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科實施新課程標準的幾點體會

2022-03-03 20:04:48 字數 3613 閱讀 3269

程林中學高洪娟

隨著我國教育制度和考試制度的改革,素質教育已成為教學當中的著要問題,歷史學科的教學也發生著巨變,歷史學科考試採用的形式由閉卷考試轉變為開卷考試,考試試題也逐漸由知識立意向能力立意方向轉化,特別是中考試題要突出對學生創造意識與創新能力的考查這一變化反映在題型上的變化,即客觀性試題逐漸減少,主觀性試題逐年增加,,這種命題改革將加大力度,逐年向深度和廣度發展。新的形式對每一位執教者對每一位戰鬥在一線的歷史教學工作者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實施新課程標準已到了勢在必行而且日益深化的階段。所以我們首先要弄明白什麼是新課程標準,領會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和內涵。

同時,還要準確把握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特點,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注重歷史課的教學過程,注重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心理,人文精神的滲透,最終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變者天下之公理,辯證法告訴我們運動是萬物存在的基本規律,自然界有四季的更替,人有生老、病死,這是無法抗拒的生存之道,我們都非常熟悉兩個字「易經」,但卻不一定了解它的內涵,易能俗的說就是「變化」,「經」就是變化之道,自然界在變,社會在變,所以教學方法也應該在變,我想這就是所說的理念,簡單的理解,就是改變教學的方式與方法,新課程標準以注重學健康個性和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提倡創新,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為特徵,取代以「理解」「認識」為主要特徵的傳統課程目標,在注重課程目標基礎性的同時,更注重發展性和創造性,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觀念。

在教學中,除了做到領會新課標的內涵外,還要認識在新課標的理念指導下九年義務歷史教材的特點,它第乙個方面體現在精心篩選,全面貫徹教學目標抓住主要歷史人物,歷史事件,主要歷史特徵,避免抽象的理念和概念,淡化知識,內容少而精,精而明,突出主要特徵。根據我們所面對的是有思想情感,有獨立人格和平等權力,但又因年齡和心理原因而沒有發展成熟的青少年,這個階段的青少年充滿著對一切事物**的好奇心,**慾望和熱情,他們已有的知識很淺顯,大多是感性的,零散的。還沒有形成認識複雜事物的能力,還很難形成抽象的理念認識,由於年齡特徵還無法在學習上保持長時間的有意注意,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抓住新教材避免專業化,敘述生動,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人教版七年級上《大變革時代》,表現在經濟的變革,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是農業史上的革命,在這裡可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認識,大變革時代的變革更重要的還表現在政治上的變革,為什麼呢?教師要抓住契機激發思維的火花。依據教材提供的商殃變法,質疑讓學生主動**式學習,逐漸形成歷史思維能力。

融趣味性、**式於一體在教學中要突出趣味性,提倡主動學習,有利於深入**,在饒有興趣的**中發展智慧型,富有啟發性,開動思想機器,如人教版看圖分析:它是明朝人繪製的《孔子對跡圖》中的一部分,圖中錯誤很多,比比看,誰找的錯多,這類分析帶有競賽性可以最大限度的面向全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孔子坐在太師椅上,方形桌上擺著書、筆、硯台,這樣一幅畫面擺在同學面前,同學們的思維非常活躍,積極踴躍發言,發表自己的見解,這類問題無論是哪個層次的學生都能說出自己的見解。

如平時成績不太理想,課上很少主動表現的李春宇、王巖、姜志平、吳香等同學也能說出孔子生活的年代不可能有書,所以這是一處錯誤,並能聯想到此時紙張還沒有出現。而對於那些基礎較好的同學會發現更多的問題,所以對於這類既能激發興趣,同時又能給學生集中開展**留下充足餘地的**給予充分的重視,讓學生都有成就感,在獲取成就時充滿嚮往。

注重加強學科滲透,事物是相互聯絡,歷史是積澱,歷史是多元的,學習歷史的目的是為現實服務,所以,在歷史課的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參透和引導學生學會用聯絡實際的方法學習歷史與其它學科的聯絡。歷史與現實的聯絡,尋找契機,搭建聯絡的橋梁。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活動與**,河姆渡原始居民製作的陶器,你能說出它的用途嗎?

通過分析學生得出距今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他們已懂得耕地,培植水稻,對世界做出巨大貢獻,還會製造陶器。引導閱讀卡,河姆渡原始居民會蒸公尺飯嗎?通過觀察陶器,讓學生懂得這種底部帶孔的陶盆後就就演變成蒸籠,用蒸的方法製作熟食,是我們祖先對人類文明的一大貢獻,潤物細無聲,不是簡單的說教,在無聲處對學生進行著潛移默化的情感教育,會在學生內心深入形成民族自豪感,增強民族自信心,使學生感受到歷史就在我們身邊。

通過集中**,就逐漸改變了舊的填鴨式、教師一言堂的注入式,守成角色轉變,再如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113頁活動與**的思考與判斷。淝水之戰同比以前歷史上的哪幾次戰爭相似,這些戰爭雙言在所取得的經驗、教訓對現代戰爭是否有借鑑意義,為什麼?就此問題,設計的甲乙雙方的討論,甲:

沒有意義,現代戰爭是依靠科技,歷史上的那一套已經沒用了。乙:有意義,聽說海灣戰爭時,雙方將領還學習孫子兵法,怎麼說沒有意義呢,在教學中,對這一問題的討論,我覺得是發展學生思維的有利契機,所以把同學分成甲乙兩個代表隊,並每組選出中心發言人,進行辯論,並由每組的中心發言人在整合本組的意見進行闡述自己的理由。

並讓同學們選出最佳辯論者,要給予鼓勵在辯論中,學生思維非常活躍,如甲隊的代表單方方同學對此問題分析的非常透徹,既談到了在高新科學技術支援下現代戰爭的特點,同時又闡明了在海灣戰爭中雙方將領學習《孫子兵法》的意義所在。歷史是繼承、歷史是發展,在中國五千年的深厚文化積澱中,形成的文明對世界的發展以及對人類未來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在這辯論**中,讓所有學生的思維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發展,在所有的學生思想上都有所促動,並且做到了全體與個性的兼顧讓優者更優,在處理這類問題時,教師一定要適時點撥,進行啟發,並在問題小結時要闡明自己的觀點,讓學生在認識上昇華。

運用現代網路支援學生自主學習,以教材為中心,利用教材提供的資訊,運用現代網路的支援做到**並茂,激發興趣。讓學生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要想真正實現學習態度上的轉變,課前一定要精心設計,保證課堂教學質量,讓整個教學過程充滿活力,處在乙個動態的教學過程,要想做到這一點,首先要導好課,導課時,要注意營造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在人教版第18課《三國鼎立》這一課導導課時我運用了聽**的形式,用錄音機**電視劇集《三國演義》的主題曲,讓學生回憶這首歌的名稱,學生很快聯想到《三國演義》並以此進入到學習內容。由於學生對三國演義的故事都比較熟悉,所謂民就被調動起來了,這樣就開啟了生動教學的序幕。

講到北方的統一,用語言敘述出東漢末年,由於軍閥混戰,出現了生無百遺一,千里無雞鳴,出門無所見,白骨露於野的淒涼景象。北方需要統一,那麼北方的統一最終是怎麼完成的,由誰完成的呢?接下來引導學生**官渡之戰示意圖,袁紹擁兵10萬,而曹只有

三、四萬人。雙方在官渡相見,曹沉著冷靜,積極尋找戰機,燒掉袁紹的軍糧,擁兵自重的袁紹大敗。最後帶六千餘人返回河北。

這些問題由教師引導學生共同完成,在認識上形成感性的認識,然後引導學生看書,動腦筋進行討論、比較,戰前袁紹和曹操各方面的實力再分析一下戰爭過程中兩人的所作所為,找出曹操勝利和袁紹失敗的原因。學生通過討論得出袁紹輕敵,驕傲自大,自認兵力友厚,所以敗北。而曹操卻與他不同,曹操虛心,善於用人,並在政治、經濟上具備了滅袁統一北方的條件,這樣的引導就使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公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

這樣,就會使課堂教學更好的開展。

同樣在官渡之戰中大用袁紹的曹操卻在赤壁之戰中大敗給實力弱小的孫劉聯軍,對於這樣的教學細節我採用對比教學法,通過一勝一敗的對比就能很明顯看出「驕兵必敗」的規律。

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調整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和角色,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給學生廣闊的學習空間,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立思考,得出與教材、教師不同結論的空間,在全部教學環節中,學生是主體而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在指導點撥過程中進行啟發,指導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強調學習過程的指導,就是從關注指導學生學習過程入手,向學生傳授學習歷史的方法,掌握基本的技能與技巧。

理念的轉變,教學方法的探索自實施新課程以來,本人作了一些嘗試,總結了一些尚未成熟的經驗,我堅信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深入開展,我們的歷史教學肯定會越來越好。

歷史學科課程標準考試指導意見

歷史學科課程標準 2011年版 備考指導意見 一 備考複習要求 考試命題範圍為2011版 歷史課程標準 和課標解讀。重點考查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 前言部分重點考查歷史課程的性質 基本理念的主要方面 課程設計思路1 2點的內容。二 課程目標及內容部分,主要考查中國史和世界史增刪知識點的變化及意義。三...

對小學科學新課程標準的理解

對小學科學新課程標準的理解 就科學學科而言,如何準確地理解新課程標準的核心,卻是乙個嶄新問題。以前的大綱把目標分解為三大塊,即知識 能力與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方面。而通常,教師是首先考慮如何達成知識目標,然後才是在此基礎上兼顧能力和科學精神等內容。這樣,過去的自然課就總會在課的結尾形成一些結論性的知識...

農村初中數學教學實施新課程標準的思考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新課程標準實施十餘年,不少學校收效明顯。課改的步伐時快時慢,既帶來了不少變革 不少爭議和不少探索,也促使教育不斷向前發展。作為農村初中究竟怎樣教?學生怎樣學?迄今為止,也沒有一套非常行之有效地教法和學法,不少初中數學教師都在積極探索之中。一 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增強學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