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研究》讀後感

2022-01-03 18:05:43 字數 1447 閱讀 2669

文明自始至終都是貫穿人類歷史發展的一條主要線索,人類對自身沒有停止過,在這其中也出現過很多的大家,但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卻是湯因比的《歷史研究》所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其中最突出的便是對歷史研究的方法進行了革新。區別於以往的以歷史事件當做歷史研究的方法,湯因比將文明作為單位來**,另外,對於文明成長的規律以及文化模式進行了大量的論證。

隨著時代發展。全球化的進一步深入,各國之間不僅在經濟上互相關聯,更加在文化上互相滲透,面臨著國外文化形態的入侵,中國傳統文化應如何應對,在歷史潮流中保持不倒並獨樹一幟,這對於轉型期的我國是乙個非常嚴峻的問題,鑑於此,筆者認為,湯因比關於文明起源中的挑戰與應戰學說對於目前處於轉型期的我國提供了借鑑。為實現中國夢,打造文化中國奠定了基礎。

中庸之道,作為我們中國人來講是十分熟悉的,它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中庸不不是一種採取折衷辦法來處理問題的方式。所謂中就是不偏不倚,不過也不及;庸當然就是平常。

中庸所表達的實質是要求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而變化,做到具體問題去具體的分析。孔子的中庸思想原本是用在禮上的,湯因比卻將它用來解釋其挑戰與應戰及文明起源與生長的理論。

湯因比認為,挑戰與應戰決定了文明的產生,並不是環境與種族來決定的這其中就涉及到乙個度的問題,國強和過弱的壓力都是不可取的。太強會使人類的全部精力都消耗在應付環境上,而無力進行創造;太弱則激發不起人類的潛力,只有適度的挑戰,才不會讓文明夭折,才能使文明的生命力得到煥發,人類才能進行創造性的應戰。因此,挑戰就必須做到中國儒家哲學所講的中庸。

在湯因比看來,真正的挑戰不僅僅能夠刺激它的物件成功地產生一次應戰,更要讓它產生前進發展的動了;即從一次成功走向另一次新的鬥爭,解決乙個問題走向提出另乙個新問題,從陰過渡到陽。其後在產生新的不平衡,以此方式不斷前進,以致無窮。

在湯因比的文明理論中談到有些文明是沒有長大的停滯的文明。之所以停滯就是因為挑戰與應戰的度發生了問題。只有適度的挑戰,才會成功的激發應戰,同樣,應戰也要適度才可,若超過了一定的極限,反而會毀滅乙個文明。

由此可見,在文明產生的過程中,適度的重要性。只有適度的挑戰才能產生文明,用力過猛或不足都是不可取的,正因如此,必須運用中庸之道才能保證文明在成長的過程中正常的生長不至於停滯或夭折。這是湯因比文明理論的立足點。

湯因比關於文明起源和成長的學說可以說是在歷史領域中獨樹一幟,在他那裡真正的最適度的挑戰不僅刺激它的物件產生一次成功的應戰,而且更刺激它積聚更大的力量繼續向前進展一步,從一次成就走向另一次新的鬥爭,解決乙個問題走向另乙個新問題,這對於現如今面臨文化轉型關鍵期的中國社會是乙個更好的借鑑。

歷史是乙個民族、乙個國家形成、發展及其盛衰興亡的真實記錄,是前人各種知識、經驗和智慧型的總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積澱了極為豐厚的歷史資源。古往今來,大凡有作為的政治家無不把學習和總結歷史,借鑑和運用歷史經驗作為治國理政的一項重要工作。

正所謂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新征程中,我們仍需以史為鏡,以中外歷史特別是以90餘年來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為鏡,不斷審視、省察、完善自我,汲取前行力量和智慧型。

初中歷史研究課展示課後反思

1.課堂設計環節 落實了 課程標準 對本課內容 知道孔子 了解百家爭鳴的主要史實 的規定。標準要求雖然簡單,但所涵蓋的教材內容思想理論性強,社會運用性強,知識結構呈開放性。我根據學生實際選擇和採取多形式 多渠道 多元化的教學活動。為了便於該堂師生合作活動課的開展,在備課中,按照新課改理念設計了整堂課...

高一歷史研究性學習指導

上傳 肖小鵬更新時間 2012 5 14 9 52 04 高一學生剛剛步入高中,對於高中階段來說,也算是新生。就其學習的目標,學習內容而言與初中有很大的差別,這一點是毋庸質疑的。就比如歷史這門學科而言,與初中相比就有很大的區別,初中更側重歷史知識的再現,而高中不僅僅要求再現歷史知識,並且要此基礎上,...

評湯因比及其《歷史研究》文明形態史觀的興衰

一啟蒙時代以來的近代歷史學,除了傳統的考證與 以史布道 仍然延續 孤立的 國別史 王朝史 人物 事件史 依然不承認任何整體觀念與巨集觀概括外,在承認世界性長時段巨集觀歷史的人們中主要有四種視角 一 演化論的全球史觀。這是一種起源於啟蒙時代的理性主義 進步 觀念的史學模式,其典型便是我們熟知的 社會形...