,缺乏個性、單調乏味的知識成為了主流。

4.2 教育知識普適化使人們對教育的認識出現偏差

在普適性的影響下,人們對教育和教育學的理解出現了偏差。個人教育知識的缺乏使教育生活簡單劃一,不同個體和思想之間的對話缺失,與此同時,共同的東西使人們覺得教育學知識是這樣的缺乏生機和活力,這樣的單調劃一。對不同情境下出現的教育問題可以用同乙個理論來支援,這或許是非常省力的辦法,但卻不是最好的解決途徑。

人們需要多樣化的教育知識來構建教育理論,而不是普遍適用的知識來解決問題。

4.3 教育知識普適化使教育理論缺乏人文關懷理念

人文關懷就是對人的生存狀況的關懷、對人的尊嚴與符合人性的生活條件的肯定,對人類的解放與自由的追求。人文主義是以人為本的世界觀,集中體現為對人本身的關注、尊重和重視,它著眼於生命關懷,著眼於人性,注重人的存在、人的價值、人的意義尤其是人的心靈、精神和情感。人既是社會的主體、歷史的主體,又是自身存在的價值主體,人不同於一般的「物」,它的根本是「內在」而非「外在」,而普適性的教育知識忽略了個體的存在,一味強調乙個聲音,這不免會缺乏人文關懷。

因此,教育在進步的同時不能忽視的首要問題就是對人的關懷。

5 針對普適化的教育知識我們應該做什麼

5.1 在倡導普適知識的同時遵從個性知識發展優先

在公共知識高速發展的現在,是時候好好想想個性知識發展的必要性了。縱然普適性的知識在知識的傳播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個性知識在這其中被磨滅也是一筆不小的損失。個性知識體現了每個個體心理系統的獨特性,這一特殊性所產生的知識使乙個人理解和判斷教育現實的特殊視域。

個人教育知識的這一屬性可以啟示人們要理解教育認識的多元化和異質性,可以啟示我們對各種不同的教育認識要有寬容和廣納百川的態度。除此之外,個性知識存在於個人知識中,個人知識的時態性在不同程度上使我們意識到要重視個人經驗過程的重要性。

5.2 要從教育的本質出發理解教育知識

教育的本質是促進人類生命個體健康成長,實現生命個體由自然人向社會人的高度轉化。教育應該踏踏實實做對人有益的實事,是豐富自我、完善和提公升自我的載體、工具。教育知識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有利**。

通過學習教育知識人類可以達到社會人的要求。但是即便是同樣的教育知識可以使人達到同樣的目標,個體的差異性,很難使每個人都有同樣的特徵和水平。如果硬要把每個人都變成乙個人,都有相同的品味和興趣,那麼這個世界就不是多姿多彩的了。

普適的教育知識佔主流的今天,多提倡從教育的本質出發來改進知識是必要的。

5.3 教育理論者應發揚教育知識的人文氣息

人性是教育學與其他學科最本質的區別。即使是人文社會學科也沒有教育學的人文性濃厚。主要就是因為教育學是研究人的一門學問。

不注重人文性,就像科學家不注重倫理性一樣,是違揹人類規律的。人性就是差異性,人與人的差別使世界上有無數種思想和面孔。所以,差異性需要我們更多的關注人文氣息的存在。

教育知識普適性具有極大的優點,正是由於普適性知識,人類的教育知識才會有學習和發展的必要性。但是,事物的兩面性、中國傳統的中庸理論告訴我們,任何事情都要遵循中庸的道理,隨著教育知識的發展,教育知識的普適化越來越帶來了消極的影響,這使我們不得不正視普適性的弊端,只有注意到弊端,才能真正避免它帶來的負面影響。

【參考文獻】

[1]劉慶昌.教育知識論[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

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適性價值

作者 趙蔚峽 群文天地 2013年第07期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文明的重要財富,對人類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事物的功能決定事物的價值,價值是客體對於主體表現出來的積極意義和有用性。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滿足人類文化需要 促進社會團結與增強社會凝聚力 維護社會秩序 促進社會和諧以及在歷史與文化研究和傳承方面...

制度與執行力互適性的幾個問題

再如執行力 於組織與個人性格的契合,還是 於制度的問題。這也是說某個人願意跟乙個組織 某乙個人做某一件事情,那麼,這種組織性格與個人性格就達到了契合,在執行力方面往往都由這個帶頭人決定了,而制度的影響力在成長期顯得很脆弱。最後提出一點的是執行力是否就只是執行,不關注戰略與策略問題。這個問題跟覓法北京...

談「訂單式」培養模式在職業教育中的利與弊

摘要 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就業市場的需要,解決高職院校 中職學校畢業生的適銷對路問題,職業技術學校積極開展 訂單式 人才培養,可以解決學生在校學習的職業針對性 技術應用性以及就業崗前培訓的問題,也是職業院校的發展方向。本文結合這一模式的內涵及優勢分析了其作為發展必然性 可能性,並重點研究了 訂單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