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養老新模式試點現狀的調查報告

2022-04-12 10:46:37 字數 4715 閱讀 5271

內容摘要

農村養老問題是關係到數億中國農村老齡人口的重大問題,也是黨和**密切關注的社會問題。但如今農村養老問題日益突出,因此如何解決好廣大農村人口的養老問題已成為事關和諧社會構建以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大事。由於中國所倡導的家庭倫理觀念濃厚,在過去的農村養老過程中,家庭有效的保障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然而,由於農村社會結構的變革,城鎮化、工業化的推進,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受到極大的挑戰。因此,找尋農村養老新模式成為黨和**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我們在南昌市新建縣的部分農村進行了一次相關的養老情況調查。

關鍵字:農村養老模式社會養老制度南昌市新建縣保障制度

[, , ]

——以南昌市新建縣部分農村為例

一、調查背景

(一)我國農村養老現狀

1.農村「空巢家庭」老人急劇增加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改革開放帶來的工業大發展和鄉鎮區企業的連年突起,農民積極向外尋求發展的空間,我國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的規模越來越大,形成規模空前的民工潮。最新調查發現,空巢老人家庭比重逾五成,農村高於城市。85.

1%的獨居老人乙個月以內能與子女見面,比重低於老兩口家庭8.1個百分點。另有7.

7%的獨居老人平均一年及以上才能與子女見一次面,他們絕大部分時間乙個人生活。我國尊老、敬老、養老的優良傳統正是通過大家庭的生活方式體現出來的。可如今,子女離開家庭後,對他們在經濟上依靠子女造成了困難,日常生活的照料失去了依靠,精神上失去了寄託。

特別是進入鰥寡期的老人,他們面臨的困難更大。

2.高額的醫療費用

農村老人常年患病的比率高達70%以上,而每年的醫療費用為2262元,這就佔了他們全年經濟收入的20%至40%,在這種情況下,農村老人生病了也只是能頂則頂,能拖就拖,往往錯失了治病良機,極大的影響了他們的健康,加之農村醫療機構少,鄉鎮衛生院醫療裝置陳舊落後,醫務人員少,甚至有的鄉鎮衛生院瀕臨倒閉,缺醫少藥,自身都難以維繫生存。

3.家庭規模小型化

從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我國在全國範圍內實行「計畫生育」政策,特別是2023年正式提出的「提倡一對夫妻只生乙個孩子」的獨生子女政策,60%的農村夫婦只生乙個孩子,使得農村家庭規模和結構發生了變化,家庭子女人數減少,家庭規模也在小型化,勞動力也在減少,這就意味著農村家庭收入也在減少。在農村傳統兒子養老,就使得獨生女出嫁後,父母一旦年老,失去勞動能力,就會淪為貧困戶。家庭結構的轉型使農村老人不得不「活到老,乾到老」。

伴隨家庭規模的普遍縮小,老年人養老問題十分突出。

(二)我國現有養老模式

1.家庭養老

家庭養老是我國傳統的養老模式,是建立在血緣關係基礎上的親情養老。其本質就是由家庭成員提供經濟支援和服務照料的一種養老方式和養老制度。它是儒家文化的「孝」的強調,是中華民族綿延了幾千年的優良傳統,贍養老人的義務已經變成了每乙個中華兒女的內在責任和自主意識,是其人格的一部分。

這在廣大農村也表現得毫不例外,而且由於我國廣大農村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低下,實施其他養老模式的條件不太具備,家庭在提供生活照顧和精神慰籍方面又具有無可替代性。因此,目前家庭養老仍是我國農村養老的最主要模式。

2.機構養老

機構養老是指由專門的養老機構(包括福利院、養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臨終關懷醫院等等)將老人集中起來,進行全方位的照顧。正規的養老機構,其日常管理均要嚴格。機構養老是我國重要的養老模式之一,但不能滿足眾多其他需求的老年人群需要。

3.社群照顧

社群照顧的基本做法是:在城市各個社群建立養老護理服務中心,老人仍然居住在自己的家裡,享受服務中心提供的營養和醫療護理以及心理諮詢,並由服務中心派出經過訓練的養老護理員按約定定時到老人家中為老人提供做飯、清掃、整理房間等家務服務和陪護老人、傾聽老人訴說的親情服務。所以,有人說:

社群居家養老是乙個無圍牆的養老院。開展居家養老服務相對於機構養老,更為適應我國老年人的生活習慣和心理特徵、滿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有助於他們安度晚年,也更為符合中國實際。

(三)目前我國農村養老面臨的主要問題

1.傳統家庭養老模式受到衝擊

(1)老年人家庭地位下降和多子女家庭養老責任分散。農業技術的提高和農業耕作的半機械化和機械化,使老年農民的傳統農業經驗價值嚴重縮水,再加上老年農民體力的衰退,他們對農業家庭的作用就越來越小,因而他們在家庭中的傳統家長地位和權威地位必然會喪失,相應地就失去對家庭財產的實際支配權。在這種情況下,家庭養老的可依賴性就大大降低了。

在多子女家庭中,由於有多個養老主體,就會產生相互推諉責任的可能,就會出現誰都不養老的局面。(2)農村工業化、城鎮化的程序加快和勞動力的流失弱化了土地的作用,改變了傳統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生產方式,影響勞動者作為義務承擔者的角色,衝擊傳統的家庭養老方式。

2.農村社會化養老存在的問題

(1)農村集體養老力量薄弱,農民養老資金不足。農村社會化養老只對農村部分老年人實現了集體養老,雖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很好的解決了部分老年人的養老問題,但是我國社會化養老的供養能力還不足,而且農村養老事業發展緩慢,對那些經濟收入較低的農民來說,經濟基礎薄弱,沒有條件拿出足夠的資金對未來養老進行投資。(2)**承擔的責任不夠。

我國**為避免發達國家的「福利制度」或「高福利」的做法,防止背上沉重的社會保障負擔,放棄或者規避社會保障責任。

(四)新建縣當地實況

截止2023年底,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縣下轄10個鎮、9個鄉,309個村委會、37個居委會,2023年調查統計戶籍總人口68.69萬人,共18.55萬戶,其中,農業人口52.

7萬人,佔總人口的76.7%,非農業人口15.99萬人,佔總人口的23.

3%。資料顯示,江西省新建縣農村人口佔據多數,其養老制度應該與農村養老接近。而且調查資料中顯示65歲以上老人已達5.

2萬人,而低保物件戶數為4000戶,佔農村總戶數3%;低保人口16115,佔農業人口的3.06%。如採取**購買服務按人均100元/人計算全縣年需支出近600萬元養老服務費,這已成為乙個龐大的群體,而他們的需求具有多樣性,既有生理性的,又有社會性的,既有物質的,又有精神的。

顯然,崇陽縣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而且養老問題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而社會養老保險政策的實施對解決老年人口養老問題有著重大意義。通過網上蒐集相關資料及隊員間的討論,確定了這次調研的主題。

二、調查內容

(一)調查準備

通過網上蒐集相關資料及隊員間的討論,確定了這次調查的主題「農村養老新模式試點現狀的調查報告(以南昌市新建縣部分農村為例)」,檢視了相關文獻並且閱覽了網上的部分團隊的相關報告確定了這次調查所用的調查問卷。最後,準備了一些到當地與居民談話時的問題、注意事項。

(二)調查階段

調查時間:2023年9月27日第一次走訪調查,

10月11日進行了問卷調查,

11月1日進行了第二次走訪調查

調查地點: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縣望城鎮望城鄉

調查物件: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縣望城鎮望城鄉居民

調查隊員

調查方式:文獻調查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

調查目的:調查農村養老狀況發現其中的問題和不足,提出我們的建議和意見,同時推廣和宣揚農村養老新模式。

此活動開展期間,我們主要是以問卷調查和訪問的方式,著重了解當地的養老模式和基本現狀,對現今養老模式的評價和期望來了解居民對養老模式的基本認識以及居民們對養老的打算與計畫。與此同時,我們還向居民宣傳相關的養老新模式和制度,並徵詢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三)調查分析

我國農村養老的現狀分析總結(以南昌市新建縣部分農村為例)

根據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研究所提供的資料,我國農村人口老齡化的程度已經達到15.4%,比全國13.26%的平均水平高出2.

14個百分點,高於城市老齡化程度。所以農村養老問題一直是中國養老事業的關鍵問題。根據養老的經濟**,目前農村養老主要存在三種典型模式:

土地養老、家庭養老和社會養老。

而在我們所調查的江西省南昌市新建縣望城鎮望城鄉的農村居民主要還依賴家庭養老,家庭養老基本上佔90% ,根據我們和居民的談話,發現這種養老模式主要還是基於他們的思想觀念,大部分農村居民還是抱著「養兒防老」的觀點,因此,社會化養老的實行很有限。但是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序加快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這種養老保障格局將受到嚴峻挑戰。

所謂家庭養老,即以家庭為單位,由家庭成員主要是年輕子女或孫子女贍養年老家庭成員的養老方式。家庭養老實際上是以終身積累為基礎,在家庭內部進行代際交換的反哺式養老。目前農村家庭養老有以下特點:

(1)絕大多數老年人依託家庭養老;(2)老年人絕大部分與子女居住一起,且三代同堂家庭居多;(3)分而不離的家庭居多。

就現階段中國農村養老的實踐結果來看,家庭養老已被證明是切實可行的養老方式。它既能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滿足老年人安享天倫之樂的宿願,又能緩解並不富裕的中國社會所要承擔的養老社會壓力。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一方面農村人口流動幅度加大,子女不在老人身邊的空巢家庭日漸增多, 家庭養老已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脅;另一方面,農村人口出生率明顯下降,家庭的規模趨向小型化、核心化, 這使家庭養老的負擔加重,再加上農民收入水平較低, 致使部分年輕人可能無力承擔或不願承擔養老重任。

總之, 傳統意義上的家庭養老功能呈現日漸削弱的趨勢, 這就要求社會化養老的普及和加強。

三、調查結果

在本次調查中我們對新建縣望城鎮望城鄉的三個村落的110多戶家庭進行調查,三個村落分別為下屋村、劉家村和四聯村。其中,由於一些原因有大量戶家準備遷移,其中有三十幾戶家庭已搬離農村。我們對剩下的三百四十多戶家庭調查發現,基本90 %的家庭依然採用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只有不到10%的家庭選擇了其他模式。

而且選擇其他模式的家庭裡基本都是空巢老人,即有子女但子女在外工作沒時間和精力照顧老人。其中近85%的老人表示主要日常開銷主要是飲食和醫藥費。而這些家庭中50.

16%的家庭開銷花在子女的教育上,18.22%用於農業生產,25.57%花在日常開支上,只有6.

05%的家庭消費是用在贍養老人上。而這些家庭提出沒有足夠的資金用來進行養老投資,對自己未來的養老問題表示很擔憂。

農村現狀調查報告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生活觀念的轉變,在農村務農已經不再是我國廣大農民唯一的選擇,越來越多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已經走出了農村,走到外面的世界去謀發展。2006年河北省承德市啟動了 承德市農村勞動力轉移陽光工程 更進一步推進了農村勞動力的外出,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大幅度增加。針對當前偏遠農村的剩餘勞動力缺資訊 乏...

保定市新農村養老保險現狀調查

提要 通過對保定市試點進行調查研究,發現新型農村養老保險 新農保 制度設計層面與政策執行過程中仍存在問題,並由此提出相應對策,以促進新農村養老保險健康發展。關鍵詞 新農村養老保險 制度問題 參保意願 保定 課題 2012年保定市科學技術研究與發展指導計畫專案,課題名稱 保定市新農村養老保險現狀調查研...

農村教育現狀調查報告

通過我們的實地走訪,發現農村家長學歷基本為小學或者初中,甚至還有很多連小學都沒有畢業。其主要原因是 城市的收入 就業機會 生活條件等各個方面都明顯優於農村,學歷高有能力的年輕人都不願意留在農村,選擇進城打工,留下的都是那些在城市混不下去的人。從而導致農村人口呈現兩極分化嚴重,老的老小的小。其中有兩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