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審計期末複習

2022-02-12 15:25:00 字數 5414 閱讀 7019

審計的分類:

從概念上說,審計可分為兩個基本型別:

1、 審計人員核實別人提供的資訊(核查式審計)

核查式審計的目的是對他人提供的資訊的可靠性表達一定程度的保證,形式有財務報表審計和合同審計,關注的是核查財務報表和財務資訊。

2、 自己編髮資訊(開發資訊)

根據已有的原始資料開發新資訊,對潛在資料的準確性承擔責任,並向使用者保證資訊是可靠的,主要涉及非財務資訊。

在這個框架下,審計準則和文獻把審計分為多種型別:

◆ 《美國**審計準則》將審計分為:財務審計、鑑證業務和績效審計

◆ 《國際內部審計專業實務框架》將審計分為:財務和運營資訊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對法律、法規以及合同的遵守情況、資產的安全、運營的效率和效果

◆ 《績效審計準則》將績效審計分為:經濟性、效率性、效果性

◆ 世界審計組織準則將審計分為兩大類:

1、第一層分類是將審計分為合規性審計和績效審計

2、第二層分類是將績效審計分為:經濟型審計、效率性審計和效果性審計。

傳統型審計發現的要素:

◆ 狀況:實際狀況或績效;實際績效與應達到的標準進行比較。達到標準的程度。

與標準進行對比,審計人員可能會發現三種可能的狀況:一是狀況滿足或達到了標準,而是狀況沒有滿足或達到標準,三是狀況部分滿足或達到了標準。

◆ 標準:應該的、期望的或是可能的;對實際績效的充分性進行評價的尺度

標準可**於法律和法規、被審計單位、外部機構、工程技術標準、公認做法和行業標桿、服務物件

◆ 效果:審計過程中認定的由狀況(良好績效或不佳績效)導致的後果

效果可以用實際或潛在的後果來衡量。後果可以用負數表示,也可以用正數表示。後果會影響的三個主要的群體:1、納稅人 2、接受服務的人 3、服務交付機構及其員工

◆ 原因:產生狀況的原因是什麼;產生良好績效或低下績效的原因是

內部原因有兩種:(1)直接原因 (2)根本原因或潛在原因——因管理層的作為或不作為而導致某種狀況

影響性審計發現的要素:

◆ 實施專案的狀況:經過計量或評價的實施專案帶來的績效水平

是審計人員用來描述審計證據的術語,以確定在實施專案一定時間後實際達到的績效水平

◆ 未實施專案的狀況:對未實施專案的績效水平的估計

也是審計人員用來描述審計證據的術語,以分析如果沒有實施專案實際可能達到的績效水平

◆ 效果:實施專案帶來的收益

審計人員用來描述審計證據的術語,以說明實施專案產生的正面或負面實際變化的程度

◆ 原因:實施專案是實現效果的原因

確定原因是影響型審計中乙個很重要的方面。為了確定乙個專案的實施會使狀況有所不同,必須有以下三個前提:

1. 實施專案的意圖要先於專案擬達到的影響

2. 原因與效果同時改變

3. 不存在影響效果的非專案原因,如果存在則需予以考慮

傳統過程型審計發現和傳統結果型審計發現的區別:

結果型審計發現的狀況是過程式審計發現的效果的一部分,結果型審計發現中的專案原因是過程式審計發現的現狀。

◆ 目標:

結果式型審計發現的目標是針對績效的乙個或多個指標評價結果的充分性,如果可能,提供如何改進的具體說明。目標可以是評價投入、產出、成果績效某些內容的充分性。

過程型審計發現的目標是評價為實現績效的乙個或多個指標所做或準備要做的事情的方式是否充分,如有可能 ,提供如何改進的具體說明。目標可以是評價已制定程式(政策、控制)的充分性、實際執**況或兩者兼顧。

◆ 評價:

結果型審計發現的評價可以基於定量或定性資料,但是定性資料必須要轉化為量化形式。

過程型審計發現的評價可以基於定性資料。

保證實物、文件、分析性、證詞性證據可靠性的方法:

◆ 保證實物證據的可靠性的方法:

1.觀察時要求第二觀察人到場,如審計組成員、被審計單位或承包方代表

2.拍照並請客戶員工或第三方作證

3.請一名被審計單位代表,在審計人員描述的同時編制文件記錄

4.安排專門的測試或實驗室分析

◆ 保證文件證據可靠性的方法:

1. 詢問使用者是否知道這些資料的可靠性,他們是否使用這些資料作出決策。可以相信,一般人都應知道工作中使用資料的可靠性

2. 直接測試資料

3. 使用分析和其他驗證技術

4. 確定被審計單位對資料可靠性控制的有效性

◆ 保證分析性證據可靠性的方法:

1. 複核審計人員進行的分析及其邏輯推理並徵得審計組其他成員、審計組負責人和審計機構最高管理層的同意。

2. 由專家、知情的客戶員工和其他組織無利害關係的知情人員來複核

◆ 保證證詞性證據可靠性的方法:

1. 使所有問題不具有威脅性

2. 提供範圍足夠大的答案選擇以便受訪者能充分地表達其對每個問題的看法

3. 在收到答案後,針對每位受訪者對不同問題的答案檢查其一致性

風險評估法如何運用

1. 確定可審計單位

可審計單位可以是專案、專案內容、職能,也可以是活動,確定可審計物件的工作分為三步:1.列出審計範圍內的所有組織 2.

列出可審計單位開展的專案 3.根據規模的大小對可審計單位進行劃分

2. 確定選擇要素

審計機構經常採用的選擇要素有:財務重要性、公眾意見、已知的問題或錯誤、管理層關心的問題、近期審計覆蓋面等

3. 確定各選擇要素的權重

在決定每個選擇要素的權重時可以:(1)用數字表示 (2)用百分比表示

4. 確定各選擇要素的打分尺度

從數量上計量並表達風險和重要性的打分尺度包括數字尺度和描述性尺度

5. 蒐集各選擇要素的有關資料

常用的資訊**有預算、長期規劃、績效報告、控制的自我評估、內外部報告及研究成果、新聞報道以及審計報告。

6. 對可審計單位打分並計算最終得分

7. 選擇審計專案並排列優先順序

第一項任務是根據各可審計單位的風險總分按從高到低的順序對其進行排列。第二項任務是必須運用職業判斷做出選擇。

審前調查的目的:

1. 為下一步的審計確定目標

2. 選擇審計範圍和方式來達到目標要求

3. 了解審計中涉及的活動

4. 確定重要的領域和審計重點

5. 獲取實施審計時所需的資訊

6. 決定是否有進一步實施審計的必要

7. 調查結果用於審計計畫的後兩個階段,為編制審計計畫和撰寫報告提供指引

8. 審前調查是一種有效的工具,可以幫助審計人員決定怎樣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審計資源,並使之發揮最大的作用

9. 審計人員從調查中獲取的資訊可以節省詳細審計所需要的時間

10. 在審前調查中,審計人員還可以對以後的審計報告內容形成乙個初步的構思

11. 審前調查是幫助確認具體審計範圍並取得計畫所需資訊的有效方法。調查可以提供管理財務、運營和評估、匯報績效所需的關鍵系統和程式的資訊。

它還可以提供關於被審計單位活動範圍和規模的資訊以及其他可能存在的內部控制弱點、不經濟或低效率運營、影響目標有效實現或違反法律法規等方面的資訊。

怎麼確定審計目標:

審計目標的確定可分步驟進行,包括在審前調查階段初步選定乙個或幾個專題和績效指標,明確審計人員希望或被要求從上述專題中了解什麼,進而確定或提煉出審計目標。

選擇了績效指標(確定了需求方關注的事項)、需要落實的審計發現要素以及審計關注點之後,審計人員就可以為審計業務制定審計目標了。這包括:

1. 以問句的形式(或「為了確定·······」的陳述句形式)寫出目標

2. 在目標中確定:審計物件、績效指標、需要落實的審計發現要素

3. 可行的情況下,明確適用的標準

4. 指出審計的關注點/方法

在描述需要落實的審計發現要素時,通常可行的辦法是把事實要素和標準要素合併到乙個問題中去。採取這種方式的最終目的是,使所制訂的目標成為審計報告中的段落提綱。

選擇審計範圍

範圍的選擇包括時間範圍和空間範圍,某項審計業務的目標可能意味著特定的審計空間和時間範圍。

◆ 時間區間:

是指審計人員想覆蓋的時間跨度,以及他們是否需要定點一次觀察,還是需要多時點觀察。審計人員通常選擇乙個期間跨度,但是這個時間期間必須與被審計事項的相關期間相一致,任何審計發現也必須是審計所覆蓋的期間內發生。缺少關於過去績效的資料可能會限制對目前狀況的分析。

◆ 空間範圍:

是指審計中所包括的總體範圍的一部分。空間範圍通常指位置、業務交易、產出、可能涉及的單位和人員等。在選擇審計空間範圍的過程中,有三種選擇:

1.獲得全部總體的資料

2.在總體中抽樣

.把審計報告限制在總體中被審計的部分

過程策略:

審計人員評估為實現乙個或多個績效指標的運營過程是否充分,如有可能,指出咋**以及如何改進。審計人員觀察運營過程,以找出浪費時間和資源、引起延誤並導致錯誤的管理安排、組織結構以及運營實務。這種策略通常在關注運營的方式和過程以及績效的目標指標難以計量或者成本過高時會取得較好的結果,例如對安全或質量的審計。

結果策略

審計人員評估包含乙個或多個績效特徵的實際成果是否完備,如有可能,指出在**以及如何進行改進。審計人員對實際績效進行計量,並與需要達到的或期望達到的預期值進行對比,可能的情況下,還要確定是否存在提高績效的機會,並通過審計業務流程和過程,發現造成這種結果的潛在原因。這種策略通常在審計中關注績效成果和績效的目標特徵可計量時,會取得較好的結果,例如對於數量、及時性、成本、效率、顧客滿意度、專案結果或質量的審計等。

使用標桿對比法的階段和步驟:

◆ 階段:確定目前的績效

1. 選擇審計物件(關注事件、問題和機會):專案; 產出、成果; 績效指標

2. 選擇進行對比的標桿機構:被審計機構內部;外部

3. 進行計量:使用被審計機構的計量結果,如有必要,自行計量;獲取外部機構的計量結果

◆ 階段:確認可改進的機會

4. 通過地點、時間與標桿機構進行績效對比確定差距

5. 對影響進行評估

6. 向管理層簡要陳述審計發現並獲取其關於績效差異的解釋

◆ 階段:為分析原因和解決方案蒐集資料

7. 蒐集關於原因的資料:選擇標桿機構以確定最佳實務;描繪關鍵的業務流程;確認最佳做法;確認存在的障礙;對管理層提出的原因進行分析

8. 形成供選擇的解決方案,考慮:風險;成本收益對比;及時性;資源限制

◆ 階段:提出改進建議

9. 與管理層交流審計結果和解決方案並取得管理層的意見

10. 選擇解決方案並提出建議

計量專案績效的步驟:

1. 確定專案的任務和目的

在進行這項工作時,確定需求或要達到的需求和預期目標群體(消費者)非常重要。了解專案的目的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以成果形式反映的指標應當與任務和目的相關。了解專案為之服務的預期「需求」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審計人員希望通過這些指標來計量這些需求是否得到了滿足。

2. 確定計量結果的用途和預期使用者

績效資訊可能的使用者包括立法機關、**最高執行**、各部門負責人、專案經理、**雇員等。使用者不同,計量物件以及計量內容的具體程度則不同。

一般來說,與立法機關相比,**部門負責人要求的計量指標可能更加具體。他們可能就要求了解能夠了解提供專案「全貌」的計量方法。高層管理者需要既與部門管理相關又與具體專案相關的計量方法。

績效管理期末複習

單選10 1分多選5 2分名詞解釋5 4分 簡答4 6分案例1 12分綜合2 12分 一 名詞解釋 1 績效溝通 是管理者和員工共同工作,以分享有關資訊的過程。2 績效指標 是指企業在各個指標上應該分別達到什麼樣的水平。3 績效計畫 是關於工作目標和工作標準的契約,是績效雙方在充分溝通的基礎上就績效...

審計學原理 期末複習方法

檔案2 2013年2月11日 期末複習方法 制定好期末複習的計畫,是取得理想成績的關鍵,怎樣複習好?提供幾點建議,僅供參考。首先,應了解我們期末考試的題型和考試的目的,才可以有的放矢。我們的期末考試目的是為了了解同學學習審計學的基本知識以及具體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所以,我們應在這方面進行必要的準...

績效管理期末複習題

一 填空 1 績效是指那些經過評價的工作行為 方式 及其結果。2 績效具有多因性 多維性 動態性等三個性質。3 人們對於績效的認識是不斷發展的,從單純地強調數量到強調質量再到強調滿足顧客需要 從強調 即期績效 發展到強調 未來績效 4 績效管理是通過識別 衡量和傳達有關員工工作績效水平的資訊。從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