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複習

2022-05-04 16:03:03 字數 3431 閱讀 7236

第一單元複習資料

第一課獨坐敬亭山

詩人通過對敬亭山景象的描寫,抒發了因懷才不遇而產生孤獨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詩人投身到大自然懷抱,以山為伴,尋找安慰的真實寫照。全詩的大意是:仰望天空,只見幾隻鳥兒向遠處飛去,直到看不見影子;一片白雲也慢悠悠地越飄越遠,四周一片寂靜。

我靜靜凝視著山,覺得山也在看著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總是看不夠。此時此刻,我的心裡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既寫眼前之景,又抒發了孤獨之感:天上幾隻鳥兒高飛遠去,直至無影無蹤;寂寥的長空有一片白雲,卻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飄越遠,似乎世間萬物都厭棄詩人遠離而去。

「盡」、「閒」兩個字,把讀者引入乙個「靜寂」的境界;在飄忽的白雲消失之後感到特別的清幽平靜。這兩句詩中「動」中有「靜」。無論是「靜」與「動」,都烘托了詩人心靈的孤獨和寂寞。

這種生動形象的寫法,暗示了詩人在敬亭山遊覽靜觀之久,表現出他「獨坐」時孤寂的情景,也為下聯「相看兩不厭」作了鋪墊。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運用擬人的手法寫詩人與敬亭山的相知之情。鳥兒飛走了,雲飄遠了。

詩人只有靜靜地凝視著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動不動地看著詩人。此刻詩人十分動情,世上大概只有它還願和我做伴吧,真是難得一知己!「相看兩不厭」,表達了詩人與敬亭山之間的互為知己的感情。

「相」「兩」二字同義重複,把詩人與敬亭山緊緊聯絡在一起,表現出一種惜惜相憐的感情。結句中「只有」兩字也是經過提煉的,突出了詩人對敬亭山的喜愛。

望洞庭詩人以輕快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優美的洞庭湖秋月圖。

明月當空的夜晚,詩人經過洞庭湖,記下所見的景象。故名為「望洞庭」。全詩的大意是:

湖光秋月互相輝映,顯得多麼和諧,平靜潭水無風,如一面沒經過打磨的迷濛的銅鏡,那月下洞庭湖裡蒼翠的君山,從遠處看,就好像在**盤裡盛放著的一枚青螺。

(1)「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總寫洞庭湖的秋色。在月光皎潔的秋夜,洞庭湖的波光和皎潔的月光互為映襯,顯得那麼和諧、寧靜。

在月光的映照下,無風的洞庭湖平靜得像一面沒有打磨過的鏡子,朦朧中帶著一種寧靜、柔和的美。洞庭湖其實面積很大,方圓數百里。說「潭面」,是作者有意把很大的洞庭湖說成是小小的水潭,意味著作者十分廣闊的胸懷。

(2)「遙望洞庭山水翠,**盤裡一青螺。」詩人以奇特的想象,確切的比喻,描繪洞庭湖的山水。先寫從遠處看洞庭湖的山光水色;再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銀白色的盤子」將洞庭湖中的群山比喻成乙隻小小的「青螺」。

銀白色的盤子裡擺放乙隻小小的青螺,顯得小巧玲瓏,十分精緻,又和月光籠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稱。也是對上一句作的補充說明。

憶江南「憶江南」,詞牌名。詞的內容也是回憶江南。

「江南好」這是詩人對江南春天的讚美。「風景舊曾諳。」「舊」:

從前,指詩人年輕時游過杭州。「曾」:曾經。

「諳」:熟悉。我對江南的美麗風景曾經是多麼的熟悉,多麼的了解。

(2)「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春回大地的時候,百花盛開,每當太陽從東方公升起,陽光普照大地,遍地開放的鮮花更加艷麗,春光水碧,綠波粼粼,由於紅日映照,所以紅花更紅,像燃燒的火焰;由於江花紅,所以江水更顯得碧綠,「藍」字,形容春水深碧的美好景象。

(3)「能不憶江南?」江南的這種風光在洛陽是看不到的,所以詞的結尾用反問句說,江南的風景這樣美好,能不讓人回憶嗎?

2 桂林山水

本文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寫景佳作。

開頭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點明桂林是聞名遐邇、令人神往的遊覽勝地,於是很自然地產生了蕩舟漓江、觀賞桂林山水的慾望。乙個「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麗之景堪稱天下第一,此句為全文的總領。下文就圍繞這一名句,分別從山和水兩個方面作具體描繪。

第二自然段寫漓江的水。作者並不先直接寫漓江的水,而是從波瀾壯闊的大海和水平如鏡的西湖娓娓道來,後用乙個「卻」字轉折,說明這些美景雖美,但都無法與漓江水相媲美,顯示出漓江之水是多麼的迷人!接著運用排比句式,比喻等修辭方法,準確而鮮明地渲染了漓江水的三大特點:

靜,清,綠。用「感覺不到流動」突現「靜」;用「能看見江底的沙石」體現「清」;用「一塊無瑕的翡翠」形容綠,而後以自己坐在木船上的感覺,再現漓江之水的風姿。

第三自然段以同樣的手法寫桂林的山,先以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來襯托桂林的山是那麼別具一格。隨之寫其奇、秀、險的特點。其中運用了十分貼切的比喻和恰當的形容,給人以親臨其境的感覺。

文章的末段描繪了山和水交相輝映,異彩紛呈,加上空中的雲霧,山間的綠樹紅花,江上的竹筏小舟點綴其間,交織成一幅絕妙的山水畫。最後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遊」的詩句收尾,既畫龍點睛地概括全文,又與首句「甲天下」遙相呼應。全文脈絡清晰,起承轉合,自然流暢,給人以美的享受。

①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無瑕的翡翠」是說十分純潔,沒有任何斑點的綠色寶石。為什麼把漓江水比作是「無瑕的翡翠」呢?這是因為漓江水深、水清,水深使水面呈現綠色,加上兩岸青山的映襯,更是一種深綠的顏色。

由於水清、水綠,映入作者眼簾的漓江水似乎是一塊純粹的碧玉。這句話抒發了作者對漓江水的讚美與珍愛之情。

②……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奇峰羅列,形態萬千。

這句話寫出了桂林一帶的山別具一格,山與山之間是各不相連,自成一峰,給人的感覺是拔地而起,正如文中以新生的竹筍為喻,好像是從地下突然冒出來的感覺。山的形狀各異,像……像……,無法說盡,因而用「奇峰羅列,形態萬千」作概括,恰到好處。

3 記金華的雙龍洞

本文是葉聖陶先生早年寫的一篇遊記。作者按遊覽的先後順序,先寫了去雙龍洞途中的風光,接著寫雙龍洞洞口和來到外洞;再寫怎樣通過孔隙來到內洞;最後寫出洞。行文中還有一條線索,即作者多次寫到水。

在途中是「一路迎著溪流」,來到洞口時,發現「那溪流就是從洞口流出來的」;「在外洞找了泉水的來路,原來從靠左邊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在內洞,作者看到了「泉水靠著右邊緩緩地流」,聽到「聲音輕輕的」。以上兩條線索十分清晰。

文章開門見山,直接點明遊覽的時間和地點。又以簡潔的語言寫了途中所見的景物,用「眼前一片明豔」概括了山區生機盎然的春色。再以具體、形象的語言描繪了雙龍洞的特點

在記敘中,作者的語言樸素,真實可感。

①一路迎著溪流。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

乙個「迎」字,點名作者是逆溪流而上。「時而……時而……」說明了溪流蜿蜒曲折,由於溪流的寬窄不一,才形成流水速度的緩急不同,作者巧妙地運用「寬、窄;緩、急;」兩對反義詞準確地表達溪流的形和聲。由於溪流緩急不一,聽到的流水聲也就各不相同,猶如在「時時變換調子」。

這句話烘托了作者當時的遊興有多濃,對涓涓溪流發出如此讚嘆!

②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

這句話寫出作者通過孔隙時的真實感受,「稍微」,「一點兒」告訴我們只有一動不動地平躺在小船上,才能通過孔隙,以此說明孔隙小的特點,非常逼真。運用「要是……準」的假設句式,準確地表達了作者當時受「擠壓」的感覺。

③這些石鐘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再加上顏色各異,即使不比做什麼,也很值得觀賞。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石鐘乳和石筍是非常值得觀賞的,原因是形狀變化多端,顏色又各異。用「即使」這個關聯詞作強調,即退一步講,如果不把這些石鐘乳、石筍具體比做什麼也值得觀賞,說明它本身已經夠吸引人了,無需再比作什麼了。

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複習

四年級語文下冊日積月累 1 舟行碧波上2 大漠孤煙直 3 幾行紅葉樹4 落木千山天遠大 5 浮天水送無窮樹6 春江潮水連海 四年級語文下冊日積月累 1 獨坐敬亭山 是朝詩人寫的,表達了詩人的心情,其中 厭 字解釋為閒 字解釋為望洞庭 作者朝代在詩中,詩人為我們勾勒出一幅其中 和 字解釋為詩中的 鏡 ...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習作

第一單元 景物描寫 美麗的校園 1 秋天的金風輕輕地吹拂著大地,吹來了又乙個新的學年,同學們又回到了可愛的校園。走,讓我帶你去參觀參觀我們美麗的學校吧!走進校門,首先展現在你面前的是乙個大花壇,裡面種了許多美麗的花 有牡丹花 月季花 美人蕉 串串紅等等。這些花兒爭芳鬥豔,朵朵鮮豔奪目。花壇的前邊是綜...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計畫

張馬屯小學張立琴 一 教學分析 本組課文以 走遍千山萬水 為主題。它雖然是選取有關山水景物的文章來組織單元,但實際上暗含著圍繞學習描寫景物的方法來編排,比如按照一定的順序描寫景物的方法。除此以外,還要了解排比句式並學習運用,體會優美語句表情達意的作用。這一組課文語言優美,易於朗讀背誦,在誦讀中體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