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試卷 土地利用規劃學

2022-05-12 08:53:08 字數 4672 閱讀 6125

城鄉規劃與資源環境管理專業土地利用規劃學試卷

旅遊與地理科學學院

第一步份:重點章節

第二部分:重點試題

第一章導論

土地的功能①養育功能 ②承載功能 ③倉儲功能 ④景觀功能

土地的特性①土地物質的自然性 ②土地數量的有限性 ③土地質量的差異性 ④土地利用的持續性 ⑤土地位置的空間性 ⑥土地屬性的兩重性

土地利用由土地質量特性和社會土地需求協調所決定的土地功能過程。

綠圖規劃變靜態規劃為動態規劃,變剛性規劃為彈性規劃,使整個規劃成為乙個持續成長和發展的過程。

土地利用規劃是對一定區域未來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計畫和安排,。

土地利用規劃的任務①土地供需綜合平衡 ②土地利用結構優化 ③土地利用巨集觀布局 ④土地利用微觀設計

第二章土地利用規劃的理論和原則

土地區位理論①杜能的農業區位論 ②韋伯的工業區位論 ③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論 ④廖什的市場區位論

土地利用規劃的原則①維護社會主義土地公有制原則 ②因地制宜原則 ③綜合效益原則 ④逐級控制原則 ⑤動態平衡原則

第三章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概述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在一定規劃區域內,根據當地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以及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協調土地總供給與總需求,確定或調整土地利用結構和用地布局的巨集觀戰略措施。

土地利用結構指國民經濟各部門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關係的總和,是各種用地按照一定的構成方式的集合。

地利用總體規劃的特點①整體性 ②長期性 ③戰略性 ④控制性

土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內容①土地利用現狀分析 ②土地供給量** ③土地需求量** ④確定規劃目標和任務 ⑤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調整 ⑥土地利用分割槽 ⑦制定實施規劃的措施

吉尼係數是反映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指標,取值越接近0,分配均等程度越高;取值越接近1,分配差距越大。

恩格爾系數為食品支出佔生活費支出的比重。

第四章土地供給量**

土地需求量**的內容①人口規模 ②消費水平 ③經濟發展水平 ④城市化水平 ⑤作物產量

城市化是指人類社會逐漸向城市方式的生存狀態不斷推進的過程。

土地利用現狀分析評價的內容①土地資源數量分析 ②土地資源結構分析 ③土地利用現狀評價

土地質量是指土地相對於某種特定用途表現出效果的優良程度。

第六章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

土地利用結構供選方案編制方法①土宜法 ②綜合法 ③模型法

土地利用分割槽可分為土地利用地域分割槽和土地利用用地分割槽

第7章居民點用地規劃

量度城鎮化可採用主要指標法和復合指標法

城鎮布局理論有反磁力吸引體系理論門檻理論帶形城市理論

城鎮體系是指一定空間區域內具有內在聯絡的城鎮集合

第10章農業用地規劃

耕作田塊的方向指田塊的長邊方向。在選擇田塊方向時應考慮下列要求:

1.要為作物生長發育創造良好的光照條件

2.要有利於機械作業和水土保持的要求

3.要有利於降低地下水的要求

4.要有利於防風要求

5.要有方便的交通運輸條件

第11章土地利用專項規劃

土地利用專項規劃是為特定目的而進行的土地利用規劃。

基本農田 。

劃區定界 ①實地勘察 ②編號登記 ③簽訂公約 ④設定標誌

農地整理指在一定區域內,依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採取行政、經濟、法律和技術手段,對田、水、路、林、村等整治,調整土地關係,改善土地利用結構和生產、生活條件,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積,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的國家措施。

市地整理指在既定的城市空間範圍內,按照城市發展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要求,調整城市土地利用結構,改善城市用地環境,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和經濟產出率,提高城市的現代化水平,以實現經濟、社會、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土地復墾是指採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對在生產建設過程中因挖損、塌陷、壓佔造成破壞、廢棄的土地和自然災害造成破壞、廢棄的土地進行整治,恢復利用的活動。

一、概念題

1.規劃:對客觀事物和現象未來的發展進行超前性的安排和調配。

2.土地利用規劃體系:由不同種類、不同型別、不同級別和不同時序的土地利用規劃所組成的相互交錯相互聯絡的系統。

3.土地開發利用率:一定區域內已開發利用的土地數量佔區域土地總面積中比重。

4.建築密度:一定地區內,所有建築物基地面積占該區域土地總面積之比。

5.土地利用計畫:是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對各類用地數量的具體按排,是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具體實施計畫。

6.城市化水平:一定區域內城市人口占該區域總人口的比重。

7.土地復墾:《土地復墾規定》中規定了土地復墾的含義,指出「凡是在生產建設過程中,因挖損、塌陷、壓佔等造成破壞的土地,採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復到可利用的狀態,稱作土地復墾」。

8.土地整治:人類在開發利用土地的過程中,由於對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以及其他種種原因,對土地資源利用不當,導致了土地資源的破壞和退化。為了使土地資源能永續利用,必須通過採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技術措施,改變土地的生態環境,以建立新的有利於人類生產活動的生態系統平衡,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這就是土地整治。

9.土地利用規劃:是對一定區域內未來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計畫和安排,是依據區域經濟發展和土地的自然歷史特性在時空上進行土地資源分配和合理組織土地利用的綜合性經濟措施。

10.土地保護:土地保護是指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人們從保障自然利益或滿足社會需要出發,為防止土地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糾紛及不合理占用等,以一定的政策、法律和經濟手段,對某些區域或地塊所採取的限制和保護性措施。

11.土地利用分割槽:根據土地利用上的土地質量、利用方向、利用方式、利用潛力和改良措施上的相似性和差異性將一定地域分為若干個區,這些區就是土地利用分割槽,按我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依據土地利用的基本用途的不同劃定土地利用分割槽。

12.土地墾殖率:一定區域內耕地與土地總面積之比。

13.農地整理: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提高耕地質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

14.土地利用:土地質量與人的干預活動所決定的土地功能。

15.交通密度:一地區域內道路總長度與區域土地總面積之比。

16.城市規模:指一定區域內城市的大小,包括城市人口規模和城市用地規模。

17.土地資源:一定技術經濟條件下,現實的和可預見的將來能為人類所利用的土地。

18.土地復墾:凡是在生產建設過程中,因挖損、塌陷、壓佔等造成破壞的土地,採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復到可利用的狀態,稱作土地復墾。

19.建築容積率:建築總面積與用地面積之比。

20.土地利用結構:土地利用現狀各型別面積的比例關係、在總面積中的比重及在空間組合格局。

21.土地用途管制:為了達到土地資源優化配置、合理利用的目標,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土地利用進行分割槽的基礎上,制定土地利用規劃要求和規則,並據此對各類土地利用和對各利用區域的適宜性作出評價、引導,以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優化土地利用行為及方式。

22.城鎮體系:是指在乙個相對完整的區域內或國家中,由不同分工、不同等級規模,聯絡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鎮的集合。

23.基本農田:。

24.城市規劃區:按《城市規劃法》,是指城市市區、近郊區以及城市區域內因城市建設和發展需要實行規劃控制的區域。

三、簡答題

1.何謂土地利用專項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比有何特點?

答:土地利用專項規劃是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框架控制之一,針對土地開發、利用、整治和保護的某一專門問題或某一產業部門的土地利用問題而進行的規劃。

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比,土地利用專項規劃具有以下特性:

針對性,土地利用專項規劃則是針對土地開發、利用、整治和保護中的某一專門問題或某一型別的土地使用問題進行的規劃,有很強的針對性;

區域性性,在一定時期,需要開發、使用、整治和保護的土地只是區域性存在的,因而土地利用專項規劃是相對規劃區內部分土地而言的;

具體性,因為土地利用專項規劃的內容、措施、解決的土地利用問題都比較具體,其實用性和可操作性較強;

選擇性,由於各個地區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問題不同,不同問題和不同行業部門的用地,其規劃的型別、內容、程式、方法等就不同。根據規劃區所存在的土地利用具體問題,選擇土地利用專項規劃的型別。

2.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調整的程式?

答:(1)審核各類用地數量與布局;(2)用地數量綜合平衡;(3)用地布局綜合平衡;(4)部門用地需求**;(5)經多次協調難以達成一致的,由規劃辦公室提出處理意見,交規劃領導小組討論決定;(6)擬定全縣土地利用結構調整和重點建設專案用地布局方案,規劃土地利用區,確定土地整理、復墾、開發任務,並將全縣各類用地指標分解至各鄉(鎮)。

3.何謂土地開發?有何特點?

答:土地開發是指人類通過採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技術措施等,使各種未利用土地資源,如荒山、荒地、荒灘、荒水等,投入經營與利用;或使土地利用由一種利用狀態改變為另一種狀態的活動。

具有如下特點:(1)土地開發必然帶來生態環境的變化,土地是由土壤、植被、氣候、水文及地質、地貌組成的綜合體,構成了完整的生態系統。從生態學的角度看,土地開發就是要打破原有的生態平衡,從而建立新的生態平衡;(2)土地開發必然帶來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土地開發與社會生產方式密切相關。

土地開發總是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進行的,同時,土地開發也將決定社會經濟結構的組合方式;(3)土地開發具有經營性的特點,土地開發是為合理而有效地利用土地創造條件而進行的經濟技術的投入過程,通過土地開發增加了可利用土地面積,改善了土地利用條件,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所以土地開發是可以產生經濟效益的;(4)土地開發是乙個開發、利用、再開發、再利用的迴圈往復的過程,未利用地被開發為可利用的農地;低產農地轉化為高產農地;農地轉化為村莊;農地和村莊又將被開發為城市。土地開發和利用不斷相互更替,迴圈往復。

但每乙個迴圈的過程都不是機械的重複,都是在前乙個迴圈的基礎上有更大的進步。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

一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必要的城鄉區域規劃和規劃管理學 生態環境科學 區域經濟學 地理科學的理論基礎,獲得科學研究的初步訓練,能在國土整冶 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與規劃管理 生態環境規劃以及城市區域經濟和工程經濟等方面從事科研教學及管理工作的專門人才。二 培養基本規格要求 一 品德和政治思想要求 熱...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調查

班級 城鄉10 1 姓名 姜鑫 學號 15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是以人口 資源 環境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研究 應用 管理為內容的基礎性與應用性相結合的專業。它涉及地球自然科學 資源環境科學 人文科學 經濟學 城鄉建設規劃 資訊系統管理等多個領域的內容。是乙個新興的專業。其目的是為了適應近來城市建設 ...

福州大學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

生態環境認識實習 大綱 2007級適用 一 目的與地點 1 實習目的 通過資料收集 野外實地踏勘 樣地測量 統計分析 專題製圖等綜合手段,了解對植物群落特徵和動態變化 典型物種空間分布和數量特徵研究等方面工作內容 技術路線 主要步驟,並初步掌握各種技術處理方法的應用。通過綜合實習,旨在讓學生能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