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3節群落的結構導學案

2022-04-11 08:26:43 字數 3542 閱讀 6144

序號:34 課型:新授主備:馬文習、白玲、高小琳審核:武晶 、張琛、陳俊男、 日期:2014.11

課前預習——細讀教材·用心思考

一、群落的概念及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問題

1.群落的概念:同一時間內聚集在中的集合。

2.種群水平上研究與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問題是不同的,種群水平的研究集中於種群的包括等;群落水平的研究是另外一些問題:如等,但二者之間有密切的聯絡,研究種群是研究群落的群落是更高層次的

【特別提醒】:判斷種群、群落,要看是同種生物,還是所有生物,是否包括其中的無機環境。

二、群落的結構特徵

1.群落的物種組成:區別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徵是群落的不同群落的有差別。

2.豐富度:群落中的多少。

3.種間關係:它包括等。

4、群落的空間結構:包括和等。

(1)垂直結構上:具有明顯的現象。動物的分層現象依賴於

(2)水平結構:由於以及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著不同的同一地段上也有差別,它們常呈分布。

【自主練習1】生物群落是指:( )

①在一定區域內的全部生物及生存環境的總稱 ②在一定區域內具有一定關係的各種生物的總和

③生物之間以及生物與無機環境相互作用的整體 ④在一定區域內不同種群的集合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自主練習2】:下列例項中,屬於生物群落的是

a.一片草地上蝗蟲的全部幼蟲和成蟲b.一塊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c.一棵枯樹和其上的苔鮮、真菌、昆蟲、蝸牛等

d.一塊水田裡的全部水稻、水草、魚、蝦及其他生物

課堂**——突破考點·提煉方法

**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問題

1.個體、種群、群落的相互聯絡?(簡圖表示)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問題有哪些?

(1)群落的組成、優勢種群。 (2關係 。

(3)群落的演替4)群落的結構。

(5)各種群的佔據位置6)群落的和邊界。

3.基礎:研究群落的基礎是研究

【跟蹤訓練1】:森林生物群落不包括森林中的( )

a.細菌和真菌 b.所有植物 c.所有動物 d.落葉和土壤

**二、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問題

1.群落的物種組成

群落的物種組成是區分不同群落的重要

衡量指標即群落中的多少。

2、由左圖可看出:

物種豐富度與有關,越靠近熱帶地區,單位面積內的物種越 ;

**三、種間關係(重點、難點)

【特別提醒】:

1 判斷生物之間的關係時,要先判斷是種內關係還是種間關係

②注意捕食與競爭的數量座標圖的不同。

【跟蹤訓練2】諺語「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種間關係是( )

a.競爭 b.共生c.寄生d.捕食

【跟蹤訓練3】唯一能為絲蘭傳粉的絲蘭蛾,以絲蘭的花蜜為食,雌蛾只有把卵產在絲蘭子房內,幼蟲才能發育。絲蘭蛾與絲蘭的關係( )

a. 共生 b.競爭c. 寄生 d. 捕食

【跟蹤訓練4】.以下三圖分別表示兩個生物種群隨時間推移而發生的數量變化。那麼甲、乙、丙三圖表示的關係依次是( )

a.競爭、捕食、互利共生

b.捕食、競爭、互利共生

c .競爭、互利共生、捕食

d.互利共生、捕食、競爭

**四、群落的空間結構

1.形成原因:在群落中,各種分別佔據了不同的

2.比較

3、意義: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關係有利於提高生物群落整體對自然資源的充分利用。

【思考題】:玉公尺田中,玉公尺植株有高有矮,是否說明玉公尺具有垂直結構?為什麼?

**五、土壤中小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重點)

1:實驗原理

(1)調查方法

(2)豐富度的統計方法

2、**步驟:準備→取樣→採集小動物→觀察和分類→統計和分析

採集體形較大的動物:① 用誘蟲器;②簡易法:放在瓷盆內,挑選動物。

採集體形較小的動物:可以用採集。

課後鞏固——檢測落實·體驗成功

1、(09全國)下列屬於種間競爭例項的是

a.螞蟻取食蚜蟲分泌的蜜露

b.細菌與其體內的噬菌體均利用培養基中的氨基酸

c..以葉為食的菜粉蝶幼蟲與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採食

d.某培養瓶中生活的兩種綠藻,一種數量增加,另一種數量減少

2、冬蟲夏草是一種名貴的中藥。當蝙蝠蛾的幼蟲在土壤中越冬時,被蟲草屬真菌侵入體內,菌絲逐漸充滿蟲體內部而變為菌核,蟲體內部組織被破壞,僅殘留表皮;至夏季,菌核萌發,由幼蟲頭、口部長出子座,形似直立的小草。這種真菌與幼蟲的關係為( )

a.共生 b.寄生 c.競爭 d.捕食

3.關於群落的結構,以下理解不正確的是 ( )

a.竹林中竹子高低錯落有致,其在垂直結構上有分層現象

b.動物在群落中垂直分布與植物的分層現象密切相關

c.淡水魚佔據不同的水層,出現的分層現象與各種魚的食性有關

d.不同地段生物種類有差別,在水平方向上無分層現象

4、土壤動物具有趨暗、趨溼、避高溫的習性,下圖a、b、c、d 4種土壤微型節肢動物分離收集裝置中,最合理的是

5、在「土壤中動物類群豐富度的研究」實驗中,不正確的是

a.常用取樣器取樣進行採集、調查 b.不適宜採用樣方法或標誌重捕法

c.常用記名計數法和目測估計法來統計 d.應使用誘蟲器收集土壤中的所有小動物

6、影響生物群落水平方向上分布的因素不包括

a.光照強度b.土壤型別c.溫度高低 d.生物種群特徵

7、鰱魚、鱅魚吃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生活在水域上層;草魚吃水草,生活在水域中層;青魚吃螺螄、蜆,生活在水域底層,這些魚的分布體現出

a.種群的水平結構 b.種群的垂直結構 c.群落的水平結構 d.群落的垂直結構

8、下圖縱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魚類的食物分布狀況,曲線甲、乙、

丙分別表示三種魚的數量變化。下列對此圖的分析,錯誤的是

a.海洋中的魚類具有垂直分層現象

b.此圖表明魚類對食物的競爭狀況

c.此圖表明海洋中魚類的捕食狀況

d.此圖表明海洋中魚類的共生關係

9.鋤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為食。在條件相同的四個池塘中,每池放養等量的三種蝌蚪,各池蝌蚪總數相同。

再分別在四個池塘中放入不同數量的捕食者水螈。一段時間後,三種蝌蚪數量變化結果如圖。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a.無水螈的池塘中,鋤足蟾蝌蚪數量為j型增長

b.三種蝌蚪之間為競爭關係

c.水螈更喜捕食鋤足蟾蝌蚪

d.水螈改變了三種蝌蚪間相互作用的結果

10.下圖表示在燒杯中加一些枯草桿菌浸出液,燒杯中的枯草桿菌以其中的有機物為食, 過幾天後放入大草履蟲,再過一段時間後,放入雙小核草履蟲,它們均以枯草桿菌為食,三種生物在浸出液中數量的增減情況如圖a、b、c曲線所示,據圖分析回答:

(1)枯草桿菌與草履蟲之間構成________關係,兩種草履蟲之間又構成________關係。

(2)a、b兩條曲線分別表示和的數量變化情況。

(3)曲線a在a—b段下降的原因是

(4)曲線c在c—d段下降的原因是

第四章第3節群落的結構

同步測控 1 淺海中牡蠣與魚類 節肢動物 棘皮動物等生物生活在一起。這些生物構成了 a 種群 b 群落 c 生態系統 d 生物圈 2 下列不屬於群落水平研究範疇的是 a 池塘中有多少種群,哪些種群在數量上佔優勢 b 池塘中各個種群之間的相互關係是怎樣的 c 池塘中鯽魚種群的種群 d 池塘中各個種群分...

第四章光現象第3節平面鏡成像學案 2

第3節平面鏡成像 2 學習目標 1 平面鏡成像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2 如何用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做成像圖及光路傳播?學習重點 3 凸面鏡及凹面鏡對光有什麼作用?自學課前預習學案 一 認真閱讀課本第78 79頁,完成下列問題 1 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什麼?2 小紅同學在做 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的實驗是,將一塊...

第四章第三節世界的聚落導學案

學習目標 1.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發展。2.能舉例說明聚落的位置 形態 建築與自然環境的關係。3.了解保護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學習重難點 1.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2.聚落與環境的關係。3.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意義。一 學生自主學習部分 要求自己完成,並圈畫在課本上 一 自主學習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