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主體間性視角下探析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效性

2022-04-26 22:30:06 字數 831 閱讀 8833

理想信念是一種精神力量。對於個人而言,它是乙個人的人生目標和動力;對於社會而言,它是社會的共同願景和精神動力,在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也顯得極為重要。傳統的主體性教育模式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實效性的缺失比較嚴重。

而實效性是衡量教育成功與否的最終標準,因此,本文在分析理想信念教育實效性現狀的基礎上,從主體間性理論的視角下,探索主體間性理想信念教育模式及其在提高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實效性上的促進作用。

一、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實效性的現狀分析

當代青年理想信念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大學生對社會發展態勢比較樂觀,但也不同程度存在政治信仰迷茫、價值取向混沌、社會責任感缺失、團結協作觀念較差等問題。他們普遍懂得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重要性,但是其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間缺乏有效的統一,在實現理想過程的態度上具有不穩定性。

近十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工作者在理想信念教育中不斷探索,對其實效性也做了深入分析。如潘子彥等對上海對外**學院做了相關調查,提出了在新形勢下開展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張力架構。吳玉峰提出要把握好交流、融合、投入等三大要素;通過分層教育、獎懲機制、網路教育來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效性等。

主體間性(inter-subjectivity,又譯作互動主體性、主體際性)是20世紀西方哲學日益凸顯的乙個概念,是以海德格爾、胡塞爾、馬丁·布伯和哈貝馬斯等為首的西方哲學家從傳統認識論、存在主義、解釋學以及交往行為等理論視角提出的。其規定了主體之間在語言和行動上相互平等、相互理解和融合、雙向互動、主動對話的交往特點和關係,是不同主體間通過共識表現的一致性。在主體間性視角下,傳統的理想信念教育是一種以教育者為中心主導的「教育者主體」,即主體性教育模式,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就在於忽視受教育者的主體性、能動性和創造性,由此在現實中難以收到良好的效果,造成了教育實效性的缺失。

當前青年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徑探析

摘要 大學生是時代精英,天之驕子,是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希望,是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關鍵力量,他們的理想信念如何,政治立場如何,直接關係著黨的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的興衰成敗。本文論述了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意義以及大學生理性信念與教育的現狀,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提公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路徑。關鍵詞 大學生,理想...

新時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路徑研究

作者 劉明遠郭濤林 青年時代 2018年第22期 摘要 理想信念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和本質要求,如何加強我國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是當前社會值得關注的熱點議題。在高校教育實踐中應立足於當前社會環境的複雜性,分析新時期大學生的個性特點,明確自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喚起新時代大學生為實現中華民...

當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對策分析精編

作者 蘇琳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 多年來一直關注的問題,但隨著經濟社會國際局勢的不斷發展變化,當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窗體頂端 當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問題 原因及對策分析 作者 蘇琳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 多年來一直關注的問題,但隨著經濟社會國際局勢的不斷發展變化,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