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品德與社會學科考查方案

2022-03-31 03:13:22 字數 635 閱讀 6121

一、指導思想

根據《山東省普通中小學考試管理規定》(試行),為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既要考慮到學生平時學習課程的情況,又要考慮到學生掌握教材的內容情況。促進學生「勤奮學習、快樂成長、全面發展」。

二、考查原則

1、基礎性原則。根據教育內容和目標,考察學生的學習素養、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綜合能力等為改進教育教學服務。

2、發展性原則。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並積極主動地發展。

開放性原則。全面考查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學習與發展水平,充分反映學生的的綜合素質。

三、考查內容與權重

一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如態度、習慣、參與狀況等,佔40%;二是學習的客觀效果,採取答卷方式進行考核,佔60%。

四、考查方法

採用開卷考試考查方式。重視過程診斷反饋與期末考試相結合;規定內容與自選內容相結合;書面測試與口頭測試、動手測試相結合;學科測試與特長測試相結合。

五、評價:

(1)平時上課聽講、學習態度、作業的完成情況佔40%。

(2)書面測試成績佔60%。

(3)最後按a、b、c、d分四個等級。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學科考查方案

南泉中心小學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 學科考查方案 楊德英一 指導思想 為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既要考慮到學生平時學習課程的情況,又要考慮到學生掌握教材的內容情況。促進學生 勤奮學習 快樂成長 全面發展 二 考查原則 1 基礎性原則。根據教育內容和目標,...

四年級《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計畫

2008 2009學年第一學期 指導思想 以 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 的理念和要求為依據,貫徹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 和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 精神,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 參與社會 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 責任心 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

品德與社會學科四年級期末複習計畫

2016 2017學年第二學期 制定人 四年級一班老師 一 學情分析 四年級是小學生知識 能力 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 家庭 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 活動性 實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