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海河鋼板樁施工方案

2022-02-28 02:09:03 字數 4090 閱讀 4852

中心路與後海河(北段)市政工程ⅰ標

鋼板樁專項施工方案

編制審核批准

廣東省********建築公司

二〇一〇年六月

目錄第一章編制說明及依據 3

1.1 編制說明 3

1.2 編制依據 3

第二章工程概況 4

2.1 工程概況 4

2.2 工程地質條件 4

2.3 水文地質 6

2.4 基坑等級 6

第三章施工計畫 6

3.1 編制目的 6

3.2 施工總體管理目標 7

3.3 質量管理目標 7

3.4 安全生產管理目標 7

3.5 文明施工與環境保護目標 7

3.6 工期保證措施 7

第四章施工機具 7

4.1 施工機具 8

4.2 勞動力計畫 8

第五章施工工藝技術 8

5.1 鋼板樁支護 8

5.1.1 河道綠化帶邊坡鋼板樁支護 8

5.1.2 橋台基坑鋼板樁支護 10

第六章施工監測 15

6.1 監測內容 15

6.2 監測點布置 15

6.3 監測方法 15

6.4 監測頻率 16

6.5 監測報警值 16

6.6 沉降位移超出報警值後的應急措施 16

6.7 監測管理 16

6.8 資訊化施工 19

第七章質量保證措施 21

第八章安全保證措施 23

第九章文明施工措施 25

1、認真熟悉和理解招標檔案、圖紙、參考資料和招標檔案範本的基礎上,結合現場踏勘所了解和掌握的情況,按照科學求實先進的原則進行編制本施工方案設計。

2、在滿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儘量減少臨時設施,合理布置施工平面圖,減少用地,以節約基建費用,降低工程成本。

3、採用流水施工方法,制定合理的施工組織方案,以進行有節奏、均衡、連續地施工。

4、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業主提出的技術規範和標準進行施工,力爭工程的施工管理、工程質量、工程造價達到業主滿意,爭創優質工程。

5、提出確保工程質量的技術措施和施工安全措施。

6、在編制過程中,科學地安排施工順序,突出控制工期的工程專案,做到保證重點,統籌安排。

7、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盡量採用先進的施工技術和裝置。

1、專案招標檔案及工程合同;

2、深圳市水務規劃設計院設計的施工圖和設計變更;

3、中冶南方工程技術****設計的施工圖和設計變更;

4、深圳市工勘岩土工程****補勘的工程地質報告及踏勘現場實際情況;

5、建築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99);

6、建築基坑工程技術規範(yb9258-97);

7、公路隧道設計規範(gtd70-2004);

8、建築邊坡工程技術規範(gb 50330-2002);

9、深圳地區建築深基坑支護技術規程(sjg 05-96);

10、建築機械使用安全技術規程(jgj33-2001)

11、深圳市工程建設法律、法規和有關檔案;

12、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及企業施工工藝標準;

13、根據企業的技術力量、施工能力、機械裝置狀況和自有的技術資料;

14、已經編制的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後海北河沿中心路紅線布置,北起環北路,南起東濱路,在十四號路以南規劃路匯合向東流入f1內湖,河道總長1688m。河道防洪標準為50年一遇,防潮標準為200年一遇,雨水排放標準為2年一遇短歷時暴雨遭遇20年一遇潮位。50年一遇設計洪峰流量20.

0m3/s~46.7m3/s。河道提防的工程級別為ⅰ級,其餘次要建築物一連通箱涵、截流管及截流箱涵、雨水支涵按3級建築物設計。

北支河道長1170.33m,設計底寬9.5m~14m,河底高程2.

0m~-1.3m;南支河道長243.67m,設計底寬14m,河底高程0.

0m;東西走向段河道長274.0m,設計底寬14m,河底高程-1.3m。

河道堤防與兩岸道路相結合,道路路面高程即為河道堤頂高程,道路路面高程為4.5m~5.3m。

河道斷面為矩形槽加放坡的複試斷面形式,平台高程2.2m

北支河道兩岸均布置初雨截流設施,西岸為截流箱涵,箱涵尺寸b×h=3×2.5m。東岸為dn1000~dn1500截留管;南支河道僅在西側布置初雨截流箱涵,箱涵尺寸b×h=3×2.

5m;東西走向段南北分別順接南北兩支初雨截流設施,並在河口鋼閘壩前匯合進入汙水幫浦站。

後海北河為填海區,區域分為填土擠淤區和淤泥隆起區,區域性地區在填土層下仍夾存5~6m淤泥,為保證河道提防的整體穩定,河道岸牆主要採用兩種形式:懸背擋牆主要分布在填土擠淤區的北支,擋牆段河段長度為738.55m。

排樁分為雙排樁和單排樁,單排樁採用衝(鑽)孔灌注樁,樁徑1.2m,樁間距1.5m,樁長14~19m,樁頂高程2.

0~3.0m,雙排樁也採用衝(鑽)孔灌注樁,樁徑1.0m,樁間距1.

5m,排距3.0m,樁長20~22m,樁頂高程4.0m,排樁段河道長度為949.

45m,其中單雙排樁支護長度為293.56m,在淤泥頂面高於河底高程以上河段,樁間採用φ550@400水泥攪拌樁攔淤(見圖2-1-1-1)。

因為整個河道、河道兩側的綠化帶邊坡和中心路路基、管溝基礎、橋台基礎、擋土牆基礎等等建在填海區的淤泥包區,淤泥含水量高,流動性大,雖河道開挖其兩側採取了鋼筋砼排樁支護、路基採用攪拌樁復合地基,但為了減輕河道開挖而兩側排樁因綠化帶邊坡壓力和管溝基槽開挖、橋台基坑開挖、擋土牆基槽開挖等而圍護周圍淤泥的流動和坍塌,保證土方開挖安全有效快捷,設計院採用了臨時鋼板樁支護設計。

場地原始地貌為濱海淺灘潮間帶,原地面高程在-0.5~0.8m,後經大面積填海造地,現狀地面高程多在4~13m。

場地地層自上而下分別為:

①人工填土(q4s):堆積年限1~2年。顏色較雜,一般以塊石、砂和礫質粘性土為主回填,夾雜建築垃圾,區域性夾雜淤泥質土,填築較鬆散。

塊石含量不均,在20%~70%之間,直徑一般100~400mm,少量達到1m以上。場地區內一般均有分布,厚度7.6~21.

8m,層底面高面高程0.32~-9.86m。

②第四系全新統海相沉積層(q4m):主要為淤泥、淤泥質土,區域性夾砂,深灰色,軟-流塑狀,夾貝殼殘片。該層一般位於人工填土層的下部,經人工堆填擠淤後,厚度變薄多在1.

6~7.4m,區域性缺失。該層底面高程-3.

48~-13.16m。

③第四系上更新統衝洪積層(q3al+pl):由河流衝洪積作用形成,沉積物有由粗至細的至少2個沉積韻律,地層由上至下可細分為:

③-1粘土(區域性含砂、礫),沿線一般均有分布,厚度2.4~10.8m,可塑狀,標貫擊數7~10擊,底面高程-8.8~-19.9m。

③-2中粗砂(含粘粒),分布不連續,多呈鬆散狀,標貫擊數5~10擊,一般含粘粒5~20%,岩芯部分可成形。厚度1.1~4.

9m,層底面高程-10.39~-17.77m。

③-3礫砂(含粘粒),區域性分布,在南幹渠一帶分布較為集中,呈鬆散-稍密狀,標貫擊數6~14擊,一般含粘粒5-10%,岩芯區域性成形。厚度2.1~5.

3m,底面高程-6.38~-23.8m。

③-4淤泥、淤泥質土,沿線分布不連續,主要集中於北幹渠南段及南幹渠北段一帶,多呈軟塑狀,無貝殼殘片,區域性夾砂礫,厚度一般1.1~3.2m,底面高程-11.

66~-17.87m。

③-5粘土,分布不連續,可塑狀,層厚2.2~2.5m。

③-6中粗砂(含粘粒),分布不連續,呈鬆散狀,標貫7~9擊,層厚1.7~4.8m,底面高程14.3~-24.4m。

③-7礫砂(含粘粒),分布不連續,多呈鬆散狀,標貫擊數4~11擊,多含有粘粒,層厚4~6m,底面高程-16.28~26.72m。

此外,場地還分布有細砂層(區域性含粘粒10%~30%),以透鏡體狀產出,分布不連續,多夾於粘土層上部和礫砂層上部。

④殘積土(qel):沿線均有分布,位於衝洪積層下部,由中粗粒花崗岩風化殘積而成的礫質粘性土,多呈可塑-硬塑狀,標貫擊數6~14擊,下部可達20擊以上。埋深一般大於20m,層厚較大,多數鑽孔未揭穿,從少數鑽穿該層的鑽孔可見,該層厚度大於15.

2m,最厚大於29.6m,層底面高程一般低於-24.8m。

鋼板樁施工方案

一 編制依據 1 石武客專鄭武施圖 橋 172 2 本單位擁有的工法 科技成果 企業管理水平 勞動力技術等級 裝置裝備實力,以及從事鐵路施工所積累的豐富的施工經驗。3 客運專線鐵路橋涵工程施工技術指南 客運專線鐵路橋涵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暫行標準 鐵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 等。二 工程概況 本工程...

鋼板樁施工方案

新建哈大客運專線第二松花江特大橋 1081 1082 承臺鋼板 樁施工方 案編制審核 批准中交哈大客運專線第五專案經理部二分部 2007年10月日 一 編制依據 新建時速300 350公里客運專線鐵路設計暫行規定 鐵建設 2007 47號 客運專線鐵路橋涵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暫行標準 鐵建設 2005 ...

鋼板樁施工方案

木蓮衝站 1 編制依據 原則及範圍 1 木蓮衝站詳勘報告 2 建築基坑支護技術規程 jgj120 99 3 木蓮衝站圍護結構和主體結構施工圖 4 現行國家 地方和行業的有關法律法規條文 強制性條文 技術條文要求 5 我單位現有的人員 技術 機械裝置能力和施工管理經驗。1 嚴格執行施工過程中涉及的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