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學習的概念

2022-05-05 23:24:02 字數 4998 閱讀 2594

簡答學習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學習是指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通過練習獲得個體行為經驗的過程。學習是有機體憑藉經驗的獲得而產生的比較持久的行為的變化

1、 學習的發生時由於經驗的獲得所引起的

2、 學習的結果是使個體的行為發生了持久的變化

3、 不能簡單的認為凡是行為的變化都意味著行為的發生

4、 學習是乙個廣義的概念,不僅人類普遍具有學習行為,而且動物也能學習

狹義的學習是指學生的學習,是在學校情境中在教師指導下,有目地的、有計畫的、有系統地掌握人類社會歷史經驗已積累個體經驗的過程。

從學校教育實際出發,根據學習的內容和結果把學習劃分為:

1、 知識的學習

2、 動作技能的學習

3、 智慧型技能的學習

4、 社會行為規範的學習

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心因動作技能領域三類。

認知領域的教育目標由低階到高階分為:知識、領會、運用、分析、綜合、評價六級;

情感領域的教育目標由低階到高階分為:接受、反應、價值化、組織、價值與價值體系的性格化五級;

心因動作技能的教育目標由低階到高階分為:知覺、定向、有指導的反應、機械動作、複雜的外顯反應、適應和創新七級。

1、 學生的學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和計畫

2、 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

3、學生的學習以掌握系統的間接經驗為主

4、學生的學習是在班級集體這種特殊的社會群體中進行的

斯金納提出五條編制程式的基本原則:

1、 小的步子:把學習內容分成許多小的單元,使學習者盡可能不犯錯或少犯錯;

2、 積極反應:要求學生對每個問題都進行積極的回答;

3、 及時反饋:對學生的回答及時提供答案;

4、 自定步調: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安排學習速度;

5、 低錯誤率:使提問題盡可能使學生每次都能做出正確的反應,使錯誤率降至最低。

觀察學習的過程,是由注意、保持、運動再現和動機四個階段組成的。

(1) 注意過程。在各種影響注意的因素中, 最重要的是有關聯的示範的影響, 它們限制著乙個人的行為型別。如性情粗暴的人很容易觀察粗魯的行為, 而不太注意文雅的行為。

此外, 示範行為本身的性質、觀察者資訊加工能力以及以往的知覺定勢等, 也都會影響到觀察者注意的水平。

(2) 保持過程。觀察者記住他們從榜樣處了解的行為, 把所觀察到的行為轉換成表象或言語符號保持在記憶中, 這些記憶內容在以後就能指導個體的行為操作。

(3) 運動再現過程。僅僅通過觀察, 還不能使技能完善。人們一般是通過模仿乙個非常近似的新行為, 然後經過自我矯正, 才把這一行為加以鞏固的。

(4) 動機過程。行為是由動機變數控制的, 如果乙個原型反覆顯示所期望的反應, 教導人們去再現這一行為, 當他失敗時從客觀上給予指點和鼓勵, 當他成功時則給予獎勵, 那麼這個原型最終將能在大多數人身上引起模仿反應。

這四個階段是相互聯絡和影響的, 其中任何乙個階段發生不協調, 都將阻礙學習的順利進行。在特定的情境中, 如果乙個觀察者沒有再現原型行為, 就可能是上述四個環節中的某個或某幾個出現了問題。

分: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和附屬內驅力三類

認知內驅力是出於了解和理解事務,掌握和運用知識以及系統闡述和解決問題的需要。

自我提高內驅力是出於想要通過學業成績贏得相應地位的需要。

附屬內驅力是出於獲得和保持長者們(教師和家長)或集體的讚許和認可,表現出要把學習或工作做好的一種需要。

馬斯洛認為, 人有七種基本需要: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認知的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這些需要從低階到高階排成七個層次。

可以把以上七種需要分為兩大類: 他認為前四種需要是基本需要, 又稱缺失性需要, 是每個人的生存所必須的, 對生理和心理健康都很重要, 必須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後三種需要是成長性需要, 雖不是人們生存所必須的, 但能使我們更好地生活。較低階的需要至少必須部分滿足之後才能出現對較高階需要的追求。

正如人的溫飽沒有得到滿足是不會追求美的需要一樣。較低階的需要沒有得到基本滿足, 人會有強烈的動機去追求它。低階的需要得到基本滿足後 , 較高階的需要才會產生。

每一時期人總有一種優勢需要佔支配地位, 人的行為受到這個優勢需要的支配、調節 , 了解這種優勢需要便能進行有效的激勵。一般說來, 學校裡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愛和尊重。如果學生感到不被人愛或認為自己無能, 他們就不可能有強烈的動機去實現較高階的目標。

學習活動是高階需要, 而比較低階的需要得不到滿足, 學習動機就不會很高。

馬斯洛認為, 人類最高端的需要是自我實現的需要。充分實現自己的價值、抱負和理想, 是人的最高的追求。

1. 根據動機與行為目標的遠近關係可以把學習動機分為直接近景和間接遠景學習動機

2. 根據動機的動力**可以把學習動機分為內在和外在動機

3. 根據動機在動機體系中的作用可以把學習動機分為主導與輔助動機。

4.學習遷移的型別. 學習遷移的種類

學習遷移是普遍的, 其表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的 , 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對遷移作多種分類。

1. 根據遷移的效果 , 可把學習遷移分為正遷移和負遷移。正遷移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 , 起促進作用?

負遷移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產生消極的影響 , 起阻礙作用。

2. 根據遷移的影響方面 , 可把學習遷移分為順向遷移和逆向遷移。順向遷移是指先前學習對後續學習產生了影響 ; 而逆向遷移是指後續學習對先前學習產生了影響。

3. 根據遷移發生的水平 , 可把遷移分為橫向遷移和縱向遷移。橫向遷移是指難度和複雜度在相同水平上的遷移。縱向遷移是指低水平的知識、技能的掌握向高水平的知識、技能學習的遷移。

4. 根據遷移的內容 , 可把遷移分為一般遷移和特殊遷移。一般遷移是指一般概念、原理、態度或方法的遷移。

特殊遷移是指某一具體的、特定的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對另一具體的、特定的知識和技能學習的影響。

除了上述主要的分類以外 , 還有根據遷移的範圍將遷移分為近遷移和遠遷移 ; 根據發生遷移的學習領域 , 把遷移分為認知領域的遷移、運動技能的遷移和情感態度的遷移。不論何種遷移都有積極的和消極的之分 , 即正遷移和負遷移。平時所講的 " 遷移 " 或促進學生的 " 遷移 " 指的是正遷移。

學習策略分為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和資源管理策略。

認知策略包括複述策略、精細加工策略、組織策略。

元認知策略包括計畫策略、監視策略、調節策略。

資源管理策略又包括時間管理、學習環境管理、努力管理、其他人的支援。

學習策略包括

1、 認知資訊加工策略

2、 積極學習策略

3、 輔助性策略

4、 元認知策略

大體上包括資訊加工、選擇要點、應試策略、態度、動機、時間管理、專心、焦慮、學習輔助手段和自我檢查。

簡答:1如何理解知識的理解

首先,知識的理解是學習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的。

其次,知識的理解是從生動的直觀到抽象的思維,是從感性認識能動的發展到理性認識的複雜過程。

再次,知識理解的過程就是學習者頭腦中思維活動的過程。

最後,知識的理解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是逐步深入的。

此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內容上也表現出多層次性特點。

2影響知識理解的因素

( 二 ) 影響學生知識理解的因素

1. 學習材料的具體一抽象化程度。一般來說 , 越是具體的學習材料 , 越容易理解 , 越是抽象的材料 , 越難以理解。

2. 學習材料所包含的屬性的多少及其關係的複雜程度。一般來說 , 學習材料所包含的屬性越多 , 關係也就越為複雜 , 理解起來也就越難 ; 相反 , 相對來說就容易些。

3. 教師教學方法的影響。學生掌握知識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 , 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教學效果等 , 都將影響到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特徵、知識經驗和特定的情境 , 採取相應的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 , 是促進學生知識理解的重要條件。

4. 學生的年齡因素和思維發展水平。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 , 他們的理解力不同 , 知識經驗不同, 對新知識的理解自然有所不同。

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 , 他們的整體的思維發展水平是有差別的。即使相同年齡階段的學生 , 他們的思維能力也存在著個別差異 , 這種差異的存在 , 是影響學生知識理解的思維基礎。

5. 已經掌握的相應的概念和原理的正確程度。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是以原有知識經驗為基礎的。

與現有學習相關的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情況 , 直接影響到當前的學習。知識掌握這種環環相扣的特徵要求在教學和學習活動中 , 一定要注意知識傳授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3講解知識時如何促進學生對教材初步識記?

為促進學生對教材的初步識記,教師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 啟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

2、 講授生動形象增強事蹟材料的直觀性。

3、 使要記住的材料成為學生行動或思考的直接物件

4、 引導學生把視、聽、讀、寫結合起來

5、 注意教材的系統性

4學生掌握知識常見的形式

學生對知識的應用常見的形式有:

1、 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各種口頭和書面問題。

2、 通過實際操作去完成各種試驗、實習作業。

3、 將所學的知識應用於社會實踐,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5試說明影響知識應用的因素

1、 知識的理解與鞏固程度影響知識的各個環節,學生越是能深刻的理解所學知識並牢固保持在頭腦中,就是越能順利的應用它解決當前的課題。

2、 課題的性質,應用知識的難易與課題的性質有關,能否把知識應用於各種型別的課題,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學習這些知識時是否聯絡實際,以及聯絡實際的範圍。

3、 智力活動方式和水平,解題是智力活動方式有明顯的個別差異,從而對知識應用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教師必須注意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習慣和技能。學生的智力水平對知識應用也有直接影響。

4、個體的心理狀態,學生解決問題時的心理狀態對知識的應用有重要影響。教師應該加強學生應試能力的訓練,注意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狀態和對考試及成績的正確認識。

6如何區分熟練與習慣?

習慣和熟練都是自動化的動作系統,任何習慣都離不開熟練的動作。兩者的區分:

首先,習慣不同於一般的動作熟練,它是和個人的某種特殊需要直接聯絡的。而熟練的技巧不一定與個人的某種需要直接發生聯絡。因而是否表現出某種技巧或熟練,不直接引起個體的愉快和不愉快。

其次,熟練靠有目地的、有計畫的練習形成,而習慣卻可以通過簡單的重複養成,習慣也可以依靠有意識的訓練形成。

如何正確理解分式概念

分式中,正確理解分式概念是關鍵,怎樣正確地理解分式概念呢?主要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 分式是兩個整式相除的商,分式的分子可以含字母,也可以不含字母,但分 2 分式中的字母取值是有條件限制的,即必須使分母的值不為零 如在分式 3 在分式中,分子 分母同乘以或除以乙個代數式,可能會改變字母的取值範圍 為...

如何學習新概念

一新概念的學習要下苦功夫,堅持不懈。要從第一冊開始,第一冊是一些日常對話,簡單的敘述性短文。如果能脫口而出,運用自如的話,口語已經相當了不起了,對二三四冊的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堅實基礎。對新概念一的學習 1 不要看那些揹著234冊人的的感言,大多數是應付考試而去背誦的。沒意義即使背了,說的時候也是想那些...

學習力的概念

本著不斷創新的精神,精銳教育創新性的提出了 學習力 的概念。在過去一段時間,我們針對 學習力 做了概念的詮釋,將 精銳考試研究院 更名為 精銳學習力研究院 另外我們教學管理部正合權威學術研究機構合作,推動將學習力的概念真正落實到教學實踐當中。以上種種努力,都說明我們不僅僅滿足於概念的提出,也不僅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