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低產田改造的研究

2022-05-17 02:13:38 字數 3863 閱讀 1090

目錄關於中低產田改造的研究進展 1

1中低產田的概念與型別劃分標準 2

2中低產田形成的原因 3

3中低產田改造的措施 3

3.1生物措施 4

3.2工程措施 5

3.3專項改良技術 6

3.4改良後達到的土壤理化指標 8

4中低產田評價與指標體系構建 9

4.1指標選擇的原則 9

4.2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10

5江西省中低產田改造現狀 12

6對江西省中低產田改造的建議 13

6.1繼續進行農田水利建設,降低地下水位,減輕鹽漬化 13

6.2實行配方施肥 14

6.3進行機械深松耕,推廣機械化作業 14

6.4增加改造和科研投入,建設一支高水平隊伍 15

中低產田改造科學技術 16

中低產田改造的途徑及措施 17

1、中低產田形成的原因 17

2、中低產田改造的思路 18

基本農田建設技術標準 21

一、土地開發整理工程 21

二、供水工程 21

三、水利工程 22

四、道路工程 23

五、環境保護工程 23

六、建設工程 23

七、工程量清單及招標控制價 24

中國中低產田土改造研究綜述 25

1、中低產田土改造的概念 26

2、中低產田土的型別劃分 26

3、中低產田土低產原因 29

4、中低產田土改造技術 32

5、結論與討論 38

我國人口眾多,糧食安全問題一直以來都是關係到人民生活、國家穩定的大問題。到20 世紀後半期,我國糧食產量從1949 年的1.1 億噸提高到2023年的5.

015億噸,增長了約3.5倍。

近年來,隨著我國工業化、城市化程序的不斷推進,大量耕地被占用,使得我國原本有限的耕地資源急劇減少,糧食產量也出現了滑坡。面對日益增長的人口,糧食成了再度威脅著我國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大問題。耕地資源有限已經成為我國不爭的事實。

要想解決糧食危機,就要從提高糧食的綜合生產能力上入手。如何挖掘和進一步提高糧食的綜合生產能力,已成為保障未來16 億人口食物安全重中之重的大問題。

在我國現有的耕地資源中,中低產田所佔比例大,產量低,改造潛力十分可觀,所以應將中低產田改造作為提高我國糧食生產能力的乙個重要手段。

改造中低產田不但具***糧食安全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雙重意義,同時也是實現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乙個必要途徑。

2023年**財政加大農業綜合開發投入,將安排127億元資金(比上年增加10.27%),重點投向糧食主產區,計畫將2655萬畝中低產田改造成高標準農田,新增糧食生產能力30億公斤。中低產田面積約佔耕地總面積的71.

3%,中低產田主要障礙因素是『乾旱缺水、耕層淺薄、土壤粘重、土壤酸性太強、風沙、鹼化、石灰板結、礦毒、汙染』等。

針對不同土壤的障礙因素進行中低產田改造,是提高土地生產力的重要途徑。改造中低產田比墾荒『投入省、用工省、見效快』。

中低產田改造不單純是提高當年產量,而是著眼於根本性的土壤改良,提高耕地特別是要進行提高綜合生產能力的基本建設。

要針對不同型別中低產田採取綜合措施,清除或減輕制約產量的土壤障礙因素,提高耕地基礎地力等級,改善農業生產條件。

關於中低產田土的概念,主要基於土壤的障礙因素和改造措施兩方面來認識從土壤障礙因素的角度,國內多數學者認為,中低產田土是指土壤環境因素不良或土體內存在一種或幾種障礙因子,影響了土壤生產力發揮,從而導致農作物產量低而不穩的一類耕地土壤學(或者說中低產田土是指那些環境條件不良、綜合農業技術措施包括農田水利設計、作物布局、耕作制度施肥措施等不高,農作物全部環境因素包括『光照、溫度、降水、地形地貌、作物布局、土壤屬性』等配合不相協調、產量水平低的耕地)。

從改造的角度出發,也有人認為,中低產田土改造是指『人為採取各種可操作性措施,改善生態條件,提高生產水平,調整種植結構,有針對地解決或減輕農作物產量的關鍵因素,使低產田土逐步為中產田土,中產田土逐步為高產田土。

2023年國家標準把中低產田分為八類,分別為『乾旱灌溉型、漬澇潛育型、鹽鹼耕地型、坡地梯改型、漬澇排水型、沙化耕地型、障礙層次型、瘠薄培肥型』。

對於中低產田的劃分標準也不盡相同,李學華提出的標準為中低產田改良後要求連續 3年平均單產比改良前連續3年平均單產增加量大於1500kg/hm2(100 kg/畝),地力相對產量增加5%以上。

也有學者提出中低產田的標準是指以當地大面積近三年平均畝產為基準,低於平均畝產20%以下為低產田,處於平均畝產±20%以內的為中產田,二者一起就稱為中低產田。

改造標準:

(1)土壤理化指標:有機質含量3%、土壤容重l-1.25g/cm3、ph 6.

5-7.5、全氮0.1%、全磷0.

07%、全鉀2-2.5%、速效氮l00mg/kg、速效磷30mg/kg、速效鉀120mg/kg;

(2)生產指標:玉公尺7500公斤/公頃以上、大豆2700公斤/公頃以上、水稻7500公斤/公頃以上。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不論正常或非正常肥力消耗,都是從土壤中拿走了有機物和礦質營養元素。根據生態學原理,土壤消耗必須給予適當補充,才能使土壤中的營養物質取之不盡,整個生態系統處於良性迴圈之中。如果人們從農田生態系統拿走全部的生物產量,不以有機肥等及時地歸還給土壤,則農田生態系統的分解者微生物將由於缺乏適生環境而降低活力,土壤理化性質隨之變壞。

久而久之則演變成中低產田,

另外,一些地區為了提高作物產量,只重視化肥的投入而忽視有機肥投入,人為加重土壤關係失衡。使土壤肥力下降,生產成本增加,結果中低產田不僅得不到改良,而且面積不斷擴大。

關於中低產田改造措施,基本可以歸納為2大類,一類為生物措施,另一類為工程措施。其中:

(1)生物措施

種植綠肥、增施有機肥、配方施肥、秸稈還田、化學改良、良種繁育與推廣和農業機械化。

(2)工程措施

主要有灌溉工程和排水工程。

利用施肥技術來改良土壤是一項比較重要的措施。由於綠肥作物(綠豆、芝麻、苜蓿、草木樨等)是重要的有機肥料和牲畜飼草。它在農作物倒茬中和種地養地的作用,是任何作物無法代替的。

因此,種植綠肥還具有加速土壤脫鹽和防止土壤返鹽的作用。

無機化肥直接養育的是植物而不是土壤,而有機肥料卻具有雙重功能(一方面用各種速效養分養育植物,一方面又用有機質養育土壤)。增施有機肥不但能穩定持久供氮,彌補土壤中氮素營養的消耗,且能提供鋅、硼等多種微量元素。

指導農戶重視有機肥和無機肥的配合施用,達到降低成本和改良土壤的目的。同時根據土壤養分含量和依據作物的需肥規律,合理調整氮、磷、鉀比例,實施精準施肥和營養診斷施肥等先進的科學施肥技術。

1、實行『稻—油』、『稻—肥』等水旱輪作制,增加種植冬季作物,變一年一熟為一年二熟制;

2、秸稈是一種數量多、**廣、省工省本、可就地取材利用的優質肥源,秸稈還田開創了返還土壤養分、廣開有機肥源、培肥土壤和保持生態平衡的新途徑,它有補充和平衡土壤養分,補充土壤新鮮有機質,疏鬆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和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資料表明,在華北地區如果土壤有機質為1%,一般耕作條件下每年每公頃耕作層純有機質消耗量為900kg,為使土壤中補充積累900kg純有機質,需要加進3000kg左右糧食作物秸稈。

3、專案區農作物的良種覆蓋率達到100%。在有條件而又需要的專案區建立優質良種繁育基地,修建種子晾曬、倉儲設施,配備必要的種子加工檢測裝置。

4、平原地區主要作業環節基本實現機械化,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水平在原有基礎上有較大提高。

工程措施主要是:灌溉工程、排水工程。

1、灌溉工程

灌溉系統規劃科學,灌溉用水不超出流域、區域水資源承載力,水質符合農田灌溉用水標準。濕潤半濕潤地區灌溉保證率:旱作區不低於75%,水稻區不低於85%;乾旱半乾旱地區灌溉保證率:

旱作區不低於50%;水稻區不低於75%;其他地區一般不低於70%。

中低產田改造施工合同

縣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產能建設田間工程 2011年度建設專案施工合同 專案編號 合同編號 二 一一年四月三日 發包方簡稱甲方 承包方簡稱乙方 為明確甲乙雙方的權利義務,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建築安裝工程承包合同條例 及其他有關法律 行政法規,遵循平等 自願 公平和誠實信用的 原則,雙方就2011...

中低產田改造技術簡介

中低產田改造是改善農業生產環境,建設高標準農田,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重要保證,是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的重要保障。在耕地日益緊缺,耕地面積逐年下降的現狀下,改造中低產田是提高單產 保持糧食產量穩定提高的有效途徑。全區現有耕地面積4441萬畝,其中中低產田 地 面積3345萬畝,佔全區耕地面積的75...

中低產田改造的主要措施

專案建設的主要措施 1 選用抗鹽鹼玉公尺新品種 示範區內主要選用了沈單16 沈玉17 農大108等抗鹽鹼玉公尺新品種。2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測土配方施肥2000畝,採集土樣50個,化驗200項次,根據化驗結果,我們進行了合理配方,給示範戶發放了配方施肥卡,由示範戶根據施肥卡推薦意見,結合所備肥料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