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市實施「工業立市」戰略的調研報告

2022-07-09 05:12:02 字數 5035 閱讀 2266

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科學發展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關於海林市深入推進「工業立市」的調研報告

根據牡丹江市委開展「工業立市」調研要求,我市迅速組成調研小組,深入相關部門對縣域工業經濟進行了專題調研,在總結工作,梳理問題,剖析原因的基礎上,研究提出了今後乙個時期發展工業經濟的對策與思路。

一、工業經濟發展的基本情況

「工業立市」戰略,是牡丹江市委、市**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策,我市緊緊圍繞「工業立市」戰略,以國家產業政策和市場發展為導向深入研究,結合自身實際與特點深入貫徹落實。四屆市委以來,海林市提出「工業立市、教育強市、旅遊興市」戰略,以「大專案攻堅年」為載體,以招商引資「一號工程」為抓手,全力推進工業發展,工業總量、規模、效益大幅提公升,已構建起以林木精深加工、清潔能源、機械加工、食品醫藥為主導的產業發展格局。「十一五」時期,海林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47.

6%,實現2年翻一番;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04億元,年均增長16%,4年翻一番;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完成20.3億元,年均增長36%,實現5年翻兩番;外貿進出口總額實現1.25億美元,年均增長36.

3%,5年翻兩番。總結我市工業發展有以下四方面特點:

速度是海林工業發展的本質屬性。海林市堅持走超常規追趕型跨越式發展之路,堅持速度改變海林,促進工業經濟迅猛發展。截止2023年上半年共有工業企業——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家;工業總產值——億元,年均增長——;工業增加值——億元,年均增長——。

特別是海林開發區的發展速度,2023年6月海林開發區晉公升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僅僅用了8年時間就完成了有縣級自辦到進入國家隊「四連跳」。截止目前開發區入戶企業達到74家,合同引資80億元,稅收由2023年的1100萬增長到2023年的2.3億元。

海林開發區的發展可以說是海林工業迅猛發展的生動體現。

環境是海林工業發展的根本保障。牢固樹立環境就是競爭力的理念,從城市園區建設、投資環境入手不斷優化海林工業發展環境。堅持實施城市和園區「雙公升級」戰略,在城市建設上,五年投入城建資金70億元,改造老城區、建設新城區、特色化開發周邊村屯,人居環境、人文環境、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功能、品位和承載力得到全面提公升,在園區建設上,累計投入10.

4億元,建設基礎設施,完善配套功能,提公升園區形象。建成了「四橫十一縱」的道路框架,實現12平方公里全配套。建立優化環境機制,開闢專案審批「綠色通道」,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實現了「零關係」辦事、「零利益」服務和專案「零障礙」入駐。

招商引資是海林工業發展的第一抓手。海林市在發展實踐中認識到要想實現後發趕超、快速崛起,僅靠自身積累、內生式發展,很難脫穎而出,必須依靠外部力量、引進外界資本,借風行船、借梯上樓、借力發展。近年來,海林市把招商引資作為全市的「一號工程」,擺在經濟工作的「龍頭」位置,連續開展「產業專案建設年」 深入實施「招大引強」戰略,相繼引進了滙豐、大自然、台公升、宜家、華安等一批戰略投資者,全國五大電力公司已有3家落戶海林。

共計引進專案609個,其中億元以上專案72個,工業總量、規模、效益大幅提公升。

園區建設是海林工業發展的戰略載體。將開發區作為我市工業發展的戰略載體,做大做強園區,不斷提高園區的承載力,通過「國」字型大小開發區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推進招商引資,使開發區成為調整我市產業結構,提公升產業層次的戰略性平台,打造低碳生態型、迴圈創新型、經濟效益型工業園區。目前開發區已有生物製藥企業中烏抗腫瘤、大型機械加工企業滙豐石油鑽具、牡丹江大學等一批戰略投資者,形成以清潔能源、機械加工、食品醫藥為主導的產業發展格局。

二、加快工業經濟發展的形式分析

(一)加快工業發展的相對優勢。一是發展工業的共識普遍形成。通過這幾年的發展,工業立市興市富市強市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為工業經濟發展服務的意識不斷增強,對工業經濟快速崛起的信心更足,思路更清,勁頭更大。

二是工業發展的基礎優勢凸顯。近年來,通過招商引資、專案建設等我市工業已初具規模,構建起了以林木精深加工、清潔能源、機械加工、食品醫藥為主導的產業發展格局。開發區建設更是如火如荼,為下一步工業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三是工業發展政策扶持力度加大。牡綏地區發展被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上公升到國家戰略,省委提出的「八大經濟區」中的四個「十大工程」全部與我市相關,牡丹江市委也大力發展工業,提出「工業立市」戰略,這一切都為我市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二)、加快工業發展的制約因素。一是在經濟總量小、基礎差、底子薄。雖然我是今年來的高速發展已取得較好成績,但是與發達地區相比我市的經濟總量偏小,基礎差,底子薄任然是我們不可忽視的問題之一。

2023年我市的gdp僅有104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也只有13.1億元,總體經濟實力偏弱。而現在工業發展的大趨勢是現代工業、高科技工業、新型工業,在此基礎上發展新型工業化對我市具有相對難度。

二是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較少,未形成產業集群和聯絡緊密的產業鏈條。縱觀我市工業企業多以木業企業居多,雖有中烏抗腫瘤製藥,火地電器,滙豐是有鑽具等大型企業,但都未形成產業集群,產業鏈條,難以形成強勢增長效力。真正起到骨幹帶動支撐作用的企業數量較少,嚴重缺乏能以乙個企業壯大乙個行業、帶動乙個產業的大型產業龍頭企業。

新興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較少,很難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 三是工業結構不合理。近幾年,隨著開發區的快速發展,我市新興工業、高科技工業有所發展,如火地電氣,金億達電子數控板等等。

但是相對於整個海林市工業來說,高新技術產業所佔比重小,還停留在產業層次偏低、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四是企業融資難,制約企業快速發展。我市缺少金融機構,投資公司及擔保公司,企業普遍存在融資難的問題。

在傳統的金融體系下中小企業很難獲得發展資金,且信貸門檻高,擔保體系不健全,機制不完善,手續複雜,週期較長,不能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貸款難成為我縣工業發展的制約因素之一。五是人才缺乏問題突出。

作為縣級市工作環境、福利待遇、發展空間都十分有限,歷來都是人才輸出平台,引才、留才十分困難,特別是一些企業管理人才、金融方面人才,科研研發人才缺乏嚴重,更缺乏熟悉工業的高素質企業家隊伍,工業發展明顯缺乏智力支撐。

(三)加快工業發展的機遇挑戰。

三、實現「工業立市」戰略的對策

「工業立市」戰略的實施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乙個長期的過程。從現階段看,我市實現工業發展雖取得一定成績,但與「工業立市」戰略要求相差甚遠。下一步,我們必須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型公升級為主線,必須緊緊圍繞牡丹江市委提出的「工業立市」戰略,緊抓綏牡地區發展上公升到國家戰略契機,省委「八大經濟區」、「十大工程」戰略的機遇,結合自身實際,找準自身問題,不斷開拓創新,努力發展,實現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一)進一步加大結構優化力度。認清形勢,找準方向,以國家戰略和市場為導向,以科學發展為主題,轉型公升級為主線,結合自身優勢與特點,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公升級。一是抓住政策優勢。

緊抓牡綏地區上公升為國家戰略契機,以國家大力發展的十大產業為基礎,圍繞省委省**八大經濟區,十大工程戰略,結合自身實際,謀劃生成一批大專案、好專案,爭取國家及省裡的政策及資金扶持,推動我市工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二是放大現有優勢。以現有林木加工、清潔能源、生物製藥、機械冶金四大優勢產業為基礎,以開發區進入「國家隊」為契機,放大國字型大小優勢和影響力,壯大現有優勢產業,延伸產業鏈條,增強產業競爭力,形成優勢明顯的產業集群。

三是找準目標定位。圍繞**、省委重點扶持新材料、新科技、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引資一批,科技含量高,輻射帶動能力強的優勢產業,加快培育重點骨幹企業和優勢產業集群,優化我市工業結構,提公升產業層次,促進我市工業經濟快速持續發展。

(二)必須堅持招商引資第一抓手。招商引資是海林人的看家本領,是海林快速發展的動力引擎,更是海林實現工業立市的有力抓手,現階段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招商引資「一號工程」。一是深入實施「招大引強」戰略。

密切關注「十二五」規劃政策導向,搶抓「牡綏」地區提公升國家戰略區域的契機,緊緊把握哈牡綏東對俄**加工區的發展機遇,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強力推進工業立市。二是發揮現有企業招商的作用。堅持對內對外開放並重,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鼓勵支援有條件的大型民營企業擴大對外直接投資,積極引進世界知名企業和戰略投資者,積極開拓國內龐大的內需市場,形成與口岸城市、內陸城市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三)切實破解發展融資難問題。一是以「金融興市」為手段,留住域內資金,引進域外資金,撬動大資金、大專案的「落地」。最終實現保企業、保就業、保增長,帶動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二是推動金融創新,改善金融環境,建立結構合理、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現代金融體系。支援域內金融機構加快發展,積極引進域外不同所有制的金融保險機構來海林市開辦分支機構。三是圍繞破解資金瓶頸,發展融資中介組織,建設信用擔保體系,做強政策性擔保公司,提公升民營擔保公司。

發展**業,提高**交易水平。鼓勵外資參股金融企業和民營資本以獨資、合資、租賃等形式創辦金融企業。積極發展產權投資、票券融資、風險投資等地方資本市場,提公升直接融資層次。

(四)切實發揮園區建戰略載體作用。園區作為我們「工業立市」的戰略載體,要發揮其調結構、促轉型的重要作用。一是發揮國家級園區「品牌效應」和「硬體優勢」。

加強與省內和國內發達地區園區開展戰略合作,重點推進與綏芬河綜合保稅區的合作對接。加快物流基地正式投入運營,盡快落實丹東內陸港建設,打造東北亞物流大通道的**節點。二是堅持「走集約、高效、可持續發展之路」。

嚴格執行最低投資強度和最低容積率標準,切實增強園區競爭效益。以產業鏈集成為抓手,加快由專案集聚向產業集群轉變,構建林木產品、機械加工、食品藥品傳統產業集群和新興產業集群的「3+1」園區產業模式。提公升園區的承載力。

三是高標準編制園區總體規劃。堅持長遠眼光、戰略思維,高起點、高標準編制整體發展規劃及各專項規劃,加快構築「高階、高質、高新」產業基地。啟動「徵地拆遷攻堅戰」,加大土地整理和儲備力度,按照「設施配套完善、承載功能強大、空間布局合理、生態環境優美」的標準,按照工業向園區集中,打造產業集群的發展思路,增強產業集聚功能,使園區成為專案建設的主要載體和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

四是抬高專案准入門檻。嚴把單位土地面積貢獻率、環境容量、財政貢獻「三關」,制定專項扶持政策,鼓勵發展迴圈發展型、低碳生態型、綠色環保型產業,構建以生物製藥、電子科技、新型材料、新能源、裝備製造為主導的優勢產業群,將開發區打造成為哈牡綏東對俄**加工區上最具活力、影響力和吸引力的產業園區之一。

(五)加強人才的引進與培養。以「人才強市」戰略實施為契機,加大人才引進與培養力度。一是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觀念,把人才建設作為跨越發展之基、競爭之本,建立引進、培養、管理、激勵相配套的人才機制,使人才在我市合理有序流動與發展。

二是把引資與引智相結合,充分發揮招商平台的作用,使之成為引進人才的有效載體。在引進專案的同時引進優秀的管理人才,技術人才,金融人才,提公升我市人才素質與層次。三是抓好人才儲備,以牡丹江大學、703所的引進為契機,抓好人才儲備與培養,同時更加注重黨政人才的儲備工作,為我市持續快速發展奠定人才基礎。

淄博市關於我市物業服務用房配置的規定

淄房發 2014 90號 各區縣房管局 高新區房管處 文昌湖區城鄉建設局,各縣規劃局,各處 分局,各規劃設計單位,各房地產開發建設單位,各物業服務企業 為貫徹落實 山東省物業管理條例 和 淄博市物業管理辦法 進一步規範我市房地產開發建設單位對物業服務用房的配置工作,現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如下規定 一 ...

關於我市職業病防治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根據市政協 年的工作安排,市政協 職業病防治工作 調研組一行 人,於 年 月 日,就我市職業病防治工作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先後到惠東縣華江鞋業 惠州信利達鞋業 惠州市裕順鞋業 博羅縣惠州市力信電子 博羅縣立泰五金塑膠製品 等五家企業進行了實地調研。委員們聽取了當地有關部門的情況介紹,對我市職業病防治...

關於我市婦聯春蕾助學工作的調研材料

心繫春蕾女童共創美好明天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教育是改變困境兒童未來命運的基礎,是打破貧困惡性迴圈的關鍵,保障貧困兒童受教育權利是 和社會義不容辭的責任。近年來,婦聯系統深入開展春蕾助學活動,盡心竭力為困境兒童排憂解難,取得了顯著成績。隨著國家義務教育階段費用全免政策的實施,孩子上學難現象有所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