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改革與人才培養相關感想

2022-07-13 16:15:03 字數 2672 閱讀 9244

10級cga 李泓(2010050061)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強國必先強教。優先發展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對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目標、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決定性意義。

21世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世紀。從現在起到2023年,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時期。世界格局深刻變化,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人才競爭日趨激烈。

我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進,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人口、資源、環境壓力日益加大,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國際金融危機進一步凸顯了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中國未來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靠人才,根本在教育。

然而,我國教育還不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觀念相對落後,內容方法比較陳舊,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素質教育推進困難;學生適應社會和就業創業能力不強,創新型、實用型、複合型人才緊缺;教育體制機制不活,學校辦學活力不足;教育結構和布局不盡合理,城鄉、區域教育發展不平衡,貧困地區、民族地區教育發展滯後;教育投入不足,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實。接受良好教育成為人民群眾強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為全社會共同心聲。

而其中最與我們密切相關的莫過於高等教育改革了。那麼,為什麼要進行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改革的內涵是什麼?

這是我們在討論有關高等教育問題時必須首先考慮的。

新中國成立之始,由於長期戰亂,經濟水平較低,教育類專家嚴重缺失,我們選擇了仿照前蘇聯的高等教育模式,細化專業,大力加強專業人才培養,這項舉措適應了當時國民經濟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隨後進入90年代,我國教育則慢慢開始向西方靠攏,尤其是以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式高等教育模式作為藍本來設計中國的高等教育。不可否認,定學習先進的高等教育理念是提高自身水平的一大趨勢。

但是,對世界一流高校的過分強調追趕及高校自身定位的缺失導致資源配置嚴重不平衡、各大高校沒有自身特色。在國內一流高校追趕世界一流高校的浪潮中,國內許多二流、三流高校也開始忽視了自身的基礎條件和辦學水平,同樣地追趕國內一流高校,形成了一股的追趕潮。「趕超」現象在高等教育領域普遍存在,這使得高等教育改革顯得勢在必行。

有研究認為:「人們對高等教育改革的本質與特徵的解讀似乎都與高等教育的實力或貢獻密切相關」。即認為高等教育改革是乙個綜合性概念,評價指標是系統而多元的。

然而,無論人們對高等教育改革的涵義做何種解釋,也無論高等教育改革的概念是綜合的還是的多元的,有一點應該是可以確定的:在高等教育改革的諸多內涵中,培養人才的大規模、高質量是其基本內涵。不僅因為培養人才是高等教育自產生以來就具有的基本功能,而且在當今高等教育社會功能不斷擴充套件的狀況下,高等教育為社會能夠做出的最大且為其他機構所不能代替的貢獻仍然是培養高水平、高質量人才。

那麼,怎樣的人才才算是高水平、高質量人才呢?而高水平、高質量人才有應該如何培養呢?

現代高等教育的發展是以多樣化為基本特徵的。所謂多樣化是指在高等教育的各個領域,如辦學、管理、教學、研究等體現出多元、多樣的態勢。培養人才也不例外。

現代高等教育所培養的人才從層次上講有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之分;從型別上講有學術型、應用型、技能型之別;更不用說學科類別上的多種多樣。因此,這就給我們討論什麼是高水平、高質量的人才帶來了一定的難度。不過,綜合眾多的有關高校人才培養的研究、論說,我們似可以對高水平、高質量人才做以下一些基本的定義。

一方面,由於高校所培養的人才型別較多、層次有別,因此高水平、高質量人才不應是固定尺度、固定標準,如高水平、高質量的學術型人才與高水平、高質量的應用型人才的衡量標準肯定是不一樣的。另一方面,不論高校培養的哪種型別、哪一層次的人才,要達到高水平、高質量必須具備一些共同的品質與能力。在這些共同的品質與能力中,具有較高的知識素養與較強的創新能力應該是最為基本的。

就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來講,雖然很難給出乙個有關高等教育改革對高校培養高水平創新人才的準確的數量或質量要求,但是我們可以從世界上一些高等教育發達國家(這些國家中有的毫無疑問可以稱作為高等教育強國)培養創新人才的實踐中找到一些認識高水平創新人才數量或質量的思路。例如,諾貝爾物理學、化學、生理學·醫學獎被公認為是世界自然科學界最具權威意義的獎項,它被授予那些在這些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成果的研究人員。因此,這些諾貝爾獎的獲獎人數不僅可以從乙個側面反映一所大學乃至乙個國家的自然科學研究水平,也可以從乙個側面反映一所大學乃至乙個國家高等教育培養學術型創新人才的能力。

如何才能培養適應新時代的需求的人才呢?根據我國當前的教育體系,我想或許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積極進行課程體制的改革,優化教學質量。

二、加大教學投入完善教學體制:加強實驗室、校內外實習基地、課程教材等教學基本建設;推進和完善學分制,實行彈性學制,促進文理交融;支援學生參與科學研究,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推進創業教育。

三、提公升科學研究水平:鼓勵高校在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國防科技創新和區域創新中積極探索。在服務國家的大前提下鼓勵自由探索,加強基礎研究;以重大實際問題為主攻方向,加強應用研究。

促進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科技教育資源共享,培育跨學科、跨領域的科研。

四、增強社會服務能力:提高學生主動為社會服務的意識,推進產學研用結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開展科學普及工作,提高公眾科學素質和人文素質;積極推進文化傳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積極參與決策諮詢,充分發揮智囊團、思想庫作用。鼓勵學生參與志願服務

教育是一門藝術,而且是一門個性化很強的藝術,沒有一種通用有方法可以適合所有的學生。只有通過不斷的探索與實踐,不斷的改革與創新,才能在科技高速發展的21世紀培養出高效的人才。

高等教育改革

回顧三十年來高等教育改革,成就和進步有目共睹。但是,迄今也暴露出一些十分嚴重的問題。比如,大學畢業生就業難,並且是越來越難。在人們的常識裡,大學生和人才 精英已經相去甚遠了。再比如,公辦高校企業化,累累負債傷及師生切身利益,教授對罵,斯文掃地,名校蒙塵。揹負二千多億元銀行貸款還本付息的沉重壓力,大學...

高等教育改革論壇

關於舉行我院第四屆大學生 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大賽決賽的通知 各系 根據我院第四屆大學生職業生生涯規劃比賽方案要求,學院決定於2010年10月25日下午舉行我院第四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大賽決賽,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 決賽主題 立志 成才 就業 創業 二 主辦單位 招生就業處院團委 學生工作處 思...

高等教育改革催生教師教育轉型

作者 沈南山 亞太教育 2015年第25期 高等教育改革要適應社會經濟發展,辦學方向要適應社會對人才需求結構的變化,這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規律。中國高等教育正在發生全新變革,不能每所學校都辦成千人一面的研究型大學,需要推進普通高等教育與應用性教育和職業性教育同步發展的均衡辦學模式。在國家巨集觀戰略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