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中市耕地中低產田形成原因及治理對策

2022-04-11 07:40:41 字數 889 閱讀 9386

摘要根據揚中市2023年以來農業綜合開發中低產田改造治理的實踐,總結分析了全市農田耕地質量的現狀和中低產田形成的主要原因,並圍繞提高土地綜合生產力的目標,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中低產田改造治理的主要對策。

關鍵詞耕地質量;中低產田;形成原因;治理對策;江蘇揚中

中圖分類號s15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7-5739(2009)07-0187-01

揚中市地處蘇南沿江圩區,成土母質為近代長江沖積物,屬於偏鹼性砂壤土型別。全市現有耕地1.01萬公頃,以稻麥兩熟耕作制度為主,常年稻麥種植面積1.

47萬公頃左右,稻麥產量相加12.75t/hm2左右。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用地矛盾加大,可耕地面積減少,物質投入不足,導致耕地質量逐漸下降。

根據調查,全市高產田面積佔50.92%,中低產田面積接近50%,直接制約著糧食生產水平的提高,成為全市農業綜合開發治理的重要內容。

1中低產田形成的主要原因

(1)有機肥投入不足,土壤自然生產能力下降。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前,揚中市對農田有機肥投入普遍重視,投入的種類齊全,數量很多,有機肥投入的氮素佔總氮投入的40%,為培肥地力、提高產量奠定了物質基礎。2023年的試驗結果表明,揚中市主要土壤的自然生產率,水稻達到85%左右,小麥達到70%以上。

隨著二、三產業的發展,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有機肥積造逐漸減少,農田有機肥的投入下降至先前的20%左右。2004~2023年試驗表明,土壤的自然生產率下降態勢明顯,水稻已降為65%,小麥為55%。

(2)三要素投入失衡,氮磷鉀比例不協調。在大面積稻麥生產中,大多數農戶注重化學肥料的施用,導致氮肥投入增加,生產效益下降,同時造成農田面源汙染。近3年調查資料顯示,稻麥兩季投入的純氮達480kg/hm2、五氧化二磷75kg/hm2、氧化鉀37.

5kg/hm2。稻麥生產中,長期形成的磷、鉀肥不足,導致三要素投入失衡,氮磷鉀比例嚴重不協調。

中低產田改造施工合同

縣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產能建設田間工程 2011年度建設專案施工合同 專案編號 合同編號 二 一一年四月三日 發包方簡稱甲方 承包方簡稱乙方 為明確甲乙雙方的權利義務,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建築安裝工程承包合同條例 及其他有關法律 行政法規,遵循平等 自願 公平和誠實信用的 原則,雙方就2011...

中低產田改造技術簡介

中低產田改造是改善農業生產環境,建設高標準農田,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保證,是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重要保障。在耕地日益緊缺,耕地面積逐年下降的現狀下,改造中低產田是提高單產 保持糧食產量穩定提高的有效途徑。全區現有耕地面積4441萬畝,其中中低產田 地 面積3345萬畝,佔全區耕地面積的75...

中低產田改造的主要措施

專案建設的主要措施 1 選用抗鹽鹼玉公尺新品種 示範區內主要選用了沈單16 沈玉17 農大108等抗鹽鹼玉公尺新品種。2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測土配方施肥2000畝,採集土樣50個,化驗200項次,根據化驗結果,我們進行了合理配方,給示範戶發放了配方施肥卡,由示範戶根據施肥卡推薦意見,結合所備肥料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