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改革

2023-01-19 03:39:02 字數 4423 閱讀 9821

回顧三十年來高等教育改革,成就和進步有目共睹。但是,迄今也暴露出一些十分嚴重的問題。比如,大學畢業生就業難,並且是越來越難。

在人們的常識裡,大學生和人才、精英已經相去甚遠了。再比如,公辦高校企業化,累累負債傷及師生切身利益,教授對罵,斯文掃地,名校蒙塵。揹負二千多億元銀行貸款還本付息的沉重壓力,大學不像大學,校長不像校長,連教育部長也屢遭詰難。

冷靜地反思一下,大致有如下幾個原因:一是財政資金對教育事業的投入嚴重不足;二是盲目擴招導致人才市場供求結構失衡;三是應試導向的基礎教育不利於學生素質全面發展。

一、財政資金對教育事業的投入嚴重不足

根據財政部公布的資料,我國2023年公共財政對教育的支出大幅提高,達7065億元,與近25萬億的gdp相比,比重也提高到了2.8%,當然與最近二十年5.5%的國際水平還有一定差距,與美國超過7%的比重也不好比,我國十五規劃的4%也始終沒有達到,但比2023年的2.

6%已經是很大的進步,尤其是絕對投資數目,可以說是大幅度提高了。

根據內生經濟增長理論,教育對乙個國家的國際競爭力、經濟增長速度及國民素質等方面都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我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20世紀80年代以前,受各種國際國內原因影響,國家發展受到了極大的抑制,導致改革開放初期居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我國科教興國戰略明確指出: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思想的指導下,堅持教育為本,把科技和教育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增強國家的科技實力及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質,把經濟建設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加速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

我國第五次人口普查(2023年)資料統計,祖國大陸各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中,接受大學(指大專以上)教育的4571萬人,接受高中(含中專)教育的14109萬人;接受初中教育的42989萬人;接受小學教育的45191萬人(以上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類學校的畢業生、肄業生和在校生)。此次統計結果與2023年第四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每10萬人中擁有各種受教育程度的人數有如下變化:具有大學程度的由1422人上公升為3611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8039人上公升為11146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3344人上公升為33961人;具有小學程度的由37057人下降為35701人。

以上資料證明我們是在財政投入嚴重不足的條件下完成了高等教育的長足發展。客觀地說,在高等教育的發展中,地方**和高校當局都發揮了很大的積極作用,社會團體和一些企事業單位,尤其是學生家長群體也為高等教育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但是,作為一種必然後果,一些高校領導和部分學校的教師都面臨著沉重的財務創收壓力,不僅影響了大學的教學質量,更影響了大學作為精神堡壘的結構基礎,致使一些資金較困難、要求不嚴格的高校對學生質量、學歷資格認證和學術水平都降低了標準,顯出參差不齊的混亂局面。

資訊的不對稱,導致用人單位不敢相信學生的文憑和能力。公辦高校企業化的弊端,最突出者就是教授的學術水平和道德操守不得不讓位於急功近利的物質訴求。

二、盲目擴招導致人才市場供求結構失衡

我國的教育一直致力於大眾化教育體系,其中也包括本應以精英為培養目標的高等教育。許多專家學者認為我國的勞動力市場出現了供給大於需求的狀況,但是問題是在供大於求的背後卻同時存在著「勞工荒」和「技工荒」的現實,大學生就業難與個別企業招工難的現象並存,「有人沒事幹」和「有事沒人幹」同在。高階技工、高階管理人員等高素質人才的缺乏折射出了現今我國教育體制的一大弊端——我國目前實行的是「大鍋飯」的教育制度,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沒有很好的培養專業技術型人才。

應該正確地把高等教育同職業教育區別開來,高等教育應該突出其層次性,培養知識型人才,實施精英教育。而職業教育應該突出其職業性,培養技術性人才,實施大眾化教育。

我國目前的狀況卻是大眾化的高等教育,高等院校一直在不斷的擴招,而職業教育一直都處在相對落後的狀態,缺少必要的財政資金、師資力量、社會**等支援。因此,財政應該發揮其資源配置的職能,對社會資源實施必要的合理引導。財政的資源配置職能是指運用有限的資源形成一定的資產結構、產業結構以及技術結構和地區結構,達到優化資源結構的目標。

2023年我國職業學校生均預算內事業費支出為1547.32億元,比2023年的1349.45元增長14.

66%,2023年為1664.06億元,2023年為1684.79億元,2023年為1842.

58億元,2023年為1980.54億元,2023年相應的為2163.69億元。

而2023年全國職業中學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支出為220.39元,比上年的214.90元增長2.

55%,2023年下降了0.01%,2023年—2023年的增長率分別為8.56%、11.

90%、25.76%和20.98%。

從上面財政對職業教育的支出可以看出,其支出水平僅相當於對高等教育支出的30%—40%,因此必須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支援力度。

對於高等學校來說,培養的是知識型的精英人才,必需加強師資力量的建設,由於我國高校擴招之後,學生人數不斷增加,而我們的師資力量卻是嚴重的不足。按教育部公布的資料,2023年2月中國高等學校教師當中有博士學位者,全國平均是7%,重點高校教師有博士學位者為20%左右。同一時期,美國本科以上大學教師擁有博士學位的比例為62%,英國大學為70%,德國接近100%。

教師隊伍的普遍年輕化和超負荷的授課時間也使得授課質量得不到保證,教學質量嚴重下滑。據統計,儘管2000-2023年,我國高校師資隊伍從46.28萬人增加到107.

6萬人,年均增長率達到15.3%。但是我國普通高校師生之比已經達到了1:

10.5。而且其中絕大部分為中青年教師,2023年我國高校45歲以下中青年教師佔78.

89%,35歲以下青年教師比例達到46.44%,並逐年增加。很顯然這樣的師資數量是不可能滿足精英教育的需要的。

同時要高校要加大對科研資金的投入,鼓勵學生的創新意識,2023年,全國r&d經費支出2450億元,其中高等學校支出242.3億元,僅佔總量的9.89%;**投入高校133.

1億元,僅佔**科技總投入的20.65%,而投入科研機構的比重則達65.91%。

相比之下,2023年美國高校r&d支出佔**r&d總投入的16.8%,英國則達21.4%。

如果考慮r&d經費總量,則這一差距更加明顯。國家統計局統計公報顯示,2023年全國r&d經費總支出2943億元,佔gdp的比重達1.41%。

與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差距,2023年美國這一比例為2.6%,南韓為2.64%,日本則達到3.

15%。科研經費投入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高校總體科技創新水平的提高,進而影響到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解決就業問題,發展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兩者是相互影響但絕不是互相衝突的。

擴大就業面必然發展職業教育,而培養高水平的人才則是發展高等教育的題中之義。只有積極推動高校培養人才的改革程序,才能更好的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援和人才保障。

三、應試導向的基礎教育不利於學生素質全面發展

不可否認,我國的大學生比例在不斷增高,2023年高校實行擴招以後,更多的人可以接受高等教育了,這是有利於提高國民素質的好現象,但是由於學歷來的相對容易了,大學生的含金量已經很低,「畢業等於失業」是當今高校準畢業生的口頭禪,這一現象令人感到心寒。當然,產生這種現象,擴招只是很小的因素,更多的是學生主觀原因。高校相對寬鬆的環境使大部分「飽受應試教育摧殘」的孩子們的惰性瞬間迸發,影響速度很快、範圍甚廣。

過分的沉溺於放鬆狀態讓上進心不知不覺磨滅,接受先進專業知識教育的機會就這樣被大部分人遺棄了。受此拖累,近幾年的數字表明,研究生、博士生的身價也有很大的縮水。這表明用於最高等教育的那部分財政教育支出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人才能力的普遍下降和尖端人才的外流可以說讓高校教育投資的收益大幅度降低,造成一種浪費,我們花重金打造的新一代,不是不堪重任就是遠走他鄉,真正為國家所利用的只佔很少的一部分。

2023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到496萬人,比2023年增加82萬人,畢業生人數再創新高,大學生的就業壓力更加明顯。從2023年到2023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平均就業率只有70%左右,同時伴隨著大學的年年擴招,全國高校畢業生從2023年的只有114萬,擴充套件到了2023年的338萬,是2023年的3倍。根據教育部的統計,大學本科畢業生待業人數連年增長:

2001 年是34萬人,2023年為37萬人,2023年迅速增長到了52萬人,2023年到2023年分別為69萬人、79萬人和91萬人,大學生如此大規模的待業問題,必將影響到社會的安定與團結。因此,國家財政應該在加大對高校的轉移性支付的同時積極構建起「未就業大學畢業生保障系統」,並將未就業大學生納入社會保障體系之中,給這些未能如期就業大學畢業生以保障,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高校改革也應該向著促進大學生就業方面改進,在積極擴大就業,以資金支援的方式鼓勵創業,並給予完備就業指導的同時,還應該在高校中應該建立並完善各屆畢業生的資訊檔案,構建「畢業生就業跟蹤反饋系統」,積極獲取他們的資訊,確保就業保障工作的合理到位。

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會公平。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從本質上來說是市場失靈的一種表現形式,因此,財政政策應該在市場失靈領域發揮其應有的職能作用,堅持不懈地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同時高校也應該以社會需求為目標,以就業為導向,進行創新改革。高等教育要以提高質量為核心,加快教育教學改革,相對穩定招生規模,加強高水平學科和大學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優化人才培養結構,努力造就大批傑出人才,為祖國建設提供智力支援。

總之,高校改革「任重而道遠」。

班級:國商096班

姓名:尤林生

學號:540912020625

高等教育改革論壇

關於舉行我院第四屆大學生 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大賽決賽的通知 各系 根據我院第四屆大學生職業生生涯規劃比賽方案要求,學院決定於2010年10月25日下午舉行我院第四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大賽決賽,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 決賽主題 立志 成才 就業 創業 二 主辦單位 招生就業處院團委 學生工作處 思...

高等教育改革催生教師教育轉型

作者 沈南山 亞太教育 2015年第25期 高等教育改革要適應社會經濟發展,辦學方向要適應社會對人才需求結構的變化,這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規律。中國高等教育正在發生全新變革,不能每所學校都辦成千人一面的研究型大學,需要推進普通高等教育與應用性教育和職業性教育同步發展的均衡辦學模式。在國家巨集觀戰略教...

高等教育改革與人才培養相關感想

10級cga 李泓 2010050061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民族振興 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強國必先強教。優先發展教育 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對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目標 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決定性意義。21世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