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感導論習題及答案複習

2022-05-20 17:01:22 字數 4691 閱讀 5444

1.從地球輻射的分段特性說明為什麼對於衛星影像解譯必須了解地物反射波譜特性。

2.主要遙感平台有哪些?各有何特點?

3.如何評價遙感影象的質量?

1.引起遙感影像幾何畸變的原因是什麼?如果不做幾何糾正,遙感影像會有什麼問題?如果做了幾何糾正,又會產生什麼新的問題?

2.在做幾何糾正時,控制點的選取很重要,若影象一角沒有任何控制點,估計幾何校正後這一角的位置畸變將縮小還是增大?為什麼?

1.對以下數字影象,分別用羅伯特方法和索伯爾方法求出新的影象。(注意:計算前原影象的上下左右各加1行或1列,亮度與相鄰像元相同)

2.結合地物光譜特徵解釋比值運算能夠突出植被覆蓋的原因。

3.結合遙感與地理資訊系統的發展,談談遙感與非遙感資訊復合的重要意義。

第1章;

1.遙感的基本概念是什麼?應用探測儀器,不與探測目標相接觸,從遠處把目標的電磁波特性記錄下來,通過分析,揭示出物體的特徵性質及其變化的綜合性探測技術。

2.遙感探測系統包括哪幾個部分?被側目標的資訊特徵、資訊的獲取、資訊的傳輸與記錄、資訊的處理和資訊的應用.

3.作為對地觀測系統,遙感與常規手段相比有什麼特點?①大面積同步觀測:

傳統地面調查實施困難,工作量大,遙感觀測可以不受地面阻隔等限制。②時效性:可以短時間內對同一地區進行重複探測,發現地球上許多事物的動態變化,傳統調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用幾年甚至幾十年時間才能獲得地球上大範圍地區動態變化的資料。

因此,遙感大大提高了觀測的時效性。這對天氣預報、火災、水災等的災情監測,以及軍事行動等都非常重要。(比較多,大家理解性的刪除自己不需要的)③資料的綜合性和可比性遙感獲得地地物電磁波特性資料綜合反映了地球上許多自然、人文資訊。

由於遙感的探測波段、成像方式、成像時間、資料記錄、等均可按照要求設計,使獲得的資料具有同一性或相似性。同時考慮道新的感測器和資訊記錄都可以向下相容,所以資料具有可比性。 與傳統地面調查和考察相比較,遙感資料可以較大程度地排除人為干擾。

④經濟性遙感的費用投入與所獲得的效益,與傳統的方法相比,可以大大的節省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具有很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⑤侷限性遙感技術所利用的電磁波有限,有待進一步開發,需要更高解析度以及遙感以外的其他手段相配合,特別是地面調查和驗證。

第二章:

1.大氣的散射現象有幾種型別?根據不同散射型別的特點分析可見光遙感與微波遙感的區別,說明為什麼微波具有穿雲浮透霧能力而可見光不能。

①瑞利散射(大氣中粒子的直徑比波長小得多時發生的散射).②公尺氏散射(當大氣中粒子的直徑與輻射的波長相當時發生的散射)③無選擇性散射 (當大氣中粒子的直徑比波長大的多時發生的散射).大氣散射型別是根據大氣中分子或其他微粒的直徑小於或相當於輻射波長時才發生。

大氣雲層中,小雨滴的直徑相對其他微粒最大,對可見光只有無選擇性散射發生,雲層越厚,散射越強,而對微波來說,微波波長比粒子的直徑大很多,則又屬於瑞利散射的型別,散射強度與波長四次方成反比,波長越長散射強度越小,所以微波才有可能有最小散射,最大透射,而被成為具有穿雲透霧的能力。

3.綜合論述太陽輻射傳播到地球表面又返回到遙感感測器這一整個過程中所發生的物理現象。(一)大氣的吸收作用;(二)大氣的散射作用;大氣的反射、折射、散射、透射(提供者原答案)

4.從地球輻射的分段特性說明為什麼對於衛星影像解譯必須了解地物反射波譜特性。當太陽輻射到達地表後,就短波而言,地表反射的太陽輻射成為地表的主要輻射**,而來自地球本身的輻射,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地球自身的輻射主要集中在長波,即6um以上的熱紅外區段,該區段太陽輻射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只考慮地表物體自身的熱輻射。兩峰交叉之處是兩種輻射共同其作用的部分,在2.5~6um,即中紅外波段,地球對太陽輻照的反射和地表物體自身的熱輻射均不能忽略。

比輻射率(發射率)波譜特性曲線的形態特徵可以反映地面物體本身的特性,包括物體本身的組成、溫度、表面粗糙度等物理特性。特別是曲線形態特殊時可以用發射率曲線來識別地面物體,尤其在夜間,太陽輻射消失後,地面發出的能量已發射光譜為主,單側起紅外輻射及微波輻射並與同樣溫度條件下的比輻射率(發射率)曲線比較,是識別地物的重要方法之一。地物反射波普曲線除隨不同地物(反射率)不同外,同種地物在不同內部結構和外部條件下形態表現(發射率)也不同。

一般說,地物發射率隨波長變化有規律可循,從而為遙感影像的判讀提供依據。

4、幾類常見地物反射波譜特性.1.植物:a.

在可見光的0.55μm(綠)附近有乙個小反射峰,在0.45μm(藍)和0.

67μm(紅)附近有兩個明顯的吸收帶。b.在0.

7~0.8μm是乙個陡坡,反射率急劇增高,在近紅外波段0.8~1.

3μm之間形成乙個高的,形成反射峰。c.以1.

45μm、1.95μm和2.7μm為中心是水的吸收帶。

2.土壤:沒有明顯的波峰波谷,土質越細反射率越高,有機質含量越高含水量越高,反射率越低3.

水體:反射主要在藍綠波段,其它波段吸收都很強,近紅外吸收更強。水中含泥沙時,可見光波段反射率會增加,峰值出現在黃紅區。

水中含葉綠素時,近紅外波段明顯抬公升。4. 岩石:

形態各異,沒有統一的變化規律。岩石的反射波譜曲線受礦物成分、礦物含量、風化程度、含水狀況、顆粒大小、表面光滑程度、色澤等影響

第三章:

1.主要遙感平台是什麼,各有何特點?地面平台:

高度在0~50m範圍內,三角架、遙感塔、遙感車和遙感船等與地面接觸的平台稱為地面平台或近地面平台。它通過地物光譜儀或感測器來對地面進行近距離遙感,測定各種地物的波譜特性及影像的實驗研究。航空平台:

包括飛機和氣球。飛機按高度可以分為低空平台、中空平台和高空平台。低空平台:

2000公尺以內,對流層下層中。

中空平台:2000-6000公尺 ,對流層中層。高空平台:

12000公尺左右的對流層以上。低空氣球:凡是發放到對流層中去的氣球稱為低空氣球;高空氣球:

凡是發放到平流層中去的氣球稱為高空氣球。可上公升到12-40公里的高空。填補了高空飛機公升不到,低軌衛星降不到的空中平台的空白。

航天平台:包括衛星、火箭、太空梭、宇宙飛船。高度在150km以上。

太空梭240~350km高度。衛星:低軌:

150~300km,大比例尺、高解析度圖象;壽命短,幾天到幾周(由於地心引力、大氣摩擦),用於軍事偵察;中軌:700~1000km,資源與環境遙感;高軌:35860km,地球靜止衛星,通訊、氣象。

航天平台目前發展最快,應用最廣:氣象衛星系列、海洋衛星系列、陸地衛星系列。

2.攝影成像的基本原理是什麼?其影象有什麼特徵?

傳統攝影依靠光學鏡頭及放置在焦平面的感光膠片來記錄物體影像;數字攝影則通過放置在焦平面的光敏元件,經過光/電轉換,以數碼訊號來記錄物體影像。圖象特點:投影:

航片是中心投影,即攝影光線交於同一點。比例尺:航空像片上某一線段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長度之比,稱為像片比例尺。

⑴平均比例尺:以各點的平均高程為起始面,並根據這個起始面計算出來的比例尺。 ⑵主比例尺:

由像主點航高計算出來的比例尺,它可以概略地代表該張航片的比例尺。像點位移:⑴位移量與地形高差成正比,即高差越大引起的像點位移量也越大。

當高差為正時,像點位移為正,是背離像主點方移動;高差為負時,像點位移為負,是朝向像主點方向移動。⑵位移量與像點距離像主點的距離成正比,即距像主點越遠的像點位移量越大,像片中心部分位移量較小。像主點無位移。

⑶位移量與攝影高度(航高)成反比。即攝影高度越大,因地表起伏的位移量越小。

3.掃瞄成像的基本原理是什麼?掃瞄影象與攝影影象有何區別?

掃瞄成像是依靠探測元件和掃瞄鏡對目標地物以瞬間視場為單位進行的逐點、逐行取樣,以得到目標地物電磁輻射特性資訊,形成一定譜段的圖象。與攝影影象區別:乳膠片感光技術本身存在著致命的弱點,它所感測的輻射波段僅限於可見光及其附近;其次,照相一次成型,圖象儲存、傳輸和處理都不方便。

光/機掃瞄成像利用光電探測器解決了各種波長輻射的成像方法。輸出的電學圖象資料,儲存、傳輸和處理十分方便。固體自掃瞄成像具有刷式掃瞄成像特點。

探測元件數目越多,體積越小,解析度就越高。高光譜成像光譜掃瞄圖象是多達數百個波段的非常窄的連續的光譜波段組成,光譜波段覆蓋了可見光、近紅外、中紅外和熱紅外區域全部光譜帶。可以收集200或200以上波段的收據資料。

4.如何評價遙感影象的質量?一、遙感影象的空間解析度:

指畫素所代表的地面範圍的大小。地面解析度取決於膠片的解析度和攝影鏡頭的解析度所構成的系統解析度,以及攝影機焦距和航高。二、圖象的光譜解析度:

波譜解析度是指感測器在接受目標輻射的波譜時能分辨的最小波長間隔。間隔愈小,解析度愈高。感測器的波段選擇必須考慮目標的光譜特徵值。

三、輻射解析度:輻射解析度是指感測器接受波譜訊號時,能分辨的最小輻射度差。在遙感影象上表現為每一像元的輻射量化級。

某個波段遙感影象的總資訊量與空間解析度、輻射解析度有關。四、圖象的時間解析度:時間解析度指對同一地點進行取樣的時間間隔,即取樣的時間頻率,也稱重訪週期。

時間解析度對動態監測很重要。

第四章:

1.引起遙感影像位置畸變的原因是什麼?如果不作幾何校正,遙感影像有什麼問題?

如果作了幾何校正,又會產生什麼新的問題? 遙感影像變形的原因:①遙感平台位置和運動狀態變化的影響:

航高、航速、俯仰、翻滾、偏航。②地形起伏的影響:產生像點位移。

③地球表面曲率的影響:一是像點位置的移動;二是像元對應於地面寬度不等,距星下點愈遠畸變愈大,對應地面長度越長。④大氣折射的影響:

產生像點位移。⑤地球自轉的影響:產生影像偏離。

如果不作幾何校正,遙感影象則有在幾何位置上發生變化,產生諸如行列不均勻,像元大小與地面大小對應不準確,地物形狀不規則變化等。有時根據遙感平台的各種引數已做過一次校正,但仍不能滿足要求,就需要作遙感影響相對於地面座標、地圖投影座標系統的配準校正,以及不同型別或不同時相的遙感影響之間的幾何配準復合分析,以得到比較精確的結果。

遙感導論複習題

1 遙感的概念 答 狹義 不與探測目標接觸,從遠處把目標的電磁波特性記錄下來,通過分析,揭示出物體特徵性質及變化的綜合性探測技術 廣義 遙遠的感知 2 遙感的分類 答 按遙感平台分 地面遙感 航空遙感 航天遙感 航宇遙感 按感測器探測波段分 紫外遙感 可見光遙感 微波遙感 多波段遙感 按工作方式分 ...

遙感導論複習

遙感導論知識點 遙感 在不同高度的遙感平台,應用探測儀器,從遠處把目標的電磁波特性記錄先來,通過分析,揭示出物體的特徵性質及其變化的綜合性探測技術。遙感的功能 定時,定位,定性,定量 遙感是多學科聯合 物理手段 數學方法 地球科學 遙感的發展主要有賴於空間技術 計算機技術和地球科學的發展。遙感分類 ...

遙感導論複習新版

第1章1.遙感的基本概念是什麼?應用探測儀器,不與探測目標相接觸,從遠處把目標的電磁波特性記錄下來,通過分析,揭示出物體的特徵性質及其變化的綜合性探測技術。2.遙感探測系統包括哪幾個部分?被側目標的資訊特徵 資訊的獲取 資訊的傳輸與記錄 資訊的處理和資訊的應用.3.作為對地觀測系統,遙感與常規手段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