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和比例單元知識要點

2022-05-06 05:24:05 字數 5066 閱讀 9944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比以及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會從新的角度理解數量之間的關係;

難點:正確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並能正確判斷兩種相關聯的兩成什麼比例,同時能應用本單元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容易忽視的教學目標:17頁——5、6

(5)通過具體問題認識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能根據給出的有正比例關係的資料,再有座標系的方格紙上畫圖,並根據其中的乙個量的值估計另乙個量的值。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的例項,並進行交流。

(6)使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量關係的過程,會解答有關正比例、反比例的實際問題。能用方格紙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將簡單的圖形放大或縮小,體會圖形的相似。

一、比:

討論中,大家對果園裡有10棵梨樹,梨樹是蘋果數的5倍,求蘋果樹有多少棵?

10棵樹與5倍之間到底存不存在這一種比的關係?

當時,大家有兩種觀點,我們沒有馬上得出結論,回來後我又仔細的看了教參中對於比的描述,使我更加堅信,這樣一種觀點是正確的,即,比是兩種量比較的一種方法,它反映的是兩種量之間的一種關係。這兩種量是數量,他們之間是並列的關係,即是兩種數量在比較,而且是相除關係的一種比較,這兩種數量可以是同類量,也可以是不同類量,同類量之間存在這一種倍比關係,不同類量之間相除可以得到第三種量,這第三種量是有意義的。後問市裡專家,範老師說,這一種說法是對的,又做了一句補充,即10棵樹與5倍有比較的意義嗎?

沒有,從這個意義上說,他也不是一種比。

教學比的時候應注意讓學生理解:

1. 比是乙個有序概念,顛倒兩個數的位置就得到另乙個比。

2. 在學習過程中,複習與比有關的數量關係。

路程與速度之間的比

路程與時間的比

總價與單價的比

總價與數量的比

3. 會聯想

海星和章魚的比是4:3

海星是4份、章魚是3份,海星和章魚合起來是7份

海星和章魚的比是4:3也可以說成海星是章魚的幾倍?

海星與總數的比是:4:7也可以說成海星佔總數的幾分之幾?

章魚和海星的比是3:4也可以說成章魚佔海星的幾分之幾?

章魚與總數的比是3:7也可以說成章魚佔總數的幾分之幾?

4.我們學習的比與足球比賽中的比是不一樣的。

不管哪一種書寫形式,比的後項能為0嗎?(學生討論回答後,教師訂正時指出:足球賽中記錄的「2:

0」的意義只表示某一隊與另一隊比賽各得的進球分數,不表示兩隊所得分數的倍比關係,這與今天學習數學中的比的意義不同,它雖然借用了比的寫法,但它不是乙個比。)

5.滲透知識之間的聯絡,總結、提公升認識

(1)p36頁1題第(2)問:

甲圓的半徑是5厘公尺,乙圓的半徑是4厘公尺。

甲圓半徑與乙圓半徑的比是:( 5:4 )

甲圓直徑與乙圓直徑的比是:(5:4 )

甲圓周長與乙圓周長的比是:( 5:4 )

甲圓面積與乙圓面積的比是:( 25:16 )

你發現了什麼?為什麼?換形式顛倒問法?

甲乙兩個正方形的邊長比是2:3,甲乙兩個正方形的周長比是(2:3 ),甲乙兩個正方形的面積比是(4:9 )

(2)完成一項任務,甲需要6小時,乙需要8小時

(1)寫出甲、乙二人完成這項任務所需時間的比

(2)寫出甲、乙二人完成這項任務工作效率的比

完成同一件工程,工作效率的比等於工作時間的反比

選擇題:

(3)乙個圓柱和乙個圓錐,他們的底面積相等,它們高的比是3:1。它們體積的比是( c )

a .3:1 b .1:3 c.9:1

(4)符號化思想的滲透:

因為x=2y,所以x:y=( 2 ):( 1 )

(5)比與分數、除法之間的聯絡和區別

小麥的出粉率是85%,寫出磨麵粉的質量與所需小麥質量的比,溝通百分數與比的聯絡,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靈活性。

35:( 28 )=20÷16 = =( 125 )%=( 1.25 )(填小數)

(6)能用方格紙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將簡單的圖形放大或縮小,體會圖形的相似。p6413、14題

逐步引導學生歸納出「圖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縮小後,只是大小發生了變化,形狀沒變。」

(7)化簡比與求比值之間的聯絡和區別

從意義上區分: 18:6化成最簡單的整數比,即18:6=3:1

或18:6=3/1 ,求18:6的比值,即18:6=18÷6=3

從計算方法上區別:

化簡比最常用的方法是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或除以乙個相同的數(0除外);求比值最常用的方法是前項除以後項。

從計算結果上區別:

化簡比的結果是乙個最簡單的整數「比」;可以寫成整數比也可以寫成分數比;求比值的結果是乙個數。

從讀法上區分:

連比:把幾個比化為連比的方法的方法:

(1)第乙個比的後項正好等於第二個比的前項,可直接寫出連比

若甲:乙=4:3 ,若乙:丙=3:5,則甲:乙:丙=4:3:5

(2)第乙個比的後項不等於第二個比的前項時,可先求出這兩項數的最小公倍數,再應用比的基本性質求出連比。如,已知a:b=3:4,

b:c=6:5,求a:b :c 4和6的最小公倍數是12,a:b :c=9:12:10

連比的「:」不能用「÷」代替,也就是說連比不等於連除。

二、按比分配

平均分實際上是乙個1:1的分配方法,為了分配的更合理,往往把乙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

基本方法:

方法1 是把各部分的比看作各部分的份數,按總份數和總數量的關係進行思考,先求出每份數,再用每份數分別乘各部分的份數

2.是把部分的比轉化為各部分分別佔總數量的幾分之幾,然後按「求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求出各部分的數量。

我們提倡用第二種方法,既能說明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強,有時又能使列式計算簡捷。p38

第一小隊比第二小隊多栽種多少棵?

54×(5/9-4/9)

1、 水果店運來蘋果和梨共重270千克,蘋果和梨重量的比

是3:2 。運來蘋果和梨各多少千克?

2.建築工地上的混凝土是用沙子、水泥和石子配製而成的。沙子、水泥、石子重量的比是3:2:5 。要配製10噸這樣的混凝土,需要沙子、水泥、石子各多少噸?

3.六年級某班有一塊長方形的牆報,長4公尺、寬3公尺,現在選登學生作文和美術作業,他們所佔牆報面積的比是1:2,兩種作業各佔多少平方公尺?

乙個長方形,周長10公尺,長與寬的比是3:2。求長、寬各是多少公尺?

4、5、6

5.人的血液與體重的比是1:13體重,

( )千克,他的血液有多少千克?

6.甲、乙兩個數的平均數是80,這兩個數的比是7:9,這兩個數分別是多少?

解決按比分配的問題是比與數量之間的一種對應關係。

比例尺是比的前項或後項是1的比

p48的試一試是新增加的內容,

例題2和p49的5題

比例尺解法的兩種形式

例題2是單位相同的數量的比,21/x=1/7000000

p49的5題是相對應的關係的一種比3.6/x=1/50

正比例意義

一、 充分利用**和圖象

教學時,可以先出示座標系說明如何描點連線畫出正比例關係影象。再通過圖下面的兩個問題體會正比例影象的特點。

(1)用影象表示正比例關係。可以先出示例1的資料表和座標系,說明正比例關係可以通過乙個影象來表示。然後介紹座標系橫軸上和豎軸上的資料表示的含義,並結合例1資料表中的一對資料說明,表中的每一組資料都可以用乙個點來表示。

如,數量2支,總價10元這對資料,就可以用(2,10)表示,照此方法師生共同描出其餘的點。並把描好的點連起來,形成一條直線,告訴學生這就是數量與總價的正比例關係影象。

(2)認識正比例關係影象。結合問題(1),使學生了解從這個影象可以直**到數量與總價的變化情況,數量增加,總價也隨著增大。通過問題(2),使學生知道:

利用正比例關係影象,不用計算,可以由乙個量的值,直接找到對應的另乙個量的值。如,知道數量5,可以從影象上找到數量是7的點,再找這個點對應的豎軸上的數25。

二、 複習學過的數量關係,進行比較和區分

應用題中的數量關係、各種公式、各種運算

必須是相關聯的兩種量

必須是變化的兩種量

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或積一定

舉例,隱含的數量關係

正方形的面積和邊長

正方形的周長和邊長

注意正、反比例應用題的教學,不要把反比例列成正比例的形式。

如,六年級(1)班的同學上體育課,如果排成2行,每行有16人。如果排成4行,每行有多少人?

根據,每行人數×行數=全班人數(一定)

可列:4x=16×2

複習教學建議

1.加強整理和複習的系統性。

我們知道,數學知識的特點之一就是具有嚴密的邏輯系統性。雖說在前面的學習過程中,每個單元、每個學期,都有整理和複習,但畢竟具有一定的侷限性。本單元是在平時的基礎上,在更大範圍內引導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更全面的回顧、整理和比較、對照。

這樣,原來分散學習時互不聯絡或聯絡較少的知識,就有機會得以溝通,進而形成縱橫聯絡的知識體系。因此,加強整理和複習的系統性,使所學知識結構化,是本單元教學的首要任務。

2.啟發、引導學生自己整理知識。

如前所述,本單元教材所採取的精簡篇幅,突出重點、要點的做法,為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自己整理知識創造了條件。複習時,應充分利用教材的留白,發揮學生參與知識整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時,學生的整理可能不夠確切、不夠全面,這都是真實的、自然的現象。

教師在學生開動腦筋深有體會的基礎上加以點撥,往往效果更好。不僅能加深學生印象,記得牢,還有助於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因為知識的整理和複習也是學習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本單元複習的內容涉及面廣,而且又是逐年學習的,如果在課堂上進行逐項回憶,常常花費時間較多。因此,在課堂上覆習各部分內容之前,可以布置學生先進行預習。課前預習可以讓每一位學生都有較充足的思考時間,有利於提高學生複習的主動性,也有利於提高課堂複習的效率。

3.在系統整理複習的過程中注意查漏補缺。(弄清楚學生知識上的盲點,思維認識上的盲點)

在本單元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前一階段課堂教學、批改作業和課後輔導中了解到的情況,搞清學生還有哪些概念比較模糊,哪些方法不夠熟練,哪些疑難尚未解決,在系統複習的過程中予以彌補。通過知識的再認、再現和質疑問難,以及必要的練習,使模糊的概念清晰起來,使生疏的技能熟練起來。可以說,所學知識與技能的鞏固,是靈活應用與提高能力的基礎,也是系統整理和複習的基本要求之一。

比和比例知識

一 填空題 1 在乙個比例裡,兩個外項的積是最小的質數,乙個內項是0.5,另乙個內項是 2 甲數 乙數 60 甲 乙 3 0.75 化成最簡整數比是 4 一幅地圖的線段比例尺是它表示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 倍。5 在的圖紙上,乙個正方形的面積為16平方厘公尺,它的實際面積是 平方公尺。6 甲數的是甲乙...

比和比例知識點

判斷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 反比例或不成比例 1 寫 寫出數量關係式 1 根據數量間的關係或公式,寫出數量關係式。如,寬一定,長方形的面積和長是否成正比例。根據 長方形的面積 長 寬 得到 因為長方形的面積和長是相關聯的量,寬一定,也就是它們的比值一定,所以 寬一定,長方形的面積和長是成正比例 圓錐的體...

3 6比和比例

3.6 比和比例 1 學習目標 1 理解比和比例的意義。2 會化簡比,求比值,根據比值解決問題。3 掌握比例的基本性,初步會用它進行簡單的比例變形。教學重點 會化簡比,求比值,掌握比例的基本性 教學難點 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進行簡單的比例變形。導學過程 一 情景導航 某種消毒液的說明書上註明 當對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