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村土地產權制度重構

2022-02-07 06:47:35 字數 857 閱讀 2401

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話語下,農村的發展需要國家強有力的支援與推動,不僅因為其中有關農村社會制度的供給具有根本性和長期性,而且來自村委會及地方**對農民土地權利的侵害仍將是農村制度建設中面對的難題。本文運用產權理論及法社會學的方法,通過對農村土地產權問題的分析,探尋維護農村社會長期、穩定發展的理論支撐和制度方案。

關鍵詞:產權農村土地新農村建設制度重構

經濟學中產權學派的學者對產權沒有給出乙個統一、明確的定義。它一般是指乙個人或團體占有或控制財產時所擁有的權利和利益,是具有物質財富內容、直接和經濟利益相關的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權利的總和。將產權概念引入到法學領域則具有廣、中、狹三種含義。

狹義的產權僅指所有權,即自物權,含占有、使用、收益、處分四大權能。中義的產權是物權,即包括所有權,也包括「他物權」。廣義的產權,泛指具有財產內容的各項民事權利,既包括物權也包括債權、股東權和智財權。

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所使用的產權就是廣義上的概念,從外延上看大大超過了傳統的「所有權」和「經營權」的範疇,因此將產權理解為各類財產權利的通稱亦無不可。本文試圖從產權理論的發展視角來分析我國農村土地產權制度的合理性,並提出重構,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一種可行的制度創新思路。

現行農村土地產權制度形成的社會條件

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農村土地制度經過土地改革運動、公社化運動和包產到戶運動,逐步形成了目前的土地集體所有、農戶承包經營的制度架構。在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方案的選擇上曾有過四種觀點:農地私有化思路;農地國有化思路;堅持土地集體所有,在此基礎上完善和創新家庭承包經營模式,即在穩定所有權的基礎上搞活使用權,這是主流思路,也是**的改革思路;所有權多樣化思路。

選擇哪種方案,必須要考慮這麼四個因素:土地利用效率、保護農民利益、公平和制度變遷環境。

新農村建設中土地的管理

朱紅兵吳梅玉江西省建設用地事務中心 摘要 分析了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的土地管理問題,提出了加大城鄉統一規化力度,加快舊村改造,加強生活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村容村貌改變等措施。關鍵詞 新農村建設土地的管理 在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上,中共 作出了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決定,提出實施以 生產發展...

論人口城鄉遷移與農村土地產權制度變遷

姚從容 專題名稱 農業經濟導刊 專題號 f2 影印期號 2003年06期 原文出處 人口與經濟 京 2003年02期第69 74頁 作者簡介 姚從容,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天津 300071 內容提要 文章從制度經濟學的角度,分析農村土地產權制度變遷和人口遷移決策之間的相互關係,並就農村土地產權制...

加強新農村建設中的生態文明建設

摘要 近年來,我國 十分關注農村的建設問題,也十分關注生態文明建設,因此加強新農村中的生態文明建設十分重要。本文從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內涵出發,如何加強新農村建設中的生態文明建設。摘要 新農村建設 生態文明建設 綠色生態 一 前言 農村生態文明建設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低碳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