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勞動上冊教學計畫

2022-03-06 11:24:40 字數 3074 閱讀 2585

勞動與技術教育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指定性學習領域,是—門綜合性強,與學生生活實際、當地生產實際和社會實際緊密聯絡,以實踐為主的課程。全日制小學開設勞動與技術課,對於貫徹落實國家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基本理念

1.勞動與技術教育以學生獲得積極的勞動體驗、形成良好技術素養為基本目標。通過課程的實施,學生應初步了解勞動創造世界,理解勞動意義,豐富自身的勞動體驗,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和熱愛勞動的思想感情;培養認真負責、遵守紀律、團結互助、愛護公物以及珍惜勞動成果等優良品質,初步樹立質量觀念和環境保護意識。

2.勞動與技術教育以學生操作性學習為主要特徵,強調耳、目、手、腦並用。既要使學生學習一些淺顯的勞動知識,學會使用一些常用工具,初步掌握一些勞動的基本技能,又要使學生在從事操作性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技術意識,培養初步的技術思維和技術創新能力。學生的操作學習過程應該是富有生機、充滿**的學習過程。

3.勞動與技術教育的方式之一是用作品引導學生的勞動與技術學習活動。根據小學3~6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應提倡用可感而形象的作品引導、組織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作品的製作,不僅使學生獲得關於材料、工具、操作程式和掌握技術要領等方面的知識技能,還應引導學生參與作品的設計、評價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4.勞動與技術教育應體現時代特徵,逐步增加技術含量。應注重通過具有一定技術含量的教學內容的學習,對學生進行技術啟蒙;通過一些小製作、小設計活動,培養學生的技術素養,增強學生對社會的主動適應性。

5.勞動與技術教育是乙個開放性學習領域,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各學科的知識技能具有緊密聯絡。應打破學科體系相對封閉的狀況,倡導課程的綜合性,可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與社會實踐、社群服務、資訊科技教育、研究性學習結合起來,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本冊教學要求

(一)家政

1. 了解物品洗滌的基本常識,學會清洗衣物、器皿,形成良好的習慣。

2.具有水資源保護的意識,形成節約用水的良好習慣。

3.了解安全用電的基本常識,養成節約用電的習慣。

4.了解手縫的常用針法,了解製作的一般過程,學習設計,製作簡單的布藝品,並作出評價說明。

(二)技術初步

1.通過簡單的紙塑、泥塑等作品的設計、製作及評價活動,了解簡易手工製作的一般過程,掌握相應的製作方法,體驗勞動的可貴和創造的愉悅。

2.掌握刻紙、剪紙的基本方法,能設計和製作幾種紙製工藝品和紙塑作品,並作出評價。

3.知道泥塑工藝基本材料的特性以及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一些泥塑加工的基本技法,能設計和製作簡單的泥塑工藝品,並作出評價。

4.能看懂紙工製作中的剪下線,摺疊線,貼上麵等符號,能理解簡單的展開圖,實物圖,操作示意圖。

5.通過觀賞、討論、測試等活動,對作品進行簡單評價,形成初步的技術作品鑑賞能力。

三、單元教學要求

(一)家政

了解手縫的常用針法,了解製作的一般過程,學習設計,製作簡單的布藝品,並作出評價說明。

(二)泥工

1.通過簡單的紙塑、泥塑等作品的設計、製作及評價活動,了解簡易手工製作的一般過程,掌握相應的製作方法,體驗勞動的可貴和創造的愉悅。

2.知道泥塑工藝基本材料的特性以及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一些泥塑加工的基本技法,能設計和製作簡單的泥塑工藝品,並作出評價。

3.通過觀賞、討論、測試等活動,對作品進行簡單評價,形成初步的技術作品鑑賞能力。

(三)紙工

1.掌握刻紙、剪紙的基本方法,能設計和製作幾種紙製工藝品和紙塑作品,並作出評價。

2.能看懂紙工製作中的剪下線,摺疊線,貼上麵等符號,能理解簡單的展開圖,實物圖,操作示意圖。

3.通過觀賞、討論、測試等活動,對作品進行簡單評價,形成初步的技術作品鑑賞能力。

四、本冊重點、難點

1.了解手縫的常用針法,了解製作的一般過程,學習設計,製作簡單的布藝品,並作出評價說明

2.了解手縫的常用針法,了解製作的一般過程,學習設計,製作簡單的布藝品,並作出評價說明。

3.通過簡單的紙塑、泥塑等作品的設計、製作及評價活動,了解簡易手工製作的一般過程,掌握相應的製作方法,體驗勞動的可貴和創造的愉悅。

4.掌握刻紙、剪紙的基本方法,能設計和製作幾種紙製工藝品和紙塑作品,並作出評價。

5.知道泥塑工藝基本材料的特性以及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一些泥塑加工的基本技法,能設計和製作簡單的泥塑工藝品,並作出評價。

6.通過觀賞、討論、測試等活動,對作品進行簡單評價,形成初步的技術作品鑑賞能力。

五、注意事項

1.勞動與技術教育要以學生的動手實踐為主,寓思想教育於勞動實踐之中,把思想教育、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掌握知識、技能有機地結合起來。努力做到實踐性、教育性相統一。

2.注意加強現場教學。教師要認真備課,選好場地,備好工具,通過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操作示範,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並注意提供學生更多自主探索的機會。

3.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對於不適合當地實際的專案,可以適當變更,但不管採用哪種做法,教學要求、教學時間必須保證。

4.加強與社會和學生家長的聯絡。有些專案,可以組織學生回家實踐,在家長指導下,學習操作技術;還可以請當地有經驗的工人、農民、科學技術人員和學生家長,對學生進行技術指導。

5.可以採用集中課時或分散課時、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方式安排勞動與技術教育活動。可以以一節課為時間單位來安排。要積極開展課外活動,組織專案興趣小組,如編織、手縫、烹飪、種植、小木工、小製作等,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多用耳、目,善於動腦,勤於動手,培養他們從事勞動與技術工作的興趣,發展他們的創造才能。

6.要加強紀律教育和安全教育。學生參加勞動與技術活動,一定要在教師或家長的指導下進行。要做好勞動保護,照顧體弱的學生,注意力所能及和勞逸結合。

在勞動過程中,要教育學生嚴格遵守勞動紀律和操作規程,確保勞動安全。

7.關於評價。學生參與勞動與技術的學習活動,完成或基本完成所規定的學習任務,都應當予以肯定和鼓勵。評價的內容主要是學生的勞動態度,所學知識技能在實踐中的運用情況,開動腦筋的情況,以及勞動成果的質量等方面。

評價等級一般分為優秀、良好、一般三種。評價的結果應當記入學生素質報告單。

評價可採取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小組評價、班級評價等多種方式,有條件的還可請家長參與評價。評價方法可以靈活多樣,採用作品展示、撰寫心得體會、班內交流、專題活動、日常觀察、學期考核等多種形式。

四年級勞動上冊教學計畫

2013 2014年度 一 學生情況分析 四年級是小學生知識 能力 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 他人 家庭 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範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提高知識與技能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 活動性 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

四年級勞動上冊教學計畫

2011 2012年度第一學期 一 指導思想 通過一些簡單的手動製作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動手,在活動中創新,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素質。通過一些簡單的生產勞動的學習,使學生初步學會一些基本的勞動知識和技能,逐步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良好的勞動...

四年級勞動上冊教學計畫

2011 2012年度第二學期四年級勞動教學計畫 一 指導思想 通過一些簡單的手動製作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動手,在活動中創新,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素質。通過一些簡單的生產勞動的學習,使學生初步學會一些基本的勞動知識和技能,逐步培養學生正確的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