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在體育運動中攻擊性行為的成因與對策研究

2022-05-03 01:30:03 字數 1055 閱讀 5843

【關鍵詞】學生;體育運動;攻擊性行為

1 研究背景

2023年10月8日晚上7點左右,被害人吳天昊在長春市的一家籃球館內打球時,與郝志鵬言語不和,發生肢體衝突。在撕扯過程中,郝志鵬的眼角受傷。隨後,郝志鵬的父母糾集40餘人衝進球場,將吳天昊左右手臂全部砍斷。

9日上午10點,被害人吳天昊因失血過多,在醫院不治身亡。此事件很快通過全國的新聞媒介紛紛做了報道,且不說誰是誰非,學生今後在體育運動中如何避免受到攻擊性行為成為人們議論的焦點,本文以心理學為切入點,深入分析了學生在體育運動中的攻擊性行為的成因並找出了相關對策,目的是減少此類悲劇的發生。

2 概念界定

攻擊性是指傾向於毀壞財產或其他人的行為,或者指建立在完全不顧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基礎上的行為;攻擊行為的後果可能是身體上的,也可能是精神上的。學生在體育運動中攻擊性行為是指在體育運動中以故意傷害他人的身心健康為目標的、有外顯的語言或身體動作的行為。首先,攻擊性行為是以外顯行為為標誌的,不是情感、動機、態度等心理狀態。

其次,攻擊性行為是有意識的行為,是故意的、有動機指使的,是傷害他人健康的行為,包括直接傷害他人身體和傷害他人心理的言行。

3 成因

3.1 進化的觀點

按照進化理論,動物採取什麼行為,是為了有機會接近異性,或保護自己的資源來使下一代存活。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以及其他精神分析學家的著作認為各種形式的侵犯行為是建立在本能基礎之上的。許多道德學家結合弗洛伊德理論和演化論去說明相似的例子(ardrey,2023年,2023年;lorenz,2023年;morris,2023年,2023年)。

生態學家是關注動物行為的生物基礎的科學家,他們通常研究在棲息地裡的昆蟲、魚、鳥和非人動物的行為模式。一些人用生態學家的研究來解釋人類的行為,認為攻擊行為是進化的產物,如果沒有攻擊性本能,就沒有物種(包括人類)能過生存下去。一些研究者對用以上理論解釋人類的攻擊性行為也存有質疑,他們研究表明人類對自己的攻擊性行為的控制力量要比動物更強,人類對自己的攻擊行為做出的選擇是以一定的社會環境為條件的,他們認為文化決定人抑制攻擊行為程度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進化倫的觀點分析表明,求生的動機可能賦予了大多數物種某些暴力形式的天生傾向性。然而對人類來說,或多或少地都會去做一些攻擊性的行為。

學生攻擊性行為個案分析及教育干預策略

作者 劉建華 甘肅教育 2013年第07期 關鍵詞 學生 攻擊行為 個案 原因分析 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 0463 2013 07 0024 01 攻擊行為也稱侵犯行為,這種行為既對他人造成傷害,還會導致人際關係的惡劣,影響與他人的正常交往,從而影響到性...

小學生攻擊性行為心理健康指導心得

在小學,經常有學生哭鼻子狀告老師 某某某打我了 在乙個班集體裡,總有那麼一兩個特別喜歡 欺負 別人的孩子,這往往讓老師感到很煩惱,讓學生對他有畏懼感。本年度,本人擔任了學校心理健康諮詢老師,所以針對學校特別具有攻擊性行為的學生做了心理疏導,下面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感受。個案描述 譚某,男,9歲,三年...

關於兒童攻擊性行為的分析研究報告

幼兒的攻擊性行為在幼兒園期間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如果幼兒的攻擊性行為如不及早予以糾正引導,對幼兒的發展將會產生極大的影響,必須加以淡化 糾正和引導。攻擊行為是指對他人進行的有意的傷害,這也包括語言傷害。在幼兒園裡幼兒的攻擊行為主要表現為工具性攻擊和言語性攻擊。幼兒 攻擊性 行為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